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目光所及都将是你 > 第104章 暗查槐安路

目光所及都将是你 第104章 暗查槐安路

作者:是妖妖琳呦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9 16:23:23

104章:暗查槐安路

初秋的风带着几分凉意,卷着路边法国梧桐的落叶,在柏油马路上打着旋儿。苏念坐在副驾驶座上,指尖反复摩挲着口袋里那枚银锁——锁身的“平安”二字早已被岁月磨得温润,锁扣处的莲花纹却依旧清晰,像一道刻在骨血里的印记。她侧头看向驾驶座上的沈亦臻,男人握着方向盘的手骨节分明,目光专注地落在前方的路况,晨光透过车窗洒在他的侧脸,将下颌线勾勒得愈发清晰。

“还有多久到槐安路?”苏念轻声开口,打破了车厢里的寂静。银锁夹层里那张写着“槐安路37号”的纸条,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她心头,她既期待能找到线索,又害怕揭开更多不为人知的往事。

沈亦臻抬眼瞥了眼导航,声音低沉而平稳:“快了,前面路口右转就是。”他余光扫过苏念紧攥着衣角的手,自然地放缓了车速,“别紧张,有我在。”

简单的六个字,却像一颗定心丸,让苏念躁动的心绪安定了几分。她想起昨日在咖啡馆,自己将银锁和纸条摊在沈亦臻面前时,他眼中闪过的惊讶与笃定——他说“槐安路37号是沈氏老宅的旧址,几十年前改成了商铺,我小时候还去过几次”,那一刻,她便知道,这场关于银锁与约定的探寻,终究离不开他的陪伴。

车子缓缓驶入槐安路,与市中心的车水马龙不同,这里的街道安静得像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道路两旁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老建筑,斑驳的墙面上爬满了藤蔓,偶尔能看到几家挂着木质招牌的小店,门口摆着老式的藤椅和盆栽,透着一股子怀旧的气息。

“就是这里。”沈亦臻将车停在一家店铺门口,抬手示意苏念看向前方。

苏念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眼前的店铺门面不大,木质的门框上挂着一块褪色的招牌,上面用毛笔写着“拾遗书店”四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却也因常年风吹日晒,边缘有些模糊。店门是两扇对开的木门,门上嵌着小块的玻璃,玻璃上蒙着一层薄灰,隐约能看到里面摆放着书架。

两人下车,并肩走到店门口。沈亦臻抬手轻轻敲了敲木门,“咚咚咚”的声响在安静的街道上格外清晰。片刻后,门内传来一阵缓慢的脚步声,紧接着,木门被拉开一条缝隙,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探出头来。

老人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对襟褂子,脸上布满了皱纹,却精神矍铄,一双眼睛格外明亮,像是能看透人心。他先是打量了沈亦臻一眼,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后,又转向苏念,当看到苏念口袋里露出的半截银锁时,老人的眼神骤然一凝,原本松弛的眉头也微微蹙起。

“两位是?”老人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却很有穿透力。

沈亦臻上前一步,语气礼貌而诚恳:“老人家,我们是来找人的,请问这里是槐安路37号吗?”

老人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再次看向苏念,目光紧紧锁在那枚银锁上,“你们找这里做什么?”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警惕,像是在防备什么。

苏念见状,从口袋里掏出那枚银锁,轻轻托在掌心,递到老人面前:“老人家,我们是来寻找与这枚银锁有关的线索的。”

银锁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银光,“平安”二字和莲花纹清晰可见。老人盯着银锁看了许久,眼神从最初的警惕逐渐变得复杂,有惊讶,有疑惑,还有几分难以言喻的沉重。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打开木门,侧身让两人进来:“进来吧,外面风大。”

两人跟着老人走进书店,一股淡淡的墨香和旧书特有的霉味扑面而来。书店里的空间不大,却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墙壁两侧摆满了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旧书,从线装古籍到现代小说,应有尽有。书架之间留出狭窄的通道,通道上放着几张矮小的木桌和椅子,桌上还放着没喝完的茶,显然老人平日里会在这里看书喝茶。

老人走到柜台后,拿起一个搪瓷杯,倒了两杯热水,递给苏念和沈亦臻:“先喝口水,暖暖身子。”

