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满办公室复杂目光的聚焦下,苏晨跟在赵林身后,走出了综合一科。
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一前一后,投射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前面那个影子不疾不徐,沉稳有力;后面那个紧紧跟随,不逾越半分。周围还没走的同事们,目光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牢牢地粘在他们身上,直到两人的身影消失在电梯口。
电梯门缓缓合上,隔绝了外界的探究。狭小的空间里,光线柔和,只剩下电梯运行的轻微嗡鸣。
“紧张了?”赵林看着电梯壁上反射出的苏晨那张略显紧绷的侧脸,忽然笑呵呵地问了一句。
苏晨回过神,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有点。主要是没跟您单独吃过饭。”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紧张是真,但不是因为吃饭,而是因为他知道,这顿饭绝不仅仅是吃饭那么简单。这是他进入市府办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破局”之宴。
赵林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他喜欢苏晨这种恰到好处的坦诚,既显年轻人的青涩,又不失分寸。“没什么紧张的,就是随便吃个便饭。你来了这么久,我这个当科长的,也该表示表示。”
他话说得随意,但苏晨能从他头顶那团愈发凝实的金色气运中,读出一种名为“审视”的波动。
【叮!检测到言灵:“家常便饭”。】
【言灵解析:以长辈关怀的姿态,降低目标的心理防备,为后续的深度试探与拉拢铺垫氛围。】
苏晨心中了然,面上则是一副感激的模样:“谢谢科长,您太客气了。”
电梯到达一楼,两人走出办公大楼。晚风拂面,带着一丝燥热过后的凉爽。赵林没有走向停车场,而是领着苏晨,穿过大院,从侧门走了出去。
饭店离得不远,就在市府大院后面一条僻静的小街上。店面不大,青砖黛瓦,门口挂着两盏素雅的灯笼,招牌上写着“知味小厨”四个字,没有霓虹闪烁,透着一股与世无争的安然。
“这家店的老板,以前是市委招待所的大厨,后来自己出来单干。菜做得地道,关键是清净。”赵林一边领着他往里走,一边随口介绍。
店里果然人不多,老板娘看到赵林,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熟络地将他们引向一个用竹帘隔开的雅间。
没有繁复的寒暄,赵林熟门熟路地点了几个清淡的家常菜,一壶铁观音。
茶是好茶,水汽氤氲,兰香扑鼻。
赵林亲手给苏晨倒了一杯,推到他面前。“尝尝,他们家的茶不错。”
“谢谢科长。”苏晨双手接过,浅浅啜了一口。
菜上得很快,四菜一汤,摆盘精致,分量不大。吃饭的过程中,赵林没有再提工作上的事,只是聊些家长里短,问了问苏晨的家庭情况,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
他的问题看似随意,实则每一句都像精准的探针,不着痕迹地探寻着苏晨的“根底”。
苏晨的回答滴水不漏。他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从普通家庭考出来、对未来充满希望、对领导满怀敬意的标准新人。关于父亲苏维民,他只说父亲过世得早,自己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言语间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恩。
这番说辞,与他档案里的记录完全吻合,找不出一丝破绽。
赵林一边听,一边缓缓点头,夹菜的动作始终从容不迫。他没有从苏晨的话里找到任何与那些“神秘背景”传闻相关的线索,但这反而让他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真正的世家子弟,或者背景深厚之人,是绝不会把“背景”两个字写在脸上的。他们最擅长的,就是伪装成普通人。苏晨表现得越是“普通”,在他看来,就越是“不普通”。
一顿饭在一种温和而克制的气氛中吃到了尾声。
赵林放下筷子,端起茶杯,用杯盖轻轻撇去浮沫,终于将话题引向了正轨。
“小苏啊,”他的称呼没变,但语气里多了一丝郑重,“王市长这次的事,对咱们市府办的震动很大。接下来,肯定会有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和工作变动。”
苏晨立刻坐直了身体,做出认真聆听的姿态。
“你是年轻人,有冲劲,脑子也活。这一点,我是看在眼里的。”赵林看着他,目光深邃,“之前让你去城西档案馆整理那些陈年旧档,本来是想磨磨你的性子。没想到,你不仅把工作完成了,还……嗯,发现了一些很重要的问题。”
他用“很重要的问题”这个词,巧妙地将王振华的倒台,归因于苏晨的“工作发现”,既肯定了苏晨的功劳,又完美地避开了所有敏感的、无法解释的环节。
【叮!检测到言灵:“功劳归因”。】
【言灵解析:将一桩复杂的政治事件,简化为一次偶然的“工作发现”,并以此为基点,为接下来的“提携”行为建立合乎逻辑的、可公开的理由。此为高级“借势”言灵。】
“我……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苏晨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一丝惶恐和后怕,“我只是觉得那些档案有问题,就跟您汇报了。真没想到后面会牵扯出这么大的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