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回1982:狩猎兴家 > 第111章 黏豆包蒸满锅

重回1982:狩猎兴家 第111章 黏豆包蒸满锅

作者:望乡阁的界王大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8 06:33:46

眼瞅着进了腊月二十,年味儿就跟那发酵好的黄米面似的,在赵家新房里噗噗地往外冒泡,藏都藏不住。河里的鲜鱼吃了一顿,解了馋,可这猫冬过年的硬通货,还得是那些能顶饿、耐存放的主食。在东北,尤其是靠山屯这地界,过年可以不穿新衣裳,可以不放鞭炮,但家家户户的仓房里,要是不囤上几大缸冻得梆硬的黏豆包,那这个年就过得没底气,心里头空落落的。

这天一大早,天还没大亮透,王淑芬就窸窸窣窣地起来了。堂屋的大灶坑里,昨夜埋下的火种还没完全熄灭,她用炉钩子扒拉扒拉,添上几块耐烧的柞木绊子,橘红色的火苗“呼”地一下蹿起来,欢快地舔着黑黢黢的锅底。她先把两口八印的大铁锅里都添上大半锅水,盖上厚重的木头锅盖,这才开始张罗今天的重头戏——蒸黏豆包。

这蒸黏豆包可是个功夫活,急不得。头好几天,王淑芬就把精心挑选的大黄米和小黄米按比例混合好,用清水淘洗了不知多少遍,直到淘米水变得清澈,这才捞出来,控干水,送到屯里唯一的那盘石磨上,磨成了细细的、金黄色的黄米面。磨好的面不能直接用,得放在暖和的地方“发”上几天,让面自然发酵,带上一股子特有的、微微的酸香,这样做出来的豆包才筋道,不粘牙。

发好的黄米面盛在一个巨大的泥盆里,颜色比刚磨好时深了些。王淑芬挽起袖子,开始往面里揣水。水温要恰到好处,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全凭经验。她一边慢慢加水,一边用手使劲地揉、揣、搅和,让水和面充分融合,直到盆里的面变成一个光滑、柔软、略带弹性的大面团。这活儿费力气,没一会儿,王淑芬的额头就见了汗。

“小梅,卫红,别瞅着了,过来搭把手!”王淑芬招呼着。张小梅早就过来了,正在另一个盆里忙活豆馅。用的是今年新收的红小豆,提前泡透了,放在小锅里用慢火咕嘟咕嘟地熬煮,直到豆子开了花,变得软烂。捞出来控干水,加上适量的白糖(这可是稀罕物,赵卫国特意从公社买的),用锅铲细细地碾碎、搅匀,那豆沙的香甜气味立刻就弥漫开来,勾得人直流口水。赵卫红则负责把炒好的豆馅,用手团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圆球,方便后续包制。

小卫东也没闲着,被分配了个烧火的活儿。他坐在灶坑前的小马扎上,看着母亲和未来嫂子、妹妹忙碌,不时地往灶膛里添根柴,保证锅里的水一直处于将开未开、热气腾腾的状态。黑豹对厨房里这异常忙碌的景象和浓郁的香甜气味感到好奇,它趴在灶房门口,大脑袋搁在交叠的前爪上,鼻子不时翕动,眼睛随着人们的身影转动,偶尔被那越来越浓的蒸汽熏得眯起眼。

面团揣好了,豆馅也准备妥当了,接下来就是包豆包。王淑芬从大面团上揪下一小块,在手里熟练地团弄几下,就变成了一个圆润的面剂子。她用拇指在剂子中间按出个小窝,舀一勺赵卫红团好的豆馅球放进去,然后像变戏法似的,手指飞快地旋转、收口,一个圆鼓鼓、胖乎乎的黏豆包就做好了,稳稳地放在铺着洗净、浸湿的苏子叶(或玉米叶)的盖帘上。

张小梅学着王淑芬的样子,起初有点笨拙,包的豆包不是馅漏了,就是形状歪歪扭扭,但在王淑芬手把手的指点下,很快就掌握了窍门,包出来的豆包也有模有样了。赵卫红手小,包得慢,但格外认真,每个豆包都力求圆润。

“妈,你看我包这个咋样?”小卫东忍不住也从面盆里揪了一小块面,在手心里胡乱捏着,弄得满手满脸都是黄米面,像个花脸猫。

“去去去,别在这儿捣乱!”王淑芬笑骂着,把他撵回灶坑前,“看好你的火!火候不到,豆包蒸出来不糯,发黏!”

说笑间,几盖帘白胖胖、底下垫着深绿色苏子叶的黏豆包就包好了。锅里的水也早已烧得滚开,白色的蒸汽顶着木头锅盖的边缘,“噗噗”地往外冒。王淑芬揭开锅盖,一股更浓烈的热浪扑面而来,灶房里顿时云山雾罩,人影都在蒸汽里变得模糊。她小心翼翼地将一盖帘豆包端到锅上,稳稳地坐进锅里,盖上锅盖。

“大火!烧旺点!”王淑芬吩咐卫东。

灶膛里火苗熊熊,舔舐着锅底。锅里的蒸汽越来越足,从锅盖缝隙里“嗤嗤”地往外窜,带着黄米和豆沙混合的、诱人的香甜气息,充满了整个灶房,甚至透过门缝弥漫到堂屋里。那味道,温暖、踏实,是独属于东北寒冬的、年的味道。

赵卫国从外面清扫完院子积雪进来,一进门就被这浓郁的蒸汽和甜香包围了,他深深吸了一口,笑道:“嚯!真香啊!今年这豆包指定好吃!”

赵永贵也拄着拐棍挪到灶房门口,看着里面忙碌的景象,闻着熟悉的年味,脸上满是舒心的笑容。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王淑芬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喊了声:“停火!捂一会儿!”

撤了灶膛里的明火,让余温再焖上一小会儿。当锅盖再次被掀开时,更加汹涌的白色蒸汽喷薄而出,待蒸汽稍散,只见盖帘上的黏豆包,已经变得晶莹剔透,圆润饱满,黄米面皮呈现出一种熟透的金黄色,隐隐透出里面深红色的豆馅,一个个油光铮亮,颤巍巍地坐在深绿色的苏子叶上,别提多诱人了!

王淑芬用筷子轻轻夹起一个,吹了吹气,递给早就馋得直咽口水的小卫东:“尝尝,小心烫!”

卫东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也顾不上烫,咬了一小口。外面是软糯筋道的黄米皮,带着发酵后独特的微酸和米香,里面是滚烫、香甜、细腻的豆沙馅,两种口感、两种味道在嘴里完美融合,吃得他眯起了眼睛,含混不清地说:“唔……好七(吃)!真甜!”

第一锅黏豆包出锅,晾凉后,就会被拿到屋外冻上,冻得硬邦邦的,像一个个金色的小石头,存放到仓房的大缸里,随吃随取。可以熥着吃,可以煎着吃,甚至可以啃着冻豆包当零嘴,是贯穿整个正月的主食。

灶房里,蒸汽依旧缭绕,第二锅豆包已经坐进了锅里。王淑芬、张小梅和赵卫红继续忙碌着,说笑声和香甜的气味交织在一起。赵卫国看着这充满烟火气的温馨画面,看着家人脸上满足的笑容,心里那份关于未来的雄心壮志,似乎也在这黏糯香甜的豆包香气里,变得更加具体和踏实起来。这,就是他要守护的,家的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