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为了赚钱,我认张导为义父 > 第345章 剪辑、去魔都、电影上映

剪辑室里,俞良从满是设备和显示器的房间中央站起身,伸了个懒腰:“休息会儿吧,你们也别没日没夜地干,注意身体。”

旁边几位剪辑师还紧盯着屏幕,只有李爽头也不抬地应了一句:“谢了良子,我们没事儿。”

俞良没再多说。这段时间,他是真见识了这帮人的定力——太坐得住了!尤其是李爽和臧溪川,简直比他这个项目发起人还上心。

说实在的,他觉得自己可能不太适合干剪辑这活儿,太熬人。光是看着,没怎么上手,他都有些扛不住。但他清楚,这活儿不能撒手不管——毕竟是他的项目,他得盯着。他也明白,现在觉得煎熬,将来习惯就好了。

看着大家对《唐探》剪辑这么投入,俞良暗下决心:如果电影成了,一定给这两人多包点红包。

进度方面,目前已是八月初,《唐探》的剪辑已进行近一个月。由于团队除了睡觉、连吃饭都在赶工,进度比预期快不少,成片效果也让俞良和众人都很满意。照这个速度,估计九月中旬就能剪完,后面再加入插曲和配音,快的话十月初就能全部搞定。

俞良心想,这样最好,能赶在《红高粱》开机前完事。虽说也能请假,但郑小龙的剧组,他还是尽量少请假为妙,省得那老家伙又阴阳怪气。

觉得剪辑室太憋闷(其实所有剪辑室都这样),俞良打算出去透口气——反正现在他对剪辑也放心了。

“我出去透口气。”他没等众人回应,就朝门口走去。

刚要开门,就听见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咚、咚、咚”。

不用猜,肯定是濮伦。

他直接拉开门,正好看见拎着两大袋食物的濮伦走到门口。

“我从超市给你们买了点吃的喝的,”濮伦举了举袋子,“顺便跟你汇报下工作。”

俞良点点头,但没打算回屋:“你给他们送进去吧,我去楼梯间等你。”

濮伦看俞良那样子就知道他坐不住了,应道:“行,你先去,我马上来。”

俞良走到剪辑公司安全通道。这家公司是义父张艺谋长期合作的,规模不大,员工也少,除了剪辑室里那几位,他出来愣是一个工作人员没见着。

没多久,濮伦就来了,开门见山:“按你的要求,和《时装男士》谈好了,九月单封。《ELLE》那边毕竟是女刊,竞争太激烈,争取到十月单封,行吗?”

之前也提过,这次米兰时装周,香奈儿给足了俞良排场,业内也都看出品牌对他的重视。不止俞良自己猜香奈儿可能续约甚至升级合作,圈内人也这么想——毕竟能当上奢侈品牌大使已经很厉害,而香奈儿这架势,明显是照着更高规格去的,最差也是周迅那样的大中华区品牌大使。

因此,各大男女刊纷纷来找俞良拍封面。但他不可能全接,只挑了一个男刊和一个女刊——选《时装男士》是因为“男五刊”他就差这家没上过,而且主编之前多次诚意邀请,他也就顺水推舟了。

其实他也想多拍几个,但实在没时间——剪辑还没完,后面还有一堆事等着他。

俞良听后觉得这个安排挺好,也表示理解。

能凑上“金九银十”这个节点,已经相当不错了。

“行,就这么定吧。只要在开机前全部完成就可以,具体时间你来协调……对了,我9月2号得去一趟魔都,待几天,安排的时候记得把这个时间空出来。”

濮伦一听到“魔都”,心里就明白了。

“是去你投资的那家公司?”

俞良也没打算瞒他,如实说道:“对,去参加一个活动。另外,我会正式成为他们网站的代言人。不过这就不另签合同了,之前投资协议里已经涵盖,算是免费代言。”

濮伦一听,语气里带了些不满:“你说你投资就投资,怎么还搭上个免费代言?我真搞不懂你怎么想的……”

他并不是反对俞良投资——明星做投资的多了去了。但投了资还要免费给人代言,濮伦觉得这就不太合理了,甚至有点亏。

要知道,以俞良现在的商业价值,代言费起码二百五十万起步,低于这个数基本免谈。

也难怪濮伦不太乐意。

当然,他也不完全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多是觉得俞良毕竟还年轻,平时虽然机灵,但在某些事情上还是太容易相信别人。一个二次元网站,至于这么投入吗?

