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目光所及都将是你 > 第42章 西厢房的暗格

目光所及都将是你 第42章 西厢房的暗格

作者:是妖妖琳呦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9 16:23:23

第四十二章:西厢房的暗格

暮色把沈家老宅的飞檐染成深褐色时,沈亦臻的车刚停稳在院门口。苏念攥着那张泛黄的图纸,指腹反复摩挲着“国宝所藏”四个字的墨迹,纸张边缘被掌心的汗浸得发皱。她抬头望向西厢房的方向,窗棂里透出的暖光像一团模糊的光斑,竟让她想起小时候在苏家老宅,祖父书房里那盏总亮到深夜的台灯。

“先别急着进去,”沈亦臻解开安全带,侧头看她,“我让管家提前检查过,西厢房这几天没人动过,但稳妥起见,还是先看看周围的环境。”他说着,从后备箱拿出一个黑色的帆布包,里面装着折叠式手电筒、小型撬棍和几副防滑手套——这些都是他中午特意让人准备的,连手套的尺寸都是按苏念的手型挑的。

苏念接过他递来的手套,指尖触到布料柔软的纹理,心里忽然泛起一阵细密的暖意。她低头系手套时,沈亦臻已经绕到车后,打开了后备箱的另一层——里面放着一个小小的急救箱,甚至还装着两瓶温热的姜茶。“山里回来后你一直有点咳嗽,”他解释道,语气自然得像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等会儿忙完喝一口,别着凉。”

两人沿着青石板路往西厢房走,老宅的院子里静得能听见落叶落地的声音。墙角的爬山虎已经开始泛黄,藤蔓缠绕着斑驳的砖墙,像一道道凝固的时光痕迹。苏念忽然想起下午在苏家老宅的松鹤轩,沈亦臻蹲在地上帮她找暗格时的样子——他的衬衫袖口沾了灰尘,却丝毫不在意,只专注地用手指摸索着地板的缝隙,生怕错过任何线索。

“在想什么?”沈亦臻的声音拉回了她的思绪。

“没什么,”苏念摇摇头,把图纸展开,“只是觉得,好像爷爷和你爷爷当年,也是这样一起找国宝的。”

沈亦臻看着她眼里闪烁的光,忽然伸手帮她拂去了落在肩上的一片落叶。“说不定他们正在看着我们,”他轻声说,“看着我们完成他们没做完的事。”

西厢房的门虚掩着,推开门时,一股混合着木料和灰尘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里的摆设和苏念第一次来的时候一样——修复台放在靠窗的位置,上面铺着深蓝色的绒布,玉佩被小心地放在绒布中央,旁边摆着她常用的几支修复笔。唯一不同的是,墙角多了一盆刚搬来的文竹,叶片上还挂着水珠,应该是管家特意打理的。

“图纸上的红色圈,对应的就是这里。”苏念走到修复台旁边的墙壁前,用手指在墙上比划着。图纸上的线条有些模糊,她需要仔细比对墙壁上的砖缝——祖父画图纸时习惯用虚线标注暗格的范围,而眼前的墙壁上,有几块砖的缝隙比其他地方略宽,正好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和图纸上的红色圈完全吻合。

沈亦臻拿出手电筒,打开开关,光束在墙壁上缓缓移动。他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最中间的一块砖——“笃笃”的声音比其他地方更空泛,显然后面藏着空间。“就是这里了,”他从帆布包里拿出撬棍,“我动作轻一点,尽量不破坏墙砖。”

苏念站在他身边,手里紧紧攥着图纸,心跳比刚才快了几分。她看着沈亦臻小心翼翼地将撬棍插入砖缝,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撬棍碰到墙砖的瞬间,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沈亦臻的动作很稳,每一次用力都恰到好处,生怕损坏了藏在里面的东西——他知道,这面墙后面藏着的,不仅是国宝的线索,更是苏念祖父留下的念想。

几块墙砖被陆续拆下来,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大约有两个巴掌大小。沈亦臻拿出手电筒往里面照了照,光束里浮动着细小的灰尘,隐约能看到里面放着一个长方形的物体。“里面有个木盒,”他转头对苏念说,“我伸手进去拿,你帮我照着光。”

苏念连忙点头,把手电筒的光束调亮,对准洞口。沈亦臻戴上手套,慢慢将手伸进去——洞口比他想象的更深,他的手臂几乎完全探入时,指尖才触到了木盒的表面。木盒的材质很坚硬,摸起来像是紫檀木,表面似乎还雕着花纹。

“摸到了,”沈亦臻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你再往左边照一点。”

苏念调整着手电筒的角度,光束照亮了木盒的侧面。她忽然看到木盒上雕着的缠枝莲纹——花瓣的弧度、枝叶的缠绕方式,和她之前在沈亦臻给的文物清单里看到的青花缠枝莲瓶一模一样!“是缠枝莲纹!”她忍不住喊出声,“和那只青花瓶的纹样一样!”