苏念接过水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她轻声说了句“谢谢”,目光却忍不住在书店里打量。书架上的书大多都有些年头了,书脊上的字迹有些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有些书的封面都已经脱落,却被精心地用牛皮纸包好。她注意到,靠近柜台的一个书架上,摆放的全是关于文物和历史的书籍,其中还有几本是祖父曾经提到过的绝版着作。

“老人家,您认识这枚银锁?”沈亦臻喝了一口水,开门见山地问道。

老人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再次落在苏念掌心的银锁上,缓缓点头:“认识。这枚银锁是清末的物件,出自京城有名的银匠‘张记’之手,锁扣处的莲花纹是‘张记’的招牌工艺,当年能定制得起这种银锁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

苏念心中一动,追问道:“那您知道这枚银锁的来历吗?或者说,您知道槐安路37号与这枚银锁有什么关联?”

老人叹了口气,起身走到书店深处的一扇木门前。那扇门与墙壁的颜色几乎一致,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老人从腰间取下一串钥匙,找出其中一把铜制的旧钥匙,插入锁孔,轻轻转动。“咔嚓”一声,门锁打开,老人推开木门,一股尘封已久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原本是沈氏老宅的后院,后来改成书店,我就把这里改成了储藏室。”老人回头看了两人一眼,“你们要找的线索,就在里面。”

苏念和沈亦臻对视一眼,跟着老人走进储藏室。储藏室不大,里面堆满了纸箱和旧书,只有中间留出一条狭窄的通道。老人走到储藏室最里面,弯腰搬开一个沉重的木箱,露出了地面上一块方形的石板。他蹲下身,用手指抠住石板边缘,用力向上一抬,石板被掀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洞口旁边还放着一架木制的梯子。

“这是当年沈氏老宅留下的密室,我在这里守了三十年,就是等拿着银锁的人来。”老人的声音带着几分感慨,“当年沈家老爷子托付我照看这里时说,只有拿着‘平安’银锁的人,才能打开密室。”

沈亦臻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照亮了洞口。梯子看起来有些陈旧,但依旧结实。他转头看向苏念:“我先下去看看。”

苏念点点头,看着沈亦臻顺着梯子爬进密室。片刻后,下面传来沈亦臻的声音:“下来吧,里面很安全。”

苏念深吸一口气,握着梯子的扶手,慢慢爬进密室。密室里空间不大,大约只有十几个平方,地面和墙壁都是由青石砌成,因为常年不见天日,空气中带着一股潮湿的气息。沈亦臻的手电筒光线扫过四周,苏念看到密室里空荡荡的,只有正中央摆放着一个紫檀木盒。

“这里只有这个盒子。”沈亦臻走到木盒旁,小心翼翼地将盒子捧起来。木盒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表面的漆已经有些脱落,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他示意苏念过来,“我们一起打开看看。”

苏念走到沈亦臻身边,两人一起将木盒的盖子打开。盒子里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却空空如也,没有任何东西。苏念的心瞬间沉了下去,难道线索就这么断了?

沈亦臻却没有放弃,他仔细检查着木盒的内部,手指在绒布上轻轻抚摸。突然,他的手指顿了顿,似乎摸到了什么。他将绒布掀开,只见木盒的底部刻着几行小字。

“快,照这里。”沈亦臻对苏念说。

苏念立刻用手机手电筒照亮木盒底部,只见上面刻着八个字:“奸人已动,速寻第二处。”字迹工整,力道十足,显然是用利器刻上去的。

“奸人已动?”苏念喃喃自语,眉头紧锁,“难道有人比我们先找到这里,把里面的东西拿走了?”

沈亦臻沉默着,手指轻轻摩挲着刻字,眼神变得凝重:“应该是这样。从刻字的痕迹来看,时间不算太久远,可能就在近几年。”他抬头看向洞口,“老人家,这几年有没有其他人来过这里,或者试图打开密室?”

洞口传来老人的声音:“没有。除了你们,这三十年里,从来没有人来找过银锁的线索,也没有人试图打开密室。我每天都会检查这里,洞口的石板从来没有被动过的痕迹。”

这就奇怪了,如果没有人动过石板,那密室里的东西是谁拿走的?难道密室还有其他入口?

