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苏父的往事
窗外的雨丝像扯不断的银线,斜斜地织着,将整座城市笼在一片朦胧的水汽里。苏念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指尖捏着手机,屏幕亮着,停留在通讯录里“三舅”的名字上,已经很久没有动过。
空气里还残留着清晨煮咖啡的香气,可苏念却觉得胸口像压着一块浸了水的棉絮,又沉又闷。自从在沈宅的阁楼里看到那幅落满灰尘的肖像画,自从沈知衍那句“你父亲或许来过这里”在耳边炸开,关于父亲的记忆就像被雨水泡胀的旧书,一页页在她脑海里翻涌,那些早已模糊的细节,竟渐渐清晰起来。
她想起小时候,父亲苏建明总是很少说话。每天清晨天不亮就去工厂上班,傍晚披着一身暮色回来,洗手,吃饭,然后就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抽着最便宜的烟卷,望着远方的天际线,眼神里是她那时候看不懂的落寞。那时候她总缠着父亲讲故事,父亲却很少应,只是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嘴角牵起一个极淡的笑,“念念还小,等长大了,爸爸再告诉你。”
可她还没长大,父亲就走了。那年她才八岁,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父亲永远留在了三十七岁的夏天。工厂里的机器故障,父亲为了救一个新来的学徒,被倒下的钢架砸中,送到医院时,已经没了呼吸。厂里给了一笔抚恤金,母亲抱着她哭了三天三夜,眼睛肿得像核桃。那时候的苏念,只知道自己没有爸爸了,却不懂为什么母亲在夜深人静时,总会对着父亲的遗像默默流泪,嘴里还喃喃着“你到底藏了什么心事”。
这些年,她渐渐长大,母亲也因病去世,关于父亲的往事,似乎就随着岁月的流逝,被埋在了记忆的最深处。直到遇见沈知衍,直到踏入沈宅,那些被刻意遗忘的疑问,又重新破土而出。
父亲真的去过沈宅吗?他去沈宅做什么?他那些藏在烟圈里的落寞,是不是和沈宅有关?还有母亲临终前,紧紧攥着她的手,断断续续说的那句“你爸爸的事……没那么简单……”,到底是什么意思?
无数个问题在苏念的脑海里盘旋,像一团乱麻,找不到头绪。她深吸一口气,指尖终于在屏幕上按了下去,拨通了三舅的电话。三舅是母亲唯一的弟弟,也是当年除了母亲之外,最了解父亲的人。他一直在乡下生活,这些年和苏念联系不多,但每次苏念打电话回去,他都会絮絮叨叨地问她的近况,语气里满是疼惜。
电话响了好几声,才被接起,听筒里传来三舅略显苍老的声音,还带着一丝刚被吵醒的沙哑:“喂?是念念吗?”
“三舅,是我。”苏念的声音有些发颤,她握紧了手机,指尖微微泛白,“您没在忙吧?我想问问您,关于我爸爸的事。”
电话那头的三舅顿了一下,似乎没想到她会问起这个。沉默了几秒,才叹了口气:“唉,你爸爸都走这么多年了,怎么突然想起问他的事了?”
“我……我最近遇到一些事,可能和爸爸有关。”苏念斟酌着开口,“三舅,您还记得吗?我爸爸年轻的时候,有没有去过一个叫‘沈宅’的地方?在城里的老城区那边。”
“沈宅?”三舅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声音里带着几分疑惑,似乎在努力回忆。过了一会儿,他的声音突然提高了一些,“哦!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那时候你爸爸大概二十出头吧,还没和你妈妈结婚呢,有一次他从城里回来,就跟变了个人似的,闷葫芦一个,问他什么都不说。”
苏念的心猛地一沉,呼吸都跟着急促起来:“三舅,您再想想,具体是哪一年?他去沈宅做什么?回来之后,除了闷闷不乐,还有没有别的反常?”
“具体哪一年,我记不太清了,毕竟都过去三十多年了。”三舅的声音里满是回忆的模糊,“那时候我还小,也就十几岁,只记得有一天,你爸爸突然跟你外公说,要去城里找个朋友,然后就走了,去了大概有三四天吧。等他回来的时候,身上的衣服都脏了,眼睛红红的,好像哭过,又好像没睡好,总之精神头特别差。”
“我那时候好奇,就问他去城里干什么了,是不是见着什么新鲜事了。你爸爸就摇了摇头,说没什么,就是找朋友聊了聊。可我看得出来,他心里有事,因为他以前不是这样的。”三舅的声音渐渐低沉下来,“你爸爸年轻的时候,虽然话不多,但性子挺开朗的,喜欢跟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去河里摸鱼,去山上砍柴,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弯成一条缝。可从城里回来之后,他就不怎么笑了,每天要么坐在家里发呆,要么就一个人去田埂上走,走很久很久。”
苏念的眼眶瞬间就红了。她从未想过,父亲年轻的时候,竟然还有这样开朗的一面。在她的记忆里,父亲永远是沉默的,是带着淡淡忧愁的。原来,那份忧愁,从三十多年前的那次沈宅之行,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