沈亦臻的动作顿了顿,随即加快了速度。他小心地将木盒从洞口里拖出来,放在修复台上。木盒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灰尘,但依然能看出雕工的精致——缠枝莲纹从盒盖一直延伸到盒身,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连枝叶上的脉络都清晰可见。苏念伸出手,轻轻拂去盒盖上的灰尘,指尖触到冰凉的木料,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这是祖父留下的东西,是他和沈亦臻祖父共同守护的信物。

“我们打开看看吧。”沈亦臻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苏念点点头,和他一起小心翼翼地掀开盒盖。盒盖打开的瞬间,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里面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绒布上放着一本线装书和一枚方形的印章。线装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上面用毛笔写着“苏家文物修复笔记”七个字,字迹苍劲有力,正是苏念祖父的笔迹。而印章则是用和田玉制成的,颜色温润,上面刻着四个篆书大字——“苏沈共护”。

“这是爷爷的修复笔记!”苏念拿起线装书,手指轻轻抚摸着封面。她小时候常看祖父在书房里写笔记,每次祖父都会把写完的笔记小心翼翼地收进木盒里,说这些是苏家的“传家宝”。那时候她还不明白,这些写满文字的本子为什么这么重要,直到现在才知道,里面藏着的是祖父一辈子的心血,是关于国宝的秘密。

沈亦臻拿起那枚印章,放在手心仔细看着。印章的边缘有些磨损,显然是经常被人使用的缘故。“这应该是当年两家定约时一起刻的,”他说,“我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印泥盒,说是祖父留下的,原来就是用来盖这枚印章的。”

苏念翻开修复笔记,里面的纸张已经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第一页写着祖父的名字和日期——“民国三十八年,苏明远记”,距今已经七十多年了。笔记里详细记录了祖父修复过的每一件文物,从商周的青铜器到清代的瓷器,每一件都附有手绘的图纸和修复过程的描述。苏念慢慢翻着,看到其中一页画着那只青花缠枝莲瓶的草图,旁边写着“瓶底有‘苏’字款,乃苏家祖传之物,需妥为保管”,心里忽然想起父亲去世前的那句话——“保护好家里的东西”,原来他说的“东西”,就是这些国宝。

沈亦臻站在她身边,和她一起看着笔记。他的目光落在一页关于唐代唐三彩的记录上,上面写着“此唐三彩马乃云台山石窟出土,需与其他文物一同藏于安全之处”。“云台山石窟?”他轻声念出这几个字,“我听说那里早年被盗墓贼光顾过,很多石窟都被封锁了,现在很少有人能进去。”

苏念继续往后翻,直到翻到笔记的最后一页。这一页的字迹比前面的更潦草,似乎是祖父晚年匆忙写下的。上面只有一行字,却让她的心跳骤然加快——“余下国宝,藏于云台山石窟,第三窟左壁莲花纹后,需苏沈后人共同取出。”

“找到了!”苏念激动得声音发颤,她抬起头看着沈亦臻,眼里闪烁着泪光,“爷爷把剩下的国宝藏在了云台山石窟,还说要我们一起去取!”

沈亦臻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他伸手帮她擦去了眼角的泪珠,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我就知道,我们一定能找到线索,”他说,“明天我就联系文物局的朋友,让他们帮忙安排去云台山的行程。不过你要答应我,一定要注意安全——云台山的石窟地形复杂,很多地方还没有开发,我们必须找个专业的向导。”

苏念点点头,把笔记小心地放回木盒里。她看着沈亦臻认真的侧脸,忽然觉得心里某个一直紧绷的地方,慢慢放松了下来。从一开始的互相试探,到后来的并肩寻找线索,再到现在找到国宝的藏地,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陌生人,而是可以彼此信任、互相依靠的伙伴。

“沈亦臻,”苏念忽然开口,声音比刚才轻了一些,“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都找不到爷爷留下的线索,也不会知道父亲当年的事。”

沈亦臻转过头,正好对上她的目光。窗外的暮色已经越来越浓,房间里的暖光落在她的脸上,柔和了她的轮廓。“不用谢我,”他说,“这不仅是你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我们都是苏沈两家的后人,守护国宝,本来就是我们该做的事。”

他说着,把木盒盖好,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这个木盒我们先放回保险柜,”他说,“明天出发前再把笔记带上,路上可以再仔细看看,说不定还能发现其他线索。”

苏念跟在他身后,看着他抱着木盒的背影,忽然觉得很安心。她想起刚才在修复笔记里看到的一句话——“文物无国界,但有家国;守护无期限,需有传承”。原来祖父和沈亦臻的祖父,早就把这份责任刻在了心里,而现在,这份责任传到了他们的手上。

走出西厢房时,夜色已经完全笼罩了老宅。院子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出两人的影子。沈亦臻忽然停下脚步,转头对苏念说:“对了,我让厨房炖了鸡汤,等会儿回去就能喝了。你下午在松鹤轩蹲了很久,肯定累了,多喝点补补。”

苏念看着他眼里的温柔,忽然笑了起来。“好,”她说,“那我可要多喝两碗。”

两人并肩往主宅走,影子在路灯下被拉得很长,慢慢重合在一起。夜风拂过,带来了院子里桂花的香气,也带来了属于他们的、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新故事。苏念知道,云台山石窟的路一定不好走,未来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身边有沈亦臻,她就什么都不怕。因为她明白,从打开那个西厢房的暗格开始,他们的命运,就已经和那些沉睡的国宝一样,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