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名义:重生祁同伟,从大风厂开始 > 第139章

名义:重生祁同伟,从大风厂开始 第139章

作者:满天星56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6 17:23:30

这番话将矛头直指赵立春。

当年赵立春能在汉东一手遮天,将这里经营得铁板一块,正是凭借改革开放的契机。

他在汉东历任八年省长、十年书记,整整十八年的经营才造就了汉东的辉煌地位,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刻重提改革审查,实在耐人寻味。

在场众人都明白,汉东的改革与赵立春密不可分。

此时开展审查,无异于否定赵立春的历史贡献。

沙瑞金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让发改介入的实质在众人心中彻底颠覆。

不得不说,这番政治手腕确实高明。

祁同伟听得暗自惊叹。

若非重生先知,自己绝非此人对手。

这般水准,唯有高育良能与之比肩。

虽然心知发改审查本是针对沙瑞金,但听着他在会上的发言,连祁同伟都不禁产生动摇。

这语言艺术确实臻至化境。

事情本已注定,但经沙瑞金这番运作,在场众人潜意识里的认知全然改变。

此时的沙瑞金可谓立于不败之地。

只要细节处理得当,赵立春的反击注定徒劳无功。

正当此时,李达康开口了。

沙书记的一番话让我深感惭愧。

改革成果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计福祉,这话说得深刻。

作为京州市委书记,我在此表态:在当前的审查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守护好改革的成果。

即便丢了 ,也不能丢掉改革取得的进展。

百姓的身家性命,都与改革开放的成果紧密相连。

如果出现问题,那就是我个人的责任,与改革成绩无关。

京州六百八十万百姓的福祉,绝不能因我个人而受损。

我在此郑重声明,绝非空谈,必定说到做到。

也恳请在座各位多替百姓考虑。

民生之事,大于一切。

正如沙书记所说,我们的目标始终是扞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一点从未改变!

李达康的发言,表面是附和沙瑞金,实则表明了他一贯的态度。

他习惯在沙瑞金讲话后做一番总结,既抬高立场,又表明忠诚,沙瑞金对此颇为受用。

此时,李达康的讲话引起在场人员的深思。

而高育良则像当年的老刘一样,保持沉默,静观其变。

但高育良毕竟不同——他是能在 会上令沙瑞金语塞的省长。

他的不表态让沙瑞金隐隐担忧,怕他搅局坏事。

于是沙瑞金灵机一动,转向高育良问道:“育良省长,对达康书记的看法,你有什么意见?”

这一问颇为巧妙。

沙瑞金不提自己,只问对李达康说法的意见,即便高育良反驳,针对的也是李达康,而非他本人。

高育良闻言微微一笑,从容回应:

“我负责政府工作,汉东近亿百姓的民生事务都归我管。

达康同志说得对,改革成果关系到方方面面的人民生活,这一点不容忽视。

作为省长,我认同这一点。”

心中牵挂更多的,是我们汉东的未来。

即便改革开放已有时日,仍有众多群众收入微薄。

归根结底,还是发展不充分所致。

贫富差距依然明显,区域发展仍不均衡。

赵立春之事非我所虑,亦非我所念。

但那些收入微薄的百姓,使我不得不直面赵立春留下的影响。

沙书记,当年赵立春主政时期的发展,

确实存在一定局限,我们需引以为鉴。

借此契机,应多为民生谋实事。

以祁同伟同志的家乡——吕州那几个县为例,

连基础道路都未能完善,究其根源,

在于我们的目光未能下移,过度聚焦于上层。

今日上级前来视察,我并不担忧。

诸位视线聚焦上层本无可厚非,但我期望在座各位,

在仰望星空之时,亦能俯身关注民生。

闻听此言,沙瑞金轻声叹息。

正是这声叹息,为高育良换来了数十亿的财政支配权。

高育良的沉默,便是他索取的代价。

这个代价,沙瑞金不得不承担。

至于资金的具体流向,已非沙瑞金关注重点。

政府与组织间的制衡从未停歇,

也永不会停歇。

唯有持续博弈,

基层百姓方能获得更妥善的福祉。

正当会议进行时,一行人步入大风厂新址。

【求兄弟们打赏全订,鲜花月票支持】

152 沙瑞金成为大风厂金字招牌!(求全订)

