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回1982:狩猎兴家 > 第140章 制作弓箭练身手

天蒙蒙亮,赵卫国就钻进了后山的榆树林。露水把裤腿打湿半截,黑豹在前头开路,惊起几只刨食的松鸡。他在一棵老榆树前停下,手掌贴着树皮摩挲:就你了!

这榆树有碗口粗,树身拧着螺旋纹,正是做弓的好料子。赵卫国抡起开山刀,刀刃斜劈进树干,震得虎口发麻。前世他在民俗博物馆见过鄂伦春人的角弓,那工艺复杂得让人咂舌,眼下只能先做张简易木弓应应急。

哥!俺来帮你!小卫东举着柴刀跑来,身后跟着看热闹的赵卫红。两个孩子见哥哥专挑树干阳面的木材,好奇地问为啥。赵卫国削着树枝解释:阳面木质紧密,阴面疏松,做弓得取阴阳调和。

削成的榆木条还得用火烤定型。赵家院里支起三脚架,赵卫国把木条架在炭火上缓缓转动,油脂滴进火堆噼啪作响。王淑芬从灶房探出头:败家小子!烧柴不要钱啊?

娘,等俺用这弓射着野鸡,够买半年柴火!赵卫国边说边弯折烤软的弓身,用麻绳固定成半月形。黑豹趴在旁边啃骨头,时不时被火星溅到鼻尖,委屈地呜咽两声。

弓弦用的是鹿筋。前些日子猎的狍子筋骨晒干后,放在石臼里反复捶打,直到纤维散开如麻丝。赵卫红蹲在旁边看哥哥搓弦,小鼻子皱成一团:哥,这味儿真冲!

等上了弦你就知道好处了。赵卫国把三股鹿筋拧成绳,在弓梢系成活扣。满弓试拉时,弓身发出令人满意的嗡鸣。这时铁柱和王猛闻讯赶来,盯着榆木弓直咂舌:这玩意能比枪好使?

赵卫国笑而不答,转身削起箭杆。后山的柞木条笔直匀称,用刮刀去皮后光滑如缎。他在灶坑里扒出炭块,在箭杆上画线校直,手法老练得像做过千百回。

卫国哥,你这跟谁学的?张小梅挎着菜篮经过院门,看见他往箭尾粘羽毛。赵卫国用鱼鳔胶固定雉鸡翎,头也不抬:孙大爷说过,老辈猎人都是弓箭手。

其实这些手艺来自前世。那年他在长白山民俗村养伤,跟最后的鄂伦春老猎人学了三个月。没想到重生后,倒成了独门绝技。

最绝的是箭头。赵卫国把旧镰刀头敲成三角锥形,开出的血槽像狼牙般狰狞。王猛掂量着铁箭头嘀咕:这要是扎进野猪身子,够畜生喝一壶的!

试射选在河套边的打谷场。赵卫国张弓搭箭,柞木箭离弦时带起尖啸,三十步外的稻草靶应声而倒。铁柱跑过去拔箭,惊呼道:扎透三捆草靶!赶上土铳劲头了!

黑豹兴奋地叼回箭支,尾巴摇得像风车。赵卫红吵着要学,赵卫国只好给她做了张小竹弓。小姑娘憋红脸才拉开半弦,羽箭软绵绵栽在十步外,惹得大伙直乐。

手腕要沉,肘部抬高。赵卫国从背后握住张小梅的手,带她拉满弓弦。姑娘耳根泛红,羽箭歪歪斜斜钉在靶圈外沿。王猛起哄:这要是射着兔子,准保从耳朵眼进去,鼻孔出来!

接连三天,赵家院里箭声不绝。赵卫国早晚各射五十箭,拇指很快磨出水泡。他学着老法子,用泡软的牛皮做了扳指,又在弓把缠上防滑的蛇皮。

这日傍晚试射活靶,河滩饮水的野鸭遭了殃。赵卫国潜到芦苇丛里,一箭射穿扑棱翅膀的绿头鸭。黑豹窜出去叼回猎物,箭杆正好贯穿鸭颈。

明天进山试试。赵卫国擦拭着箭镞上的血渍,枪声太招摇,弓箭动静小。他想起前世那些偷猎者,就是用弩箭悄无声息地祸害山林。

月光下,新做的箭囊挂在墙上,二十支羽箭像待飞的鹰。赵卫国摩挲着弓身上的榆木纹路,仿佛又变成那个跟着老猎人钻山沟的少年。黑豹把脑袋搁在他膝头,湿鼻子轻触绷紧的弓弦。

远处山林传来狼嚎,赵卫国搭箭虚瞄。弓如满月时,他忽然想起鄂伦春老人的话:弓箭不杀生,杀生的是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