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国带着部队一路疾驰,终于在下午15点左右赶到了河源县附近。
因为是机械化部队行军,除了骑兵营可能累一点外,其余人都在车内得到了数小时的休息,也在路上吃了干粮补充体力。
周卫国看看了表,想了想说道:
“虎子,距离天黑还有4个小时左右,足够咱们打完这仗了。
你去传令,部队按计划展开,二十分钟以后对鬼子发起进攻。”
徐虎答应后,转身和通讯兵开始用对讲机联系各部开始准备。
因为河源县是离莱阳县最近的一个县城,如果被**占领,那么会对鬼子重新占据的莱阳县形成威胁。
所以,这次来进攻河源县的鬼子,不比进攻平安县的人数要少。
随着周卫国一声令下,重炮连再次开始了炮击。
一切就像消灭平安县城外的鬼子一样,对于如今的周卫国来说,也是波澜不惊了。
毕竟换做谁来,这种碾压性的战斗,打过几次,也就没多大兴趣了。只是在乎的是在一次次这样的战斗中,部队是否有进步的空间,比如:战术配合的熟悉度、部队的伤亡减少等。
随着龙华军对着鬼子发起的进攻,河源县城外的**阵地上,警备旅的人都一脸的问号;搞不懂是哪里来的部队在攻击鬼子。
消息很快传到了旅长汤炳权的耳里,汤炳权只是思索了一下,就立马做出决定——命令警备旅坚守阵地,禁止主动出击,密切注意战场形势,有情况立刻上报。
对于汤炳权这样混迹**官场的老油条来说,情况不明的前提下,按兵不动保存自身实力,这才是存活下来的“准则”。
而外面战场上,龙华军摧枯拉朽的不断消灭着小鬼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越来越接近尾声,已经只有不到500人的鬼子存活,而且还在被龙华军不断消灭中。
汤炳权得知城外数千小鬼子,竟然在短短不到2小时内,就被打到快要被全部消灭的地步。
同时,也知道这支主动来进攻鬼子的部队,居然有坦克和装甲车。
对此,汤炳权稍微思考一会儿,就决定自己应该亲自前去见见这支部队的指挥官。
毕竟,这头年部队能有如此多坦克和装甲车,背景肯定小不了。说不定对自己而言,是个抱上大腿的好机会。
没一会儿,汤炳权就来到了**的前沿阵地上;
当汤炳权用望远镜看向战场时,也是被龙华军的坦克、装甲车所惊到,这听到和看到完全是两回事。
这也更加坚定了汤炳权交好这支部队的决心,不管是哪里来的部队,只要打鬼子,那就是抗战的力量。从这一点来说,汤炳权认为就有了交流的机会。
这也是汤炳权的为人之道,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得多方下注。
......
没过多久,战斗结束,龙华军照例打扫着战场。
这次,不等**主动前来,周卫国就带着徐虎和一队战士,往**阵地而来。
来到阵地前,徐虎上前大声喊道:
“请**汤旅长上前谈话。”
汤炳权听见喊话,也是有些意外,居然指名道姓叫自己,看来对警备旅也是有所了解;倒也是免去了一些交谈上的麻烦。
汤炳权大步往前,来到了距离徐虎10米处;周卫国见状,也是走上前来。
看见领头之人军服上的少将军衔,周卫国知道这人就是警备旅旅长汤炳权了。
于是周卫国向前一步,开口说道:
“我是龙华军参谋长周卫国,此次是为了消灭鬼子而来。如今战斗结束,请汤炳权旅长一叙。”
汤炳权听见周卫国自报家门,也立刻明白了这支部队的来历了。
毕竟河源县的老百姓现在还不断谈起几日前攻破县城的龙华军,特别是那位一人持刀杀了上百号汉奸走狗的“杀神”陆阳旅长。
汤炳权向前几步,来到周卫国面前,两人相对而立;相互打量了几眼,汤炳权率先开口笑着道:
“汤某自进入河源县城以来,就听老百姓谈论龙华军大名,今日一见,贵军的确战力非凡。
数千鬼子竟然在不到2小时内,被贵军全部消灭,更是让人惊叹。
想我警备旅只能被动防御,实在是有些汗颜。”
周卫国跟着笑着开口道:
“汤旅长不必如此自谦,贵军主要是要护卫城内百姓,自然不能随便出击。
我军能消灭小鬼子,也是得益于城外平坦的地形,有利于我军坦克装甲部队作战而已。”
“这次邀请汤旅长一叙,一是为了表明身份,毕竟大家都是抗战的部队,还是得认识一下;免得发生误会。
二是有要事告知汤旅长,不知道汤旅长能否移步一旁,在下好告知汤旅长。”
汤炳权知道这是有不方便公开的谈论的事要说,于是点点头;二人往不远处一处小土坡而去。
两人并排站在小土坡上,周围20米范围没有人靠近;周卫国小声开口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