俞良明白濮伦的顾虑。外人看来,他这波操作确实像亏了,但他自己心里有数——这一点都不亏。

尤其是那3.5%的不可稀释股份。

现在或许没人觉得有什么,但俞良清楚它的价值。b站虽不像腾讯那样庞大,但未来市值一旦上去,这3.5%会非常关键。现在不出力、不配合,万一关系搞僵了,即便股份还在,合作氛围也没了。

所以他愿意配合,也愿意代言。徐毅和陈瑞都会看在眼里。

俞良又多解释了一句:“而且这事也不是什么秘密,马上就要公开了——他们正在进行第一轮融资,不像我之前的那种,这次很正式。”

濮伦一听,倒是有些意外。他虽然是经纪人,但对资本运作也有基本了解。圈内公司上市的案例不少,他没想到那个“小破站”居然已经走到融资这一步了。

他好奇地问:“要融资?融多少?”

俞良其实也不清楚具体数字,依进程看,至少得一千万打底。

“具体我没问,但能融资总是好事。你就别替我担心了。”

“那你跟不跟投?”濮伦追问。他知道正式融资后原股东的股权会被稀释,除非继续跟投。

俞良却摇头:“不跟,没必要。”

他一开始就拿准了主意:3.5%是他的底线。即便日后被稀释,只要最终能保持在5%以内,他都很满意。

他不求大富大贵,中庸稳妥最好。

濮伦还是觉得刚投资就被稀释,有点亏。

俞良看他的表情,就猜到了他的想法。心里默默感叹:濮伦这种人,适合做经纪人、做管理,做个高级打工人没问题,但真要发大财,思维和格局还是差了点。

俞良没说的是,他这次去魔都,不单是为了b站的事,还约了一位资产管理人。

随着资产规模逐渐变大,他得找专业的人来打理。魔都是金融中心,那里的人专业,也和香港市场联系紧密——而香港,正是亚洲的金融枢纽。

有些资金得经过香港进出,包括他打算卖出的比特币。虽然内地对比特币还没有明确法规,但税务方面存在模糊地带。香港不但零税,还有成熟的交易机构,操作起来更规范、也更方便。

这才是俞良真正在意的布局。

这次介绍的资产管理人,还是他的“好大姐”推荐的——这就更让他放心了。她认识的人,肯定靠谱。至于会不会被监控?他根本不在意。他从没打算和“好大姐”疏远,无论将来多有钱,该依靠的关系还是要依靠。他永远可以是“好大姐”这边的“自己人”。

再说,他也没做什么违规的事。不过是投资运气好、比特币赚了钱而已,坦坦荡荡。

说不定,他越透明,“好大姐”越愿意帮他——俞良心里精明着呢。

当然,在去魔都之前,他还要参加《宫锁沉香》的发布会和首映礼。

不过这倒没什么压力。这片子虽说是重点项目,但也不是S级大制作,发布会和首映规模都常规操作。俞良对票房预期并不高,挺现实的。

毕竟编剧是于正。于正的戏,剧情多少带点狗血和虐恋,受众以22岁以上的女性为主,而俞良的粉丝偏年轻,多是初中、高中生。能不能吸引到目标观众,还真不好说。

所以他对票房能过亿就已经满意了。更何况不管票房多少,也不会多分他一分钱——现实就是这么真实。

和濮伦又聊了一会儿后,濮伦就起身告辞了。他还要去协调俞良之后的工作:拍杂志、谈合作,一堆事等着处理。

临走前,濮伦还是说了一句:“量子,去魔都的时候我陪你一起吧。”

俞良想了想,觉得也行。资产管理的事迟早大家都会知道,濮伦是自己人,公司还有他的股,也算是绑定了,所以还没必要瞒着对方。

而且有濮伦跟着,万一有什么事也好照应。

“行,一起吧。”

......

几天后,俞良参加了《宫锁沉香》的新闻发布会。怎么说呢,现场人来得挺齐全的。俞良也再次见到了小赵。两人有一段时间没见了,听说对方一直在拍戏,而且小赵如今确实不一样了。

自从五月份《陆贞传奇》在湘省台播出后,虽然口碑一般,但正如那句话说的——“于正出品,不叫好但叫卖”,收视率倒是相当不错。作为该剧的大女主,小赵终于算是红了。

当然,这种红还不算是真正的爆红,最多算中等程度。剧播完之后,热度其实也在慢慢下降。不过话说回来,演员这条路,像小赵这样能红起来,基本都这个流程——你得持续有作品,才能长红。

毕竟不是谁都像俞良和周冬雨那么幸运,一上来就能演张艺谋的电影,一炮而红。

但不管怎么说,红总比不红强。无论以什么方式红、能红多久,有热度就是好事。

俞良和小赵在后台休息室见了面。现场人多,两人没有过多表示或动作,但小赵眼神里透着明显的欣喜。其实他们一直有联系,这次也提前约好了——小赵特意请假来配合电影宣传,所以两人又有机会见面,依然定在俞良家,那个“老地方”碰头。

