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寻羊的事迹,让赵卫国在屯里的人缘儿蹭蹭见涨。连带着他爹赵永贵出门溜达,碰上人都能被多招呼两声,脸上也多了些笑模样。赵卫国自己倒没太往心里去,他琢磨的是另一桩事儿——拓宽财路。
打猎来钱快,但风险大,不稳定。采蜜是个好营生,可蜂巢难找,季节性强。他寻思着,这老林子里的宝贝,绝不止这些。前世模糊的记忆里,有些山珍的价值,在这个年代还没被完全认识到,或者说,普通庄户人根本不认得,不敢碰。
这天,他特意拎了半只风干的野兔子,去屯东头的老猎人孙大爷家串门。孙大爷年轻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炮手(猎手),也是放山(挖参)的老把式,如今岁数大了,腿脚不利索,很少进山了,但肚子里装的都是实打实的山林经验。
孙大爷家屋里一股子烟叶和草药混合的味道。老爷子正坐在炕上搓麻绳,看见赵卫国进来,眯缝着眼笑了笑:“卫国小子,稀客啊。咋,又憋着啥好屁呢?” 老爷子说话向来直接。
赵卫国把兔子肉放在炕桌上,嘿嘿一笑:“瞧您老说的,我来看看您还不成?顺便……跟您老打听点事儿。”
“啥事儿?说吧,别跟俺绕弯子。”孙大爷放下麻绳,拿起旱烟袋。
“孙大爷,您老见识广,咱这老林子里,除了人参、飞龙、蜂蜜,还有啥……特别金贵,又不太起眼的山货?”赵卫国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问道。
孙大爷点着旱烟,吧嗒了两口,浑浊的眼睛在烟雾里闪着光:“金贵又不起眼?你小子,心思活泛啊。” 他沉吟了一下,用烟袋锅子指了指窗外远山的轮廓,“柞树林子,见过吧?”
“见过,咱屯后山就有不少。”
“那玩意儿(柞树)身上,有时候能长出‘猴头’。”孙大爷吐出个烟圈,“拳头大小,毛茸茸,白生生的,像个小猴脑袋,故此得名。那玩意儿,炖汤,鲜掉眉毛!听说城里大干部都好这一口,金贵着呢!”
猴头菇!赵卫国心里猛地一跳!这玩意儿他前世听说过,顶级的食用菌,价格不菲!没想到这个年代,靠山屯周边的林子里就有!
“这猴头……好找吗?”赵卫国强压住激动问道。
“不好找。”孙大爷摇摇头,“这东西娇贵,认树,就爱长在那老柞树、老核桃树上,还得是受了伤、快枯死的老树。而且,这东西邪性,通常是成对儿长。你在这棵树上找到一个,对面不远,肯定还有一棵,跟牛郎织女似的,隔着树林子相望。找到一对,才算圆满。”
成对生长!赵卫国牢牢记住这个关键信息。这简直是天然的防伪标志和寻宝指南!
“还有啊,”孙大爷补充道,“采这玩意儿,不能连根薅,得用快刀,贴着树干切下来,留下根,说不定来年还能再长。做事留一线,这也是老规矩。”
“明白了!谢谢孙大爷!”赵卫国心里有了底,又跟老爷子唠了会儿闲嗑,这才起身告辞。
回到家里,赵卫国立刻召集了王猛和铁柱,把猴头菇的事一说。王猛一听“城里大干部都好这一口”、“金贵着呢”,眼睛顿时比手电筒还亮:“干!必须干!这玩意儿要是能弄到,指定比蜂蜜还抢手!”
铁柱则挠着头:“猴头?长树上的蘑菇?听着咋这么玄乎呢?还能成对长?”
“孙大爷说的,准没错!”赵卫国一锤定音,“明天一早,进后山柞树林!目标,猴头菇!”
第二天,三人一狗再次出发,直奔后山那片相对平缓的柞木林。这片林子树木高大,枝叶茂密,光线幽暗,地上铺着厚厚的落叶。黑豹似乎对这种搜寻也很感兴趣,不停地在树干间穿梭,鼻子嗅来嗅去。
寻找猴头菇,比找蜂巢更需要耐心和眼力。那玩意儿颜色浅,贴在树干上,跟树皮颜色接近,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三人仰着头,脖子都快僵了,在林子里面转悠了大半天,眼睛都看花了,也没见着半个“猴头”的影子。
“卫国,咱是不是让孙大爷忽悠了?这哪有啊?”王猛揉着发酸的脖子,有些泄气。
“急啥?好东西要那么容易得,还叫好东西?”赵卫国虽然也有些焦躁,但更多的是专注。他回想着孙大爷的话,“受了伤、快枯死的老柞树”……对,要找那种树皮开裂、有枯枝、甚至树身上有洞的老树!
他调整了搜索策略,专门盯着那些看起来年份久远、状态不太好的柞树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日头升到头顶,林子里闷热难当时,走在稍前面的赵卫国,眼角余光忽然瞥见右前方一棵歪脖子老柞树的树干上,离地约莫一人高的地方,似乎有一团不寻常的白色!
他心头一跳,赶紧快步走过去。凑近了仔细一看,果然!在那粗糙开裂的深褐色树皮上,紧紧贴附着一个比成人拳头略大、通体雪白、表面布满细长绒毛的菌类,形状浑圆,真的酷似一个毛茸茸的小猴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