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抬头时,眼中已盈满敬意。
原来辖区里住着这样一位战斗英雄。
手续很快办理妥当。雨隆啊。
王主任您说。
别这么生分,我虚长几岁,叫王姐就成。
王姐。
深谙世故的何雨隆顺势改口——眼下正有件事需这位王姐帮忙。
和弟弟挤在狭小厢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住房问题必须抓紧处理。
距离他们大院仅一墙之隔,就有一处荒废的宅院。
何雨隆仔细打量过,是个面积不大的独门独院。
何雨柱他们现在住的是三进大杂院,足足住了几十号人。王姐,这是部队首长临别时送的茶叶。
雨隆,我个妇女哪懂喝茶,快拿回去,咱们不讲究这个。
王姐,我也不喝茶,放我这儿也是糟蹋好东西。
何雨隆继续道:实不相瞒,我父母走得早,一直寄住在二叔家。
如今退伍回来和堂弟挤一间屋,暂时还能凑合。
可堂弟马上要成家......
我明白了。
放心,绝不会让你这样的战斗英雄没落脚处。
我这就查查街道还有没有空置的......
王姐误会了。
我是想问,能否自掏腰包买间房?
你要购置房产?
政策我都了解。
隔壁院子有处年久失修的小宅,像这种房主无力照管的产业,可否由我出资购买后自行翻修?
破败院子买来做什么?街道直接给你安排......
王姐,没家的人就像水上浮萍。
有了自己的窝,心里才踏实。
这样,我带你去房管所问问。
王主任也拿不准主意。
这事最终还得房管部门定夺。
按规定,无人打理的房产应由房管所估价回收,整修后分配给无房群众。
但四九城里废弃院落太多,不可能全部收购。
现行政策已引起不少私房产主的抵触,有些人宁肯任由房屋破败,也不愿卖给房管所。
何雨隆说的那处小院王主任知道,确实破损严重。
这种情况,他若想购买应该不难。
两人当即前往房管所。
那盒灵泉湖龙井终究没能送出去——在这个质朴的年代,为人民服务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经房管所确认,交易可行。
只要原房主同意出售,便可签订正规契约,由街道和房管所共同见证。
何雨隆购下院落进行修缮后,需要腾出多余的房间另作他用。
他对此并无异议,反正距离那个特殊时期只剩半年时间。
等房子到手后慢慢整修,拖延半年光景,等到时代浪潮来临,谁还会记得这些琐事。
随后,何雨隆随王主任见到了房主——一位年过六旬的刘姓老翁。
这位前清秀才名下有两处宅邸:一座一进四合院已显破败,另一座保存完好的二进院自住两间正房,余下房间均交由房管所出租。刘老。
哎呀,王主任大驾光临啊。
您这是怎么了?
瞧瞧我这院子被糟蹋的模样!王主任今日前来是......
这位何雨隆同志想购置您那套一进院。
老人打量着何雨隆:买我那破院子?
正是晚辈。
祖传产业,不卖。刘老爷子断然回绝。
那院落虽因年久失修连房管所都不愿接手,但终究是家族根基。
何雨隆注意到案几上的宜兴紫砂壶与西湖龙井,笑道:原来老先生也是茶道中人?当即便取出珍藏的灵泉湖龙井相赠。此茶如何?
妙绝人寰!老朽品茗数十载,未尝此等仙品。刘怀仁闭目回味。
作为资深茶人,他深谙此茶已超越世间所有名茶。
缕缕茶香中,买卖之事悄然迎来转机。
(后续情节聚焦房产交易,秦淮茹的干预行为此处暂不展开)
刘怀仁与何雨隆
老朽,刘怀仁。
在下,何雨隆。
年轻人,你不是要买我那座荒废的宅院吗?今儿就归你了。
多谢刘老,不知作价几何?
那是祖上传下来的产业,本是千金不换。
不过与你有缘,谈钱就见外了。
你若能再寻两斤灵泉湖龙井来,这宅子便是你的。
此话当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老先生日后可莫反悔。
现在就立字据。
王主任在此,正好做个见证。
钱财于刘怀仁不过是身外之物。
年过六旬的孤老,早已看透生死。
前清的秀才见识过风云变幻,深知黄白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何雨隆未料想事情如此顺利。
二人当即随街道王主任前往房管所办理手续。
经官方认证,那座毗邻何雨柱家的荒宅就此易主。王姐,今日劳烦了。
雨隆客气了。
往后有事尽管来街道办寻我。
少不了要叨扰。
那我先回了。
你的伤残补助粮饷,明日派人送来。
且慢。
我衣食无忧,这些钱粮能否转赠给困难的退役同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