只能说,今晚京城某个小区恐怕要有“震感”了。

随后两人都表现得若无其事,像普通朋友一样交流,既不显得太生疏,也不过分亲密。之后他们陆续和于正以及本次宣传的负责人杜阳聊了聊。

杜阳问起《唐探》的进展,俞良表示一切顺利,等剪辑完成会安排内部看片。他也提到上映后排片的问题,尤其是万达这边的安排,还请杜阳多帮忙。杜阳自然爽快答应——毕竟是万达投资的电影,排片率肯定不会低,何况还有张艺谋这块招牌。于正听到后也颇感兴趣,其实他早有所耳闻。众人就顺势聊起了这部电影,反正已经拍完,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了。

一直聊到发布会正式开始。

这次发布会来的记者很多,毕竟两位“顶流”都在——一个是俞良,另一个就是于正。当然,于正的“顶流”和俞良的还不太一样,于正是“黑红”体质,争议大但热度高;俞良则是实打实的人气。不过受欢迎程度倒不相上下。现场记者大多围着他俩采访,反而把周冬雨给晾在了一边。说实在的,这本来是一部大女主戏,女主却被无视了。

但也没办法,娱乐圈就是这么现实。周冬雨虽然红,但铁粉不多、热度有限,比起俞良这种近期势头正猛、粉丝量大的,媒体自然更追逐后者。不过俞良挺讲人情,不光照顾小赵,也主动带周冬雨回答问题。在聊拍摄经历和感想时,他有意把话题引向两位女演员,给她们创造发言机会。

这种高情商行为不仅让小赵感动、周冬雨感激,连于正也看得连连点头。别看娱乐圈复杂,但面上功夫得做足。俞良这种“不吃独食、懂得照顾人”的表现,很容易赢得前辈好感。

发布会结束后,晚上陆续出现了《宫锁沉香》的相关新闻和定档信息。不过正如之前预料,宣传力度一般,热搜排名不高,各大门户网站也没给头条,只是在首页能看到相关报道。

俞良见状,也就彻底放手不管了。连投资方都没使劲,他一个演员更没必要操心——多赚的钱又不会分给他。何况他接这部戏本来就是为了换《鬼吹灯》下一部的版权。现在这样,他才懒得管。

他还是按常规配合宣传,没有动员粉丝群。但今时不同往日,他不主动,粉丝却自发想支持“哥哥”。于是,两天后的首映礼上,除了邀请的媒体和影评人,现场八成都是俞良的粉丝,影院外面还站了不少没买到票的。

俞良从正门进场时,差点被粉丝挤得出不来。这一幕再次印证了他的人气。

于正看在眼里,心情复杂。他一直想和俞良合作,却始终没机会。现在眼见俞良人气这么高,心里更是酸溜溜的。

首映礼流程正常进行,除了满场都是俞良的粉丝之外,和其他电影首映没什么不同。

转眼间,《宫锁沉香》的首日票房出炉——3500万。俞良还挺意外。由于近期没有什么大片上映,《宫锁沉香》直接拿到了当日票房冠军。

但第二天的票房就遭遇腰斩,正值周日,却直接从3500万跌到1800万。之后第三、四、五天,票房持续走低。

俞良看到这个成绩,反而觉得正常。毕竟这是部小众电影,受众本来有限,初期的高票房多半是冲热闹来的。他估计,如果不是自己的粉丝支持,票房可能比现在还要惨。

电影口碑也两极分化:喜欢的人觉得拍得不错,不喜欢的人直接骂“烂片”,评价无非是“狗血”“俗套”。加上于正这块“金字招牌”,反而劝退了不少潜在观众——很多人一听由于正参与,就直接认定是烂片,不想看了。

因此,《宫锁沉香》首周以6700万拿下当周票房冠军后,次周首日票房直接掉到了400万。这当中,肯定有俞良粉丝的支持。

不仅如此,俞良这次也第一次受到了批评。不少影评人和媒体质疑他为什么接这种电影——就像上次客串《饭局也疯狂》那样,不过那次只是客串,影响小、没人持续关注。但这次他是实打实的主演,在某些人眼里就是“自甘堕落”。

但俞良接这部戏的时候,就已经料到了可能会挨骂。他明白作为一个演员乃至公众人物,不可能不被讨论。而且这次批评并没有发酵得太厉害,电影票房一般、影响有限,再加上他的演技并没被质疑,只是选片眼光被吐槽,所以连热搜都没上,只有几个有影响力的影评人发了微博。

俞良根本没放在心上。

但他不在意,有人在意。于正和杜阳原本希望票房至少能冲到两三亿,现在看来恐怕连破亿都勉强。他们只好来找俞良,希望他多宣传宣传,动员粉丝支持。

俞良口头答应了,但也没太勉强,只是多发了几条微博宣传,其余没再做更多。他还有别的事要忙——更重要的事是去上海,参加b站的活动并谈一些合作。

9月1日下午,俞良濮伦,带着两名助理飞往魔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