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 > 第77章 科长审阅,一眼看出的问题!

###

赵林的办公室不大,却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桌上的文件分门别类,用长尾夹夹得整整齐齐;窗台那盆君子兰,叶片肥厚油亮,不见一丝尘埃,显然是用了心的。

他正戴着老花镜,审阅一份从其他科室转来的文件,手中的红笔不时在纸上画下一个圈,或者在页边写上一句简短的批注。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两短一长,不急不躁。

“请进。”赵林头也没抬。

门开了,吴宇走了进来,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混合了谦逊与自信的笑容。他双手捧着那份报告,像捧着一件稀世珍宝。

“赵科,您忙着呢。”吴宇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对领导工作的尊重。

赵林这才抬起眼,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目光从吴宇的脸,落到他手中那叠厚厚的报告上。“哦?是调研报告?”

“是的,赵科。”吴宇上前两步,将报告轻轻放在赵林桌子空着的一角,摆放的角度都透着一丝刻意的工整。“报告出来了。小苏毕竟是新人,第一次接触这种事,有些地方把握得不太准,思路也有些乱。我怕耽误事,就帮他重新梳理了一下,润色了润色,您给审阅审阅。”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点出了苏晨的“不足”,又彰显了自己的“担当”和“能力”,还将“抢功”这个行为,轻描淡写地包装成了“帮扶后进”的团队合作。

赵林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只是“嗯”了一声,目光在报告那崭新的封皮上停留了一秒。封皮上,“报告人:吴宇,苏晨”一行字清晰醒目。他没有多问,只是指了指报告。

“放这儿吧,我看完手头这个就看。”

“好的好的,那您先忙,我不打扰了。”吴宇目的达到,立刻识趣地躬了躬身,带着心满意足的微笑,转身退出了办公室。

门被轻轻带上,隔绝了外面的一切声音。

赵林没有立刻去看那份报告。他摘下老花镜,从笔筒旁拿出一块柔软的麂皮布,不紧不慢地擦拭着镜片。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老式挂钟秒针走动的“咔哒”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

他擦得很仔细,镜片的每一个角落,镜腿的每一个关节。这是他多年的习惯,每当要处理一件棘手或重要的事情前,他都需要这样一个短暂的、完全属于自己的仪式,来让纷乱的思绪沉淀下来。

身为在市府办这个迎来送往、信息交汇的中枢里待了二十多年的老干部,赵林见过的年轻人太多了。有锐意进取的,有少年老成的,有背景深厚的,也有像苏晨那样,看似平平无奇的。

对于吴宇和苏晨这两个年轻人,他其实一直在观察。

吴宇,背景他清楚,人也算机灵,但身上那股子藏不住的优越感和急于求成的浮躁,让他始终觉得此子难成大器。就像一壶只烧到温吞的水,看似热气腾腾,实则离真正的沸点还远得很。

而苏晨,这个年轻人更有意思。初来乍到时,像块棱角分明的石头,不合群,甚至有些木讷。但从周老的案子开始,这块石头仿佛被点化了,开始展现出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和韧性。尤其是这次调研,面对开发商的威胁,面对吴宇的排挤,他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像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赵林甚至能隐约感觉到,苏晨身上那股“气运”,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凝实、厚重。那是一种很干净、很正派的气息,让他在处理那些沾染了太多利益纠葛的文件时,会下意识地多看苏晨的工位一眼,仿佛那里的空气都更清新一些。

镜片擦得一尘不染,重新戴上,眼前的世界清晰了许多。

赵林这才将那份报告拿了过来。

入手很沉,至少有四五十页。他先是掂了掂,又用手指轻轻摩挲着封面。纸张的质感很好,打印的字迹清晰,装订得一丝不苟。从形式上看,无可挑剔。

他翻开了第一页。

目光从标题扫过,落在了正文上。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指示精神,我科室就金碧园项目……”

开篇的行文,四平八稳,是标准的公文风格,带着吴宇惯用的那种略显华丽的腔调。赵林微微点头,这确实像是吴宇的手笔。

可当他继续往下看,眉头便不自觉地,慢慢皱了起来。

报告的主体部分,是对金碧园项目问题的详细陈述。但这种陈述,完全超出了赵林的预料。它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层层伪装,将内里腐坏的组织血淋淋地展现在眼前。

时间线索清晰,从五年前项目立项,到拆迁启动,再到工程停滞,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有据可查。

政策依据详实,引用的每一条法规、每一份市里的文件,都标注了明确的文号和发布日期。

最让他心惊的,是后面的附件。

一张张高清打印的照片,冲击力十足。那布满裂缝的墙体,像一张张绝望哭泣的脸;那浑浊积水的地下室,倒映着居民们晦暗的生活;那一张张被生活重担压得麻木,却又在镜头前流露出最后一丝期盼的面孔……

赵林看得心头一沉。他甚至能从这些冰冷的纸张上,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沉重而压抑的“怨气”。这股力量是如此真实,以至于他办公室里那盆长势喜人的君子兰,叶片都似乎无风自动,轻轻颤抖了一下。

