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零域建筑师 > 第81章 基因变异的深入探究

零域建筑师 第81章 基因变异的深入探究

作者:星星的烁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6 17:22:08

我推开三号医疗点的门时,苏晴正站在电磁屏蔽帐篷外记录数据。她的手指在终端上快速滑动,眉头没松开过。帐篷里躺着三个人,呼吸节奏完全一致,像是被同一根线牵着。

她抬头看我进来,声音压得很低:“他们的情况在变。心跳从每分钟七十次同步到了六十八,脑波频率也在缓慢靠拢。现在连体温都差不到零点一度。”

我没有说话,直接启动零域感知。能量场扩散出去,立刻捕捉到一丝异常波动——微弱,但熟悉。那是空间褶皱残留的信号,和我在残片实验中感受到的频率一致。

“是折叠能量。”我说,“它还在影响他们。”

苏晴点头,“我已经切断了外部电源和无线信号,可症状没有缓解。这种同步不是疾病,更像是……某种连接。”

我走到帐篷边缘,伸手触碰隔离膜。表面有一层细微震颤,像有看不见的波纹在流动。我闭眼集中意识,用零域扫描三人神经系统的能量分布。图像在脑海中浮现:三个大脑的电信号呈现出高度重合的波形,中间有一条稳定的共振通道,持续传递着低频脉冲。

这不是偶然。

“拿频谱仪来。”我对苏晴说。

她递过设备。我一边采集实时脑波,一边在空中构建虚拟神经网络模型。零域将数据具象化,三人大脑活动的叠加图谱悬浮在我面前。那条共振通道清晰可见,起点位于枕叶区域,正好对应视觉皮层接收外界能量刺激的位置。

“他们是通过眼睛接触的。”我开口,“复合板背面的符文会释放微量光频信号,普通人看不出异样,但它能穿透角膜,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

苏晴盯着图谱看了几秒,忽然问:“这种频率……是不是和蓝色种子刚激活时的一样?”

我心里一沉。

没有回答,我调出记忆中的能量波形记录。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初始频率偏差小于百分之二,衰减曲线几乎重合。唯一的区别是强度——种子释放的是广域生态激活信号,而这块板材上的符文,把能量压缩成了定向渗透模式。

“灰点不是随便选的材料。”我说,“他们知道这东西会影响人体,甚至可能早就测试过效果。”

苏晴沉默了一会,转身打开样本箱。“先查基因层面有没有变化。如果神经系统能被同步,dNA也可能受影响。”

我们转移到临时指挥舱的医疗分析区。这里有一台便携式基因测序仪,精度有限,但配合零域辅助应该能提取关键信息。

第一轮检测失败了。

屏幕显示序列读取中断,提示“目标片段动态不稳定”。我放大局部图像,发现第17号染色体的部分碱基排列在不断重组,就像有某种力量在持续修改代码。

“常规设备不行。”我说,“需要更高灵敏度的探测。”

苏晴看着屏幕,“你上次用零域稳定建筑结构的时候,能不能试试用在分子层面?”

我想了一下,点头。

我站在测序仪上方,调动精神力,在设备内部构建一个微型能量场。零域信号以特定频率震荡,压制分子热运动带来的干扰。仪器嗡鸣声变了,指针缓缓回升。

第二次采样开始。

几分钟后,完整序列终于呈现出来。

我一眼就看到了异常——一段插入式碱基序列,排列方式与蓝色种子表面的符文结构完全一致。更关键的是,这段序列正在激活端粒酶基因的表达位点,导致细胞分裂速度提升百分之十九。

“这不是损伤。”苏晴低声说,“是功能性改造。他们的身体在自我优化,但节奏太快了。神经系统还没适应这种改变,才会出现震颤和同步反应。”

我盯着那串碱基序列,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

“也许这不是副作用。”我说,“而是设计的一部分。灰点想观察的不只是空间折叠的稳定性,还有它对人体基因的影响。我们在重建社区,他们在收集生物数据。”

苏晴抬眼看我,“你是说,这些人……是实验对象?”

“被动的。”我收回视线,“但他们体内确实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能控制这个过程,或许可以反过来利用它。”

她没接话,而是重新调出三名患者的生理日志。血压、心率、脑电、代谢速率……所有指标都在向同一个值靠拢。

“问题不在突变本身。”她说,“而在同步化。一旦个体失去独立调节能力,就成了整体的一部分。这不是进化,是剥夺。”

我明白她的意思。

自由意志的基础是差异。当所有人反应一致,思考趋同,危险就不只是健康问题,而是生存方式的瓦解。

“必须切断外部能量源。”我说。

“不能直接断。”苏晴摇头,“他们的神经系统已经依赖这个频率维持平衡。突然中断可能导致神经回路崩溃,轻则昏迷,重则死亡。”

我停下动作。

这就难了。

既要阻止进一步变异,又不能引发急性脱钩反应。唯一的办法是逐步削弱影响。

“我可以制造一个缓冲场。”我说,“用零域模拟低频干扰,慢慢降低耦合强度,让他们身体自己调整回来。”

“同时要建立监测系统。”她补充,“每天采集基因表达数据,看变异进程是否可控。一旦发现不可逆激活,就得启动应急预案。”

我们开始分工。

我负责设计干扰场参数,在终端上绘制能量分布模型。零域将蓝图实体化,在空气中形成一圈隐形屏障,覆盖整个医疗区。它的作用不是隔绝,而是扭曲折叠能量的传播路径,让其衰减速度加快。

苏晴则搭建动态追踪程序。她把三名患者的各项指标设为监测节点,设定四项关键阈值:脑波同步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端粒酶活性翻倍、神经震颤幅度持续上升、自主呼吸节律消失。只要触发任意一项,立即进入干预流程。

“命名一个档案吧。”她在创建文件夹时问我。

我想了下,“叫‘蓝痕01’。最高机密等级。”

她点了确认。

屏幕亮起,基因图谱与能量场叠加模型并列显示。数据流持续滚动,记录着这场无声的改变。

“接下来怎么办?”她问。

“先稳住现状。”我说,“等老周那边完成剩余复合板的封存,我们就彻底切断外部输入。在这之前,不能让更多人接触那些材料。”

她点头,目光仍停留在屏幕上。

我知道她在想什么。

这些变异不是终点。它背后有更深的东西——蓝色种子的原始编码,空间折叠的技术来源,还有灰点真正想要的结果。

但现在,我们只能守住眼前这一环。

我拿起终端,准备上传初步报告。刚输入标题,苏晴忽然出声。

“林川。”

我抬头。

她指着其中一名患者的最新脑波图,“你看这里。”

我走过去。屏幕上,原本平稳的共振曲线出现了一个微小凸起,持续时间不到半秒,像是某个信号短暂突破了屏蔽层。

“这不是内部波动。”她说,“是外部传来的。”

我立刻调取干扰场监控日志。在同一时间点,零域屏障记录到一次极短的能量脉冲,频率与复合板符文完全相同。

但所有的板材都已被封存。

“信号是从外面进来的。”我说。

苏晴看向窗外。远处,尚未拆除的旧单元骨架静静矗立在风沙中。

其中一块复合板,还嵌在东区三号单元的墙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