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牵着诺诺,走向了最近的一个摊位。
那是一堆来自西北旱区的特色水果,“甜心蜜瓜”。
瓜的个头不大,表皮带着天然的纹路。
一位皮肤被晒得像古铜色的老农,紧张地搓着手,看着苏辰走近。
苏辰没有说话。
他只是弯下腰,随意拿起一个蜜瓜。
他先是将瓜放在耳边,用手指轻轻弹了弹。
然后,他又把瓜凑到鼻尖,闭上眼睛闻了闻。
最后,他用手掌按了按瓜脐的位置。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过短短十几秒。
他放下蜜瓜,对那位老农说:“大叔,你这批瓜,光照超过1400个小时,用的都是农家肥,没打过催熟剂。”
老农的眼睛猛地睁大了。
苏辰继续说:“这个瓜,糖度在18度左右,水分充足,果肉靠近瓜皮的部分,会带一点脆感。”
他指了指刚刚放下的那个瓜。
“这一个,是所有瓜里最熟的,摘下来应该有七天了,是最佳的品尝时间。”
老农已经完全说不出话了。
他张着嘴,指着苏辰,又指了指那个瓜,脸上的表情是全然的不可思议。
这些东西,都是他种了一辈子瓜才摸索出来的门道,这个年轻人,怎么只是敲了敲,闻了闻,就全知道了?
直播间的弹幕,也停滞了一秒,随即彻底爆发。
【卧槽?这是什么神仙技能?听音辨瓜?】
【我人傻了,我买瓜只会问老板甜不甜!】
【主播是农业大学的教授吧?不,教授也没这么离谱!】
链接一上,瞬间被抢光!
苏辰没有理会众人的震惊。
他牵着诺诺,走向了下一个区域。
那里摆放着一筐筐来自云贵高原的有机“冰菜”。
叶片上附着一层晶莹的“冰珠”,看起来水灵灵的。
苏辰拿起一棵,对着镜头。
“大家看,这种冰菜,叶片肥厚,色泽翠绿,根茎部的‘冰珠’颗粒饱满,没有化水的迹象。”
“这说明它是在最合适的时间采摘,并且运输过程中的保鲜做得非常好。”
他顿了顿,补充道。
“更难得的是,它的‘冰珠’带着一丝极淡的咸味,这是因为它生长在富含矿物质的石灰岩土壤中,吸收了足够的天然盐分。”
“这种冰菜,口感会比市面上所有普通大棚种植的,都要清脆、爽口。”
旁边的农户代表,一个穿着民族服饰的阿姨,听得连连点头,激动得都快哭了。
她想说些什么,可嘴唇哆嗦着,就是发不出声音。
苏辰的专业,已经超出了她的理解范畴。
直播间里,观众们已经从震惊,变成了崇拜。
【跪了,我真的跪了,这知识储备是人类能拥有的吗?】
【我宣布,以后苏神就是我的买菜风向标!】
【我感觉我以前吃的都是假菜……】
卖完几十样农产品后,苏辰带着诺诺,走向了旁边的手工艺品区。
一位位老匠人,守着自己心血的作品,眼神里是混杂着骄傲与落寞的复杂情绪。
苏辰的脚步,停在了一个摆放着青瓷器皿的摊位前。
他拿起了一只造型古朴的青瓷碗。
那碗的釉色温润,器形简单,看起来并不起眼。
直播间的观众都有些不解。
【这个碗……看起来好普通啊。】
【跟博物馆里的没法比啊。】
苏辰却看得格外认真。
他的手指,轻轻地从碗口,抚摸到碗底。
他脑海中,【大师级百货鉴赏Lv.4】的能力,将这只碗的所有信息,都化作了数据流。
泥料配比:高岭土7,紫金土3。
烧制工艺:龙窑柴烧,还原焰。
釉色:失传的“雨过天青”仿制釉,开片细密如鱼鳞。
他抬起头,看向摊位后那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匠人。
“老先生,这只碗,是您亲手烧的?”
老匠人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点了点头。
苏辰的语气,带上了一丝敬意。
“您用的胎土,是特定比例混合的,所以胎体坚实,叩之声清越。”
“烧制的时候,您用了最传统的龙窑,并且在最后阶段,精准地控制了窑内的空气进入,形成了完美的天青色。”
“最难得的,是这釉面的开片。”
苏辰将碗底对着镜头。
“这种细密的、不规则的开片,是您家祖传的秘法,通过在釉料中加入一种特殊的草木灰,才能形成的。”
“我说的,对吗?”
话音落下。
那位一直沉默着的老匠人,身体猛地一震。
他那双浑浊的老眼里,瞬间涌上了泪水。
他颤抖着嘴唇,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激动地喊道。
“对!全对!”
“苏老师……不,大师!您……您怎么会知道?”
“这是我们家传了三百年的手艺!”
老匠人说到最后,已经泣不成声。
这一下,整个仓库,都安静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