他继续向后翻。

《拆迁补偿协议》的复印件、医院的诊断证明、带血手印的联名信……证据,一环扣一环,形成了一条完整到令人窒息的证据链。

赵林的呼吸,不知不觉间变得有些凝重。

他将报告轻轻放下,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脑海中,浮现出吴宇刚才那副自信满满、侃侃而谈的模样。

“我帮他重新梳理了一下,润色了润色……”

不,这不对。

赵林太了解吴宇了。吴宇或许能写出漂亮的官样文章,能把一份六十分的报告“润色”成七十分,但他绝没有这份沉到基层、一点点啃下硬骨头的耐心和能力。更何况,这些东西,开发商捂得那么紧,凭吴宇的手段,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内拿到。

这份报告的内核,它的骨架和血肉,绝对不是吴宇的手笔。

它属于另一个人。

赵林睁开眼,眼神已经变得锐利如鹰。他重新拿起报告,手指快速翻动,直接跳到了他最关心的部分——政策建议和问题定性。

就在这时,一个夸张到刺眼的数据,像一根针,狠狠扎进了他的瞳孔。

“……经初步勘测,棚户区内约有百分之七十的房屋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安全隐患,其中百分之三十的房屋已达到危房标准,随时可能发生坍塌。”

百分之三十的危房!

赵林的瞳孔猛地一缩。

这个数据太吓人了。在官场,数字从来都不只是数字,它代表着责任,代表着后果。一个棚户区百分之三十的房子是危房,这是什么概念?这是足以让分管城建的副市长都坐立不安的定时炸弹!

一个成熟的干部,在没有拿到权威机构鉴定报告之前,绝不会在正式报告里写下如此绝对、如此夸张的定性。这已经不是胆子大,这是没有政治头脑。

苏晨会这么写吗?赵林不确定。年轻人有冲劲,看到民间疾苦,一时激愤,写出这样的话,有可能。

但吴宇呢?他自诩“经验丰富”,刚刚还说苏晨“把握不准”,他会看不出这个数据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他既然“润色”了报告,为什么会把这颗最容易引爆的雷,堂而皇之地留在这里?

赵林的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违和感。

他的手指,在那行字上轻轻敲了敲,目光如探照灯一般,仔仔细细地在那一页上来回扫视。

然后,他看到了。

就在那行惊心动魄的数据旁边,紧贴着页边的位置,有一行用小八号宋体标注的备注。

那行字太小了,小到几乎与纸张的纹路融为一体,小到如果不是他心存疑窦,刻意寻找,一眼扫过去绝对会忽略。

赵林眯起眼睛,将报告凑近了台灯,一字一顿地读了出来。

【此数据经吴宇同志反复核实确认,特此注明。】

寂静。

办公室里陷入了绝对的寂静。

挂钟的“咔哒”声,仿佛也消失了。

赵林的动作,在这一刻完全凝固。他保持着前倾的姿势,脸上那副价值不菲的老花镜,折射着台灯的光,让人看不清他此刻的眼神。

足足过了十几秒。

他缓缓地,缓缓地将报告放回桌面,身体重新靠回宽大的椅背。

一声轻微的,近乎于叹息的笑声,从他的喉咙里逸出。

他全明白了。

这一瞬间,所有的线索都串联了起来。

这份报告,是苏晨写的。那些详实的证据,是苏晨冒着风险,一步一个脚印跑出来的。这个年轻人,用他的真诚和勇气,赢得了那些走投无路的居民的信任,汇聚了这股足以撼动山岳的“众愿”之力。

而吴宇,这个自作聪明的年轻人,用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将这份天大的功劳据为己有。他修改了封面,调整了格式,将这件别人用血汗织成的锦袍,理所当然地穿在了自己身上。

最可笑的是,他甚至没有发现,这件锦袍的下摆,缝着一根致命的引线。

那个夸张的数据,是苏晨故意留下的破绽。

而这行小到几乎看不见的备注,就是苏晨布下的,那个最精妙、最恶毒的陷阱。

它像一面镜子,将吴宇的贪婪、愚蠢和狂妄,照得一清二楚。他不仅抢了功,还主动为报告里最大的那颗雷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生怕别人不知道这雷是他埋的。

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这已经不是蚀把米了。这是抱着一颗炸弹,兴高采烈地冲进了弹药库。

赵林的眼神变得无比复杂,有对苏晨心计的惊叹,有对吴宇愚蠢的鄙夷,更多的,是一种看穿了一场精彩好戏的玩味。

他拿起桌上的那杯早已凉透的茶,喝了一口。

茶水苦涩,回味却带着一丝奇异的甘甜。

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时间指向下午三点整。

赵林拿起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手指在按键上空悬停了片刻,没有打给吴宇,也没有打给苏晨。

他拨通了办公室刘姐的内线。

电话很快接通。

“小刘,你通知一下,综合二科全体人员,三点半到小会议室开个会。嗯,关于金碧园的调研报告,有些问题,需要当面讨论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