新大风厂已获批建设用地,

焕发全新气象,土地无偿划拨。

这些资源皆由李达康协调落实,

连设备搬迁也由政府组织完成。

未费分文,大风厂实现平稳过渡。

如今陈岩石不再来访大风厂,

全体员工心向郑西坡。

在工人们眼中,现有成果

皆为郑西坡奋力争取所得。

昔日护厂功臣陈岩石,

已逐渐淡出众人记忆,人性本就如此。

人们所见皆为他人精心呈现的景象。

当初大风厂事件中伤亡家属,

大多以一次性抚恤金了结。

若非政府监督到位,

原厂工人恐难全员入驻新厂,

现实就是如此简截。

通过这次搬迁,大风厂已完成蜕变。

如今的新大风厂,已是崭新的集体。

如今的大风厂与过去已毫无关联。

从法律层面讲,这只是一家顶着大风厂名号的新工厂。

因此,蔡成功原本持有的股份在这里并不存在。

先前那些设备债务仍归属于老厂,工人们以保全资产为由将设备搬迁至此。

银行方面无计可施,只能继续向蔡成功追讨。

而蔡成功至今仍在狱中,眼下这家生机勃勃的新大风厂与他毫无瓜葛。

发改委一行人轻松进入了厂区。

与昔日相比,如今的大风厂已不可同日而语。

当年的大风厂好歹有着国营老厂的根基,无论是厂区环境还是基础设施都配置齐全,即便有些设施华而不实,至少样样俱全。

而今这里虽然空旷整洁,却也可用另一个词形容——了无生机。

郑西坡年事已高,虽被工人们推举为代表,但在局面稳定后便将大风厂交给了儿子郑乾——那个黄发青年。

当初郑乾为大风厂争取到几笔订单,便被工人们视为救星。

这家新大风厂正是他的主意:让工人们用遣散费集资建厂,承诺补发欠薪,却堂而皇之地扣下了这笔钱。

借助李达康那三千五百万资金,新大风厂就此成立。

这个厂子既不用支付地租,也无需购置设备,搭建些彩钢房根本花不了几个钱。

郑乾正是钻了这个空子大肆敛财,门口停着的黑色揽胜就是最明显的证据。

对付工人们更是简单:只要按时发工资,他们就心满意足。

至于那笔集资款,工人们根本无力掌控。

曾经的护厂队员全被郑乾高薪留用,美其名曰保护资产,实为震慑工人。

有人觉察不对劲想要理论,还没走出门就被护厂队拦下——底层的斗争向来如此现实。

这场大风厂改制让郑乾从落魄黄毛摇身变为成功人士。

昔日的郑乾虽有个漂亮女友,却终日游走在法律边缘:靠着皮包公司参与围标,重要项目插不上手就打着大风厂旗号四处招摇撞骗。

而今,大风厂真真切切变成了他的产业。

郑乾正盘算着如何一步步掏空大风厂,美其名曰借助互联网 推动工厂发展。

说白了,其实就是开网店。

大风厂曾是国营大厂,全速运转时产量足以供应全市的衣物需求。

一个网店?能撑得起这样的销量?

对大厂而言,这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没有稳定的大额订单,大风厂终究难逃倒闭命运。

但郑乾并不这么认为。

他看中的是大风厂这块招牌,觉得可以靠它贷款、 ,大赚一笔。

这一点,他心知肚明。

当初的蔡成功,至少还试图投资挽救工厂,可惜被赵瑞龙欺骗,煤矿投资打了水漂。

蔡成功毕竟是大风厂出身,对厂子还有一份感情。

可郑乾完全不在乎这些。

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根本不把工人当回事。

如今陈岩石已无颜插手大风厂事务,郑乾正好捡了这个便宜。

他一心想着翻身,甚至让女友去组建电商服务部,自己在厂里坐镇。

此刻,他正和刚毕业的花臂小秘书在办公室**——这是他千挑万选出来的,虽然投简历的名校美女不少,但他清楚自己驾驭不了,只有这个他能随时使唤。

就在他想入非非时,忽然瞥见窗外走过一群人。

他顿时警觉:大风厂怎么还有人会来?

他一把推开腿上的小秘书,开门吼道:“你们是谁?怎么进来的?”

郑乾沙哑的嗓音在空旷厂区里格外刺耳。

人群中走出一位儒雅的中年人,微笑着说道:“郑总吧?我们是国家发改委的,来调研企业经营状况,看能否提供一些帮助。

能跟您聊几句吗?”

这位带队的副主任虽是副部级,但若外放便是正部,可见这个部门的份量。

权力背后,是高效的行动力。

关于此事,他们早已查明。

这是发改办事的规矩,多年如一日。

郑乾闻言,脸上顿时浮现惊喜之色。

他再清楚不过——要说最好赚的钱,那便是政府的钱,向来如此。

大风厂便是现成的例子,原本已是难以为继,如今却摇身一变,要资金有资金,要人力有人力。

这就是体制的力量,郑乾打心底里喜欢。

他赶紧迎上前去,满面笑容地说道:

“各位领导好,我是大风厂的厂长郑乾。

请问您怎么称呼?请进来喝杯茶吧。”

儒雅的中年男子含笑点头。

“我叫杨志,称我杨主任就好。

看来我先前看走眼了,郑厂长还是位实业家。”

郑乾闻言笑意更深,连忙引杨志入内,一边扬声喊道:

“华华,上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