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零域建筑师 > 第86章 初级教育的体系搭建

零域建筑师 第86章 初级教育的体系搭建

作者:星星的烁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6 17:22:08

我盯着终端屏幕底部的传输路径记录,手指在键盘上停了三秒。那段音频只播放了十秒就中断,但信号来源绕了七个中继点,最后消失在旧城北区的废弃基站群。灰点没动手,是因为他们也在等。

等我们犯错。

等制度变成空壳。

等下一代人长大后,连选择的权利都不懂怎么用。

我把加密文件封存,调出社区人口数据。六到十二岁的孩子一共一百零三人,其中四十七人有过创伤应激反应记录,三十一人长期营养不良。他们不是学生,是幸存者。而幸存者不会自动变成建设者。

必须教。

不能再拖。

我打开通讯器,发了三条消息。收件人是三位曾登记过教学经历的居民。内容只有两句话:“今天上午九点,指挥区东侧旧图书馆原址集合。我们要建学校。”

九点差七分,三人陆续到了。

李研来得最早。她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外套,手里抱着一个塑料文件夹。另外两人是张平和赵文娟,一个原小学语文老师,一个初中生物助教。他们站在一起,神情有些拘谨。

我没寒暄,直接说:“我想建一个教育体系。不是认字算数那么简单。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判断、协作、解决问题。你们能做吗?”

李研抬头看我。“你想怎么开始?”

“先有地方。”我说,“再定课程。最后招学生。”

张平看了看四周。地面裂了缝,墙皮大片剥落,屋顶有一处明显塌陷。“这地方不行。修起来要材料,还要人力。”

“我会处理。”我说,“你们只需要告诉我,教室要什么功能。”

赵文娟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地砖。“采光太差。孩子长时间在这里,对眼睛不好。还有通风,现在这个季节,阴雨一来,里面会潮。”

李研走到东墙边,敲了敲墙体。“承重墙多处开裂,不能直接用。如果要改结构,得先拆危墙,再加固基础。”

我点头。“你们说的我都记下了。现在我要做一件事,请你们看着。”

我闭上眼,把脑海中的设计图激活。

零域能力启动时,太阳穴微微发紧。这不是第一次使用,我已经能控制输出节奏。精神力像水流,缓慢释放,沿着预设路径注入现实。

第一阶段:拆除危墙。

我设定安全范围,标记出需要清除的墙体部分。零域能量渗透进混凝土内部,分子结构重组,整片墙面无声碎解,粉尘落地前就被隔离场包裹,沉入地下。

第二阶段:重构空间。

新墙体从地面升起,采用轻质复合材料,内含隔热层。我在南侧加了一排高窗,顶部开设三角形天窗,引入自然光。室内划分出三个区域:教学区、实验角、阅读区。中间留出活动空地,方便集体课程。

第三阶段:环境优化。

外墙外侧生成半透明屏障,能过滤外部噪音。地面铺设防滑耐磨层,角落设置儿童洗手池和简易饮水装置。我在靠墙位置预留了接口,以后可以接入净水系统。

全程四个小时。

结束时,夕阳穿过新装的玻璃窗,在地面投下一块块明亮的方格。空气里没有尘土味,光线干净。

张平站在门口,没说话。赵文娟走进去,伸手摸了摸黑板支架,又弯腰试了试桌椅高度。

李研走到阅读区,蹲下身子,从包里拿出一本手绘册子,放在低矮书架上。那是一本植物图谱,纸页边缘已经磨损。

没人说谢谢。

但他们的眼神变了。

我知道,这地方活了。

我搬了把椅子坐在门边,看着他们走动。张平在墙上画线,标出挂图位置。赵文娟清点带来的教材,一共二十三本,有些是手抄的。李研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应该是课程安排。

我开口:“我想定一个双轨制。上午基础课,语文数学这些。下午实践课,内容要实用。比如怎么识别安全水源,怎么判断建筑是否稳定,怎么读应急信号。”

赵文娟停下笔。“孩子们能理解这些?”

“必须能。”我说,“他们经历过断水,见过墙体倒塌,听过警报。只是没人告诉他们背后的原因。我们要做的,是把经验变成知识。”

李研抬头。“我可以带物理启蒙课。不讲公式,讲现象。比如为什么火只能烧到一定温度,为什么声音在夜里传得更远。”

“好。”我说,“我还想加一门课。”

他们都看过来。

“零域感知启蒙。”我说,“不是教他们用能力。是教他们观察能量流动。比如光怎么折射,风怎么形成气流,结构怎么受力。这些都能用零域模拟出来,让他们看见。”

张平皱眉。“会不会太难?”

“难比无知好。”我说,“我们现在有墙,有水,有法。但十年后呢?如果没人知道这些是怎么来的,墙倒了,谁来修?规则坏了,谁来守?”

现场安静了几秒。

李研合上本子。“我同意。但课程不能满排。孩子们注意力有限。每天最多四节课,中间要有休息。”

“听你的。”我说,“另外,我想建成长档案袋。每个孩子一份,记录学习进度,也记录情绪变化。苏晴那边会配合,定期做评估。”

赵文娟点头。“这个有必要。很多孩子晚上会惊醒,白天走神。光教知识不够,得看心理状态。”

我站起身,走到中间空地。“第一批学生,我想招三十人。六到十二岁,优先考虑孤儿和伤残家庭子女。后面再逐步扩大。”

张平说:“教材不够。纸张紧张,印不了太多。”

“我来解决。”我说,“零域可以生成可擦写板,重复使用。重要知识点做成公共展板,放在广场。”

李研忽然问:“老师有没有培训?”

我摇头。“目前没有。但我可以每周组织一次教研会。你们提需求,我协调资源。缺什么,告诉我。”

她点点头,没再问。

太阳快落山时,一个穿灰色外套的小女孩跑进来。她大概七八岁,头发扎得不太整齐。她站在门口,看着地上的光影,伸出脚踩了一下。

然后笑了。

笑声在空旷的厅堂里回荡。

她又跳了两步,追着移动的光斑。

张平轻声说:“这是我邻居的孩子。父母都没了,跟奶奶住。”

没人阻止她。

她玩了一会儿,停下来,看向李研放在书架上的图册。她走过去,小心翻开第一页,指着一朵花,小声念:“蒲……公英。”

赵文娟眼眶有点红。

李研走过去,蹲下身子,指着下一页。“这是车前草。叶子厚,下雨后能擦手。它的种子也能吃。”

小女孩认真听着。

我站在门口,没靠近。

我知道,这就是起点。

不是靠一个人撑住所有事。

是有人开始相信,未来值得教。

天快黑时,三人开始收拾东西。明天要准备开学仪式,得把桌椅摆好,黑板擦干净,名字贴纸打好。第一批学生的名单今晚就要确认。

我仍坐在椅子上。

精神力恢复得不错,没有透支感。太阳穴的胀痛已经消了。

李研走过来说:“明天早上八点,我们到这里集合。可以吗?”

“可以。”我说,“需要我做什么?”

“不用。”她说,“你只要不来就行。”

我愣了一下。

她嘴角动了动,像是笑了一下。“孩子们第一天上学,看到你,会紧张。我们先让他们适应。”

我点头。

她转身走了。

其他两人也离开了。

厅堂里只剩下我和几排空桌椅。

外面传来脚步声,是巡逻队经过。灯光扫过窗户,又暗下去。

我坐着没动。

桌面上有一道划痕,是刚才调整位置时留下的。一个小女孩的手指刚刚在那里停过。

她的指纹还在上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