沈亦臻站起身,用手电筒仔细照射着密室的墙壁和地面,试图找到其他入口的痕迹。苏念也跟着四处查看,手指在青石墙上轻轻敲击,希望能听到空心的声音。

“你们不用找了。”老人的声音从洞口传来,“这个密室只有这一个入口,当年建造的时候,就是为了存放重要的东西,安全性做得很好,不可能有其他入口。”

那东西到底是怎么不见的?难道是当年托付老人照看这里的沈家老爷子,自己派人取走了?可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还要留下“奸人已动”的刻字?

苏念走到木盒旁,再次拿起木盒仔细查看。突然,她注意到木盒边缘有一道细微的划痕,划痕的形状很特殊,像是被某种工具勾住后留下的。她立刻指给沈亦臻看:“你看这里,有一道划痕。”

沈亦臻凑过来,仔细观察着划痕:“这像是被镊子或者钩子之类的工具划到的。如果有人从外面通过某种工具伸进来,或许能将盒子里的东西取走。”他抬头看向洞口的大小,“洞口的宽度足够伸进去一只手,再加上工具的话,确实有可能。”

这么说来,拿走东西的人,很可能早就知道密室的存在,甚至知道里面有东西,只是没有银锁,无法打开石板,所以才用工具从洞口将东西取走。而留下刻字的人,应该是发现东西被偷后,在木盒底部刻下警示,提醒后来者。

“那‘第二处’指的是什么?”苏念问道,这是目前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找不到第二处的位置,线索还是会断掉。

沈亦臻摇摇头:“现在还不清楚。不过既然提到了‘第二处’,说明当年沈家在留下这个密室的同时,还准备了另一个存放线索的地方。”他将木盒盖好,重新放回原地,“我们先上去,再问问老人家,或许他知道些什么。”

两人顺着梯子爬回储藏室,老人正站在门口等他们。看到两人空手出来,老人脸上没有惊讶,似乎早就预料到了。

“里面的东西不见了,对吗?”老人问道。

沈亦臻点头:“嗯,盒子是空的,底部刻着‘奸人已动,速寻第二处’。老人家,您知道‘第二处’指的是什么地方吗?”

老人沉默了片刻,走到柜台后,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递给沈亦臻:“这是当年沈家老爷子留给我的,他说如果拿着银锁的人发现密室里的东西不见了,就把这个笔记本交给他们。”

沈亦臻接过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是用毛笔写的日记,记录着老人这些年照看书店和密室的日常。他快速翻到最后几页,只见其中一页写着:“若密室空,则寻‘鸾鸟栖处’,玉佩为钥。”

“鸾鸟栖处?玉佩为钥?”苏念凑过来看,心中一震,“鸾鸟纹玉佩?”

老人点头:“没错。沈家老爷子说,当年苏家与沈家约定时,除了银锁,还有一枚鸾鸟纹玉佩,那枚玉佩不仅是约定的信物,也是打开‘第二处’的钥匙。‘鸾鸟栖处’应该就是‘第二处’的位置,只是具体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苏念和沈亦臻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之前修复的那枚鸾鸟纹玉佩,果然还有更大的用处。只是“鸾鸟栖处”到底是哪里?玉佩又该如何使用?

“老人家,谢谢您告诉我们这些。”沈亦臻将笔记本收好,语气诚恳地说,“如果以后有需要,我们可能还会来麻烦您。”

老人摆摆手:“不用客气。沈家老爷子托付我的事,我总算完成了。你们要是想查‘鸾鸟栖处’,或许可以去沈氏老宅的书房看看,那里是当年沈家老爷子处理事务的地方,可能会有线索。”

两人谢过老人,离开了拾遗书店。坐在车里,苏念看着手中的银锁,又想起笔记本上的话,心中充满了疑问:“‘鸾鸟栖处’会是沈氏老宅的书房吗?可我们之前在书房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

沈亦臻发动车子,目光坚定:“不管是不是,我们都要回去再查一次。既然玉佩是钥匙,那肯定要用到鸾鸟纹玉佩,或许之前我们忽略了什么。”

车子驶离槐安路,街道两旁的老建筑渐渐远去。苏念看着窗外,心中明白,这场关于银锁、玉佩和百年约定的探寻,才刚刚开始。而那个隐藏在“鸾鸟栖处”的秘密,或许会揭开更多关于苏家与沈家的往事,包括父亲去世的真相。她握紧了手中的银锁,眼神变得愈发坚定——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她都要查下去,不仅为了祖父的叮嘱,为了父亲的冤屈,更为了那份跨越百年的“共护国宝”的约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