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气小成:元气为驾,清风作马
第一章:气御周身,初踏云阶
清玄峰的晨雾还未散尽时,楚根已立于观星台边缘。他脚下没有踏任何法器,周身却萦绕着一层淡淡的五色光晕,整个人竟离地半尺,悬浮在青石板上方。
这是他踏入练气境第三个月的清晨,也是他第一次真正做到“驾驭天地元气”。
“气御之妙,不在‘力’,在‘顺’。”清玄长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中握着一枚“引气玉”,玉中流淌的元气与楚根周身的光晕隐隐共鸣,“天地元气如江河,你不是要逆水行舟,是要成为舟上的舵手,借水流之力,行己欲之路。”
楚根微微调整体内法力,脚下的五色光晕波动了一下,整个人向前飘出丈许,稳稳落在观星台的第二级台阶上。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天地间的元气如无数细微的丝线,被他的法力牵引着,在脚下织成一张无形的网——这张网托着他的身体,随他的心意移动。
三个月前,他刚入练气境时,驾驭元气还磕磕绊绊。第一次尝试“御气步”,刚离地寸许就摔了个踉跄;想用元气托举重物,结果法力失控,把剑庐的石桌掀翻。但凡体圆满的肉身给了他极强的掌控力,加上锻剑时练出的“入微感知”,他对元气的驾驭进步极快。
“试试‘踏气行’。”长老指向观星台最高处的云阶,“那台阶被云气笼罩,寻常练气弟子需借法器才能上去,你且用自身法力,顺着云气中的元气脉络走一趟。”
楚根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那被白雾化的云阶上。他运转《蜀山练气诀》,将法力散入周围的云气中,像触须般探寻着元气的流动轨迹。很快,他便“看”到云气中藏着一道清晰的元气脉络,如银线般从山脚延伸至顶端。
他抬脚踏出,脚尖精准地落在元气脉络的节点上。每一步落下,都有一股柔和的元气从脚下涌来,托着他向上,云气在他周身自动分开,露出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径。
观星台的云阶共九十九级,寻常弟子需半个时辰才能走完,楚根却只用了一炷香。当他站在最高处的平台时,脚下的云气如潮水般退开,露出下方绵延的蜀山群峰,云海在他脚下翻腾,天地元气如呼吸般与他共鸣。
“练气小成,成了。”长老的声音带着笑意,从云阶下传来,“你这驾驭之术,已摸到‘气随心动’的边了。”
楚根低头望去,只见自己周身的五色光晕已与周围的云气融为一体,分不清哪是自身法力,哪是天地元气。他忽然明白:驾驭元气的最高境界,不是“掌控”,是“融入”——让自己成为天地元气的一部分,借天地之力,行己身之道。
回到剑庐时,老王正对着一柄断剑发愁。那是柄三阶灵兵“裂山斧”,斧柄被妖兽的蛮力震断,斧刃却完好无损,修复起来极费功夫,尤其是要让断裂处的元气脉络重新连通。
“小子,来帮个忙。”老王招手,“用你的气御之术,把这斧柄的元气脉络顺顺。”
楚根接过裂山斧,指尖搭在断裂处。法力顺着指尖涌入,如细流般渗入斧柄的木纹中,一点点梳理着紊乱的元气。他没有用蛮力强行贯通,而是像引导水流绕过礁石般,让元气顺着斧柄原有的脉络,自然地向断裂处汇聚。
半个时辰后,断裂处的木纹竟泛起淡淡的光泽,原本滞涩的元气重新流动起来。老王拿起玄铁锤,小心翼翼地将一段新的灵木接在斧柄上,楚根则同时引导着两段斧柄的元气相互交融,形成新的脉络。
“成了!”老王敲了敲斧柄,发出清脆的响声,“你这手‘顺气’的本事,比剑庐的老匠师都强。以后修复灵兵的活,也归你了,给你双倍工钱。”
楚根笑了笑,没有拒绝。修复灵兵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每种灵兵的元气脉络都不同,有的如剑般直,有的如斧般刚,有的如鞭般柔,这逼着他钻研更多元气驾驭的法门,让他的“气随心动”越发纯熟。
傍晚时分,楚根坐在自己的小院里,看着清风剑在月光下泛动的光晕。他拿起剑,试着将驾驭元气之术融入剑法。
清风剑出鞘,带起一阵柔和的风。楚根没有刻意挥剑,只是让法力顺着剑身上的风纹流转,引导着周围的天地元气。剑身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自动划出一道道圆融的弧线,时而如清风拂过水面,时而如流云缠绕山峦,每一剑都引动着天地元气,却不见丝毫刻意。
“剑随气走,气随心动。”楚根喃喃自语,剑招越发流畅,小院里的落叶被剑气卷起,在空中组成一个旋转的圆环,久久不散。
他知道,练气小成只是开始。驾驭元气不仅能用在移动、修复上,更能融入法术、剑术,甚至……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或许还能融入锻剑,锻出真正“与天地共鸣”的灵兵。
第二章:五行御使,法随心转
练气小成后的楚根,对五行法术的驾驭也迈入了新的境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