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一和时清回到林家村,当晚就让家里人给她在自家房子旁边挖了个池子,她这次回来带了些虾苗,准备养殖试试。
时清看到她从他们老家回来当天,出门拐了个弯,就用一个不大的铝皮箱子提了些虾苗说要带回家养着试试。
当时的时清差点麻爪。她到底是怎么联系上的人,他不得而知。
但妻子想要养虾,他还能怎么办?只能尽量满足,提着虾马不停蹄的就往车站赶。
一路上他小心翼翼的就怕虾苗半路死了,本该很累的回家旅程,愣是叫他精神抖擞的回到家。
回到家虾苗死了一部分,还有好多活着的。
有活着的就好,就怕都死了,叫他的妻子忙活一通在老家没能养殖成功,不知道得多伤心。
林知一让林老爹把她家挖了井后来就搁置的水缸搬出来,先把虾苗养在里面。
挖好的坑还不能用,得要再拓些砖把池子砌高一点,达到标苗所用的尺寸,用水泥封好以防漏水,以后就用这个坑来标苗。
先暂时弄一部分试试,等试验结果能成,再想别的办法扩大养殖。
林知一看着她们村前的那条河,周边四处的水塘,不利用起来多浪费。
她跟时清二人刚到家第二天就去厂里上班了,家里的一摊事都交给了杨珍珍。
杨珍珍在家趁农忙没开始请了族里几个年轻人来帮忙拓了砖。
时不时还要看看养在缸里的虾苗。
等池子能用已是一个星期后了。
孙小梅要看书学习,杨珍珍要照顾家里,还要照顾孕妇,人实在忙不过来。
虾苗转到池子里后,林知一最后经过考量把养虾的事情以每月十块钱的工资请了谢翠儿来照看。
她把养殖方法教给谢翠儿,之后就不再管了。
她平时上班,闲时要带家里现今的两个学生。
元宵节过后没两天,杨珍珍告诉林知一明天中午要到大队长家去吃席。
“你堂叔家的哥哥结婚,对象是乔知青。”
林知一抬头看着自家老妈,等她再确认一遍。
“你没听错,就是乔芯。”
林知一八卦:“咋回事?怎么这么突然?”
杨珍珍也悄摸跟她说小话:“还能咋回事,听说是她去塘子里提水浇菜地,不小心滑水里去了,刚好叫你那开拖拉机的哥哥路过给救了,这不,一来二去的就好上了。”
“从认识、定亲到结婚一个月都不到。”
林知一纳罕,这是不是有点狗血?
林知一大队长家的哥哥结婚,杨珍珍是要去帮忙做事的,中午家里没人做饭,林知一只能带着时清过去吃席。
大队长家儿子结婚,林老爹中午也早早回来,这次家里人多,林知一夫妻二人,带着孙小梅并林老爹四人坐一桌。
一桌人没满,大队长带着妻子和女儿过来一起拼了一桌。
大家都是斯文人,林知一终于不用抢菜也能吃饱。
饭后她雷打不动的要午休,就要带着人回家,起身就看到新郎迎了新娘到家。
新娘穿的就是普通村民结婚时会穿的大红袄子,连孙小梅当初的排场都没有,就更别提林知一当初的婚礼规格了。
林知一往外走,新郎领着新娘往里走,几人错身而过。
林知一红色的斗篷,雪色毛领,人比花娇。
孙小梅跟在她们身边,同样有毛领的大衣遮着已经显怀的身子往外走,脚上是里面加了绒的短筒靴子,一看就养的好。
林知一她们一路往家走,乔芯回头看了眼像姐妹一样走在一起的两个女人。
回头看着自己脚上的布鞋,隐去眼底的情绪,笑着跟新郎招呼亲朋,不要回头了,要专心过自己的日子。
她本来是收了男方家的聘礼,可以买新衣新鞋的,但家里父母来信要她把礼金寄回去。
她只给寄了一部分,一道寄回去的还有断亲书,那些寄回家的钱,加上这么多年她往家里寄的那些,够她偿还父母生育之恩,大家从此以后各不相干。
第一次被委以重任的谢翠儿,看着池子里一天比一天大的虾苗很是开心。
还好,还好她小姑子没有彻底甩开她,她不知道林知一到底要干什么,但以她这两年对小姑子的观察,少说话,多做事。
她有了计划下一步会告诉自己的。
等天气暖和一些,林知一去看了虾苗的生长情况,长势良好,适应得很不错。
她带回来的虾苗都是淡化过的,觉得在淡水里养殖问题应该不大,事实也确实如此。
成果喜人。
当晚叫上林老爹跟时清一块去了大队长家。
林知一跟大队长说了自己的计划和想法。
“虾苗是我们从时清老家那边带过来的,是经过淡水淡化的虾子,我们已经用淡水成功养活了。”
“现在的虾个头大一些了,需要转到更大的塘子里养。”
“我寻思着,我们也不能死种地,周边有河还有这么多池塘,光养鱼经济效益太低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