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深夜潜入
梧桐巷的夜总是裹着一层化不开的湿冷。
苏念把黑色连帽衫的帽檐又往下压了压,指节抵着冰凉的砖墙稳住身形时,指腹还能摸到墙缝里残留的白日阳光——那点余温早被深秋的晚风刮得只剩一缕错觉,就像她此刻心里悬着的那点侥幸,明知此行九分凶险,却仍忍不住盼着能少些波折。
巷口的路灯坏了三盏,只剩最尽头那盏还亮着,昏黄的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极了古董店老板老周脸上那几道深浅不一的皱纹。苏念侧耳听着身后的脚步声,沈亦臻的气息很轻,落在她耳后时带着一点极淡的雪松味,是他惯用的那款防蚊液的味道,在这种需要屏气凝神的时刻,倒成了莫名的定心剂。
“十点十七分,老周刚从后门进了二楼卧室,灯亮着。”沈亦臻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是贴着她的耳廓滚过去,手里的热成像仪屏幕上,两道红色的热源清晰地定格在二楼东侧的房间里,“巷子里没有监控,只有古董店正门上方有一个,已经用信号干扰器屏蔽了。”
苏念点点头,指尖从背包侧袋里摸出一根细如发丝的钛合金探针。这是她托人定制的工具,尖端能通过微弱的电流感应锁芯内部的弹子位置,比普通的万能钥匙更隐蔽,也更考验手感。她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古董店那扇厚重的榆木大门上——门楣上挂着的“聚古斋”木匾已经有些褪色,边角处的雕花被岁月磨得圆润,白天看时透着几分古朴雅致,此刻在暗夜里却像一张沉默的嘴,等着将闯入者吞入腹中。
沈亦臻靠在墙边望风,视线扫过巷口的同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微型手电筒。他比苏念更清楚这家古董店的底细,三天前他们查到老周与黑市文物贩子有往来时,他就调过这条巷的所有资料——梧桐巷是老城区保留下来的商业街,大多是民国时期的老建筑,聚古斋的地下室更是直接连通着当年的防空洞,结构复杂得像个迷宫,稍有不慎就会触发老周设下的暗哨。
“咔嗒”一声轻响,苏念的指尖传来一阵细微的震动,锁芯里最后一颗弹子终于归位。她屏住呼吸,缓缓转动探针,直到大门被推开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门轴处涂抹的润滑油让这过程没有发出半点声响。两人对视一眼,沈亦臻先一步闪身进去,苏念紧随其后,反手将门轻轻合上,动作轻得像一片羽毛落在地上。
店内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混合了樟木、尘土和老纸的味道,白天摆在博古架上的瓷器、玉器此刻都隐在黑暗里,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苏念打开手电筒,将光线调至最暗的一档,光柱在地面上扫过,避开了那些可能触发警报的感应地砖——这些都是她白天以顾客身份来踩点时记下的,当时老周正拿着一块清代的鼻烟壶给她介绍,手指上的玉扳指在灯光下泛着油亮的光,现在想来,那笑容里藏着的全是算计。
“地下室入口在柜台后面。”沈亦臻的声音从前方传来,他正蹲在红木柜台旁,手指指着柜台内侧一块不起眼的地砖。苏念走过去,借着微弱的光线看到那块地砖边缘有一道极细的缝隙,与周围的砖块严丝合缝不同,这块砖的四角微微凸起,显然是活动的。
两人合力将地砖掀开,一股更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夹杂着些许金属生锈的味道。地下室的入口是一道垂直向下的阶梯,深不见底,手电筒的光柱探下去,只能看到阶梯上积着的薄尘,显然平时很少有人下来。
“我先下。”沈亦臻说着,将手电筒咬在嘴里,双手撑着入口的边缘,缓缓向下移动。阶梯很窄,只能容一人通过,每走一步都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吱呀”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苏念跟在他身后,右手紧紧握着口袋里的防狼喷雾,左手扶着冰冷的墙壁,指尖能摸到墙壁上凹凸不平的刻痕,像是有人刻意留下的标记。
下到第三十阶时,沈亦臻突然停住脚步,苏念差点撞到他的后背。“有声音。”他压低声音,手电筒的光柱转向阶梯尽头的拐角处。一阵细微的“滴答”声传来,像是水滴落在金属上的声音,又像是某种机械运转的微弱声响。苏念屏住呼吸,仔细分辨着那声音的来源,心脏在胸腔里跳得越来越快——她突然想起白天踩点时,老周说过地下室用来存放一些“怕潮的老物件”,特意装了除湿机,可这声音听起来,却更像是某种警报装置的备用电源在运转。
沈亦臻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微型探测器,屏幕上的数值在缓慢跳动着,红色的光点在拐角处闪烁了一下。“是红外感应线,距离地面三十厘米,平行排列,大概有五道。”他说着,从背包里摸出一卷细如蚕丝的鱼线,线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系着一个银色的小铃铛,“我用这个引开感应范围,你跟在我后面,脚步要轻,别碰到线。”
苏念点点头,看着沈亦臻将鱼线轻轻搭在第一道红外线上,银色的铃铛在黑暗中泛着微光。他手腕轻轻一抖,鱼线带着铃铛缓慢移动,触发了感应线的同时,也将警报的触发点引向了另一侧的墙壁。“走!”沈亦臻低喝一声,拉着苏念的手腕快步穿过拐角,两人几乎是贴着墙壁滑行过去,直到站稳在地下室的平地上,才敢稍稍松口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