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零域建筑师 > 第58章 加密信号的神秘来源

零域建筑师 第58章 加密信号的神秘来源

作者:星星的烁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6 17:22:08

屏幕猛地一闪,信号接收指示灯由绿转红。

我手指立刻按在控制面板上,切断自动重发队列。带宽必须集中,不能再浪费在空载传输上。老周刚放下的电池箱还摆在桌角,我没动,目光锁住波形图。新信号不是求救广播,也不是杂波干扰,它的脉冲序列有规律,但加密层很厚。

缓存开始记录原始数据流,三级缓冲全部启用。这种强度的信号不会持续太久,要么是设备功率有限,要么是发送方在规避追踪。我闭眼,领域展开,意识顺着数据流底层渗透进去。

信号像一座封闭结构,外层是伪装帧,里面嵌着真实信息。我把建筑拓扑分析法套用到编码逻辑上,找固定校验位当作承重点,时序脉冲当成电路走向,起止符就是出入口。一层层剥离过去,进度缓慢。

突然,一段频率波动引起注意。它不像是通信协议的一部分,反而接近蓝光种子的共振频段。这个发现让我睁开了眼。之前我们只当它是生态改造媒介,但现在看,它可能还参与了某种数据封装方式。

我调出历史记录,把这段异常波段单独提取出来。屏幕上并列显示两组频谱:一组来自南七社区的求救信号,另一组是现在接收到的加密流。差异明显。南七的信号杂乱但开放,而这一条,结构严密,像是从某个实验室发出来的。

零域继续运行,我尝试构建三维频谱矩阵,把时间、频率和能量强度作为坐标轴。模型生成后,我在其中发现了非对称嵌套特征。这不是民用系统能实现的加密方式,更像是科研机构的标准格式。

解析还在推进,视野边缘出现细微抖动。我知道这是精神力接近阈值的表现。右手掌心开始发热,指尖有些发麻。我没有停,而是将零域压缩到最小扫描范围,只聚焦核心数据簇。

就在这时,系统提示能源波动。备用电池组输出不稳定,电压下降0.3伏。如果电力中断,正在处理的数据会丢失,重启解析需要更多消耗。

我睁开眼,手动切换电源管理模式。移动庇护所的动力源重新分配,主控台优先供电。操作完成后,我深吸一口气,再次闭眼启动领域。

这次我不再追求完整解码,改为关键词索引定位。目标明确:找出“蓝光种子”和“零域”之间的关联描述。只要找到一句有效信息,就能判断信号来源性质。

频谱矩阵中,一个高密度能量点浮现出来。我引导零域靠近,逐帧拆解包裹它的校验码。过程比预想顺利,可能是刚才的电源调整稳定了运算环境。

几秒钟后,文本片段浮现:

“……零域激活临界值……种子共鸣实验……第7号样本失控……”

文字到这里戛然而止。

我睁开眼,心跳加快了一拍。这不是普通通讯,是研究日志的残片。而且提到“临界值”,说明有人已经在系统性测试零域能力的边界。更危险的是,“第7号样本失控”——这意味着实验已经出过问题。

我调出定时器,看了一眼剩余时间。刚才那轮解析用了将近八分钟。按照苏晴定的安全标准,连续高强度使用零域不能超过十五分钟。她没在现场,但她的话我记得清楚:“你不是机器,神经损伤不可逆。”

但我不能停。

南七社区的孩子还在等支援,而这条信号背后,可能藏着比守夜人更深层的威胁。如果真有机构在做种子与能力者的联动实验,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目标或样本。

我靠在椅背上,双肩放松,用消防训练里的呼吸法压下身体警报。三轮深呼吸后,心跳降到每分钟七十以下。我重新把手放在控制面板上,设定十五分钟倒计时,作为强制终止节点。

零域再次展开。

这一次,我绕开外围加密层,直接冲击信号最密集的数据核。那里有一串重复出现的能量标记,像是某种标识符。我把蓝光种子的基准频谱叠加进去,进行匹配比对。

匹配成功。

标记符与种子内部谐振模式一致,误差小于百分之二。这证实了我的猜测:发送方不仅掌握蓝光种子的技术参数,还在利用它进行数据签名。只有深度接触该项目的人才会这么做。

继续深入,新的碎片弹出:

“……能力跃迁或可通过种子诱导实现……”

我猛然睁眼。

这句话的意思是,零域不是唯一路径,有人找到了加速觉醒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依赖蓝光种子作为媒介。

额头有冷汗滑下来,我抬手擦掉。视线慢慢移到主控台旁边的玻璃管上。里面封存着一枚未激活的蓝光种子,是我们从旧城区带回的样本之一。它一直安静地躺在那里,像一件陈列品。

现在看,它更像一把钥匙。

我盯着它看了很久,没有伸手去拿。当前最重要的是确认信号来源方位。加密内容虽然部分破解,但发射位置仍被多重跳频掩盖。我启动定向追踪程序,结合上次电磁风暴的初发角度,反向推演可能的基站坐标。

计算进行到一半,右手突然抽搐了一下。掌心温度升高,指节僵硬。我低头看,皮肤表面泛起淡淡红痕,像电流烧过的痕迹。这是崩域前兆的升级表现,比以往来得更快。

我松开手,让手臂自然垂下。倒计时还剩六分钟。

要不要继续?

答案在脑子里已经成型。我能停下,等明天状态恢复再处理。但万一信号不再出现?万一那个实验室正在进行新一轮实验?我们连防御准备都来不及做。

我按下确认键,追加一轮解析请求。

零域最后一次展开,聚焦于信号尾段残留的能量尾迹。这部分通常被忽略,但如果是定点发送,尾迹会携带微弱的方向偏移量。

模型运行三秒后,地图弹出一个模糊区域:城东工业带,靠近废弃科研园区。那里曾是几家能源科技公司的联合实验场,地下有深层屏蔽设施,适合隐蔽通讯。

坐标精度不高,误差范围达一点二公里。但这已经是目前能拿到的最佳结果。

倒计时归零前两秒,系统自动退出深度扫描模式。零域收回,我感到一阵眩晕,眼前黑了几秒。恢复视力后,第一件事是保存所有解析成果,加密存入本地硬盘,并设置触发警报——一旦同类信号再次出现,立即通知我。

我坐着没动。

主控台屏幕还亮着,未完全解析的数据流仍在滚动。玻璃管中的蓝光种子静静悬浮,表面似乎比平时多了一丝流动光泽,像是回应了什么。

我伸出手,轻轻碰了碰玻璃管外壁。

凉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