符道创法:万象为符,一念生章
第一章:破而后立,符意先通
楚峰的梅雨季节,总带着化不开的湿润。楚雄坐在剑庐的窗边,指尖捏着一张泛黄的《万符全书》,书页上密密麻麻的符文如同蛛网,却让他眉头越皱越紧。
“三千六百种基础符文,八百种组合符式……难道符道的尽头,就是把这些死记硬背,再依样画葫芦?”他放下书卷,望着窗外被雨水打湿的桃夭叶。叶片上的水珠顺着叶脉滑落,留下蜿蜒的水痕,那轨迹灵动自然,竟比书中最精妙的“流水符”还要传神。
自符剑同铸、周天剑阵大成后,他的符道早已臻至第三境“通神”——一画符成,便能引动天地灵气,符箓威力远超寻常修士。但近来,他总觉得被无形的枷锁束缚:面对不同战况,需翻找记忆中的对应符箓;遇到特殊环境,固定的符文结构往往力不从心。
就像上月对抗一头“吞雷兽”,此兽能吞噬雷电反哺自身,他祭出准备好的“避雷符”,却被对方一口吞下,反而助长了其威势。当时若能画出一道“引雷入地符”,或许能事半功倍,可《万符全书》中根本没有这种符箓。
“陈规陋习,害人不浅。”楚雄将《万符全书》推到一旁,起身走到院中。雨水落在他手心,冰凉的触感让他脑中灵光一闪——符道的本质,究竟是“符文”,还是“意”?
他想起初学符道时,师父说的第一句话:“符者,通意也。以我之意,引天地之力,符文不过是桥梁。”
这些年,他却渐渐本末倒置,将精力放在了符文的形状、顺序、笔画上,反而忘了“意”才是核心。
“今日起,我弃书破规,只修‘符意’。”楚雄对着雨幕,缓缓摊开手掌。雨水在他掌心汇聚,他没有画任何固定符文,只是在心中默念“聚”——一股温和的意念顺着手臂流转,掌心的雨水竟真的凝成一颗圆润的水珠,悬浮在空中。
没有符纸,没有朱砂,甚至没有刻意的笔画,只凭“聚水之意”,便引动了水汽的变化。
“这才是符道的根本!”他心中剧震,以往画“聚水符”,需严格按照“三点成圆、一竖引流”的符文结构,稍有偏差便会失效。而此刻,仅凭意念,便能让水汽随心而动,这其中的差距,如同用模具造器与徒手塑形。
接下来的三个月,楚雄彻底抛开了所有符书,每日在楚峰观察万物,体悟“符意”:
- 看灵田的月灵稻生长,感悟“生”之意,便知如何画符催生草木;
- 观山涧的溪流转弯,体悟“绕”之意,便知如何画符引导能量;
- 察雷霆劈开乌云,体悟“破”之意,便知如何画符破除防御;
- 感炉火融化金属,体悟“融”之意,便知如何画符融合异力。
他不再用符纸朱砂,而是随手取材:以指为笔,以水为墨,在青石板上画“止雨符”;以叶为纸,以露为墨,在草叶上画“驱虫符”;甚至以气为笔,以光为墨,在空中虚画“照明符”。
起初,这些“即兴符箓”威力微弱,且极不稳定——有时想画“止雨符”,反而引来更大的雨;有时想画“驱虫符”,却把灵蜂也引了过来。
胡九儿看得好笑:“你这符道,越练越回去了,还不如初学的小弟子。”
楚雄却不气馁,指着空中被风吹散的云:“你看云聚云散,从无固定形状,却能化作雨雪霜露。符道若只守着固定符文,便如死水,唯有随心意、应环境而变,才能活水长流。”
他的符意感悟日益精深,从最初的“生、止、聚、破”,渐渐延伸出更细微的层次:“生”可细分“催生”“慢养”“催熟”;“破”可细分为“锐破”“钝破”“巧破”……就像做菜的火候,不同的力道、时长,能炒出截然不同的味道。
三个月后,当他再次面对吞雷兽时,情形已截然不同。兽口喷出的雷光袭来,他没有动用任何准备好的符箓,只是伸出手指,在空中快速勾勒——不是固定的“避雷符”符文,而是融合了“引”“导”“藏”三意的全新符纹。
符文一成,雷光如同找到了归宿,顺着符纹的轨迹蜿蜒而下,被引入地底,连一丝余波都没溅起。吞雷兽愣在原地,似乎不明白自己的力量为何会凭空消失。
“符道第三境,是让符箓通神;而我要走的路,是让神随我意。”楚雄望着惊慌失措的吞雷兽,指尖再次虚画,这次的符纹融合了“困”与“镇”,地面瞬间升起无数藤蔓,带着符文的金光,将吞雷兽牢牢捆住。
他知道,自己已经触碰到了符道的全新境界——创法。
第二章:组合变幻,简繁随心
创法之境的第一步,是“组合”。
楚雄发现,天地间的基本“符意”如同灵田的种子,单一的种子或许不起眼,但组合起来,便能长出千奇百怪的作物。他开始尝试将不同的符意拆解、重组,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符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