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为了赚钱,我认张导为义父 > 第304章 商业价值

为了赚钱,我认张导为义父 第304章 商业价值

作者:禄米夕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6 14:54:59

因泰国的时区与中国相近,仅有一小时之差,但俞良还是给这次前往泰国的工作人员放了两天假。不过他自己并没有休息,而是在第二天就去了张义谋的工作室,探望已经回到京城的张义谋。

俞良见到义父的第一眼,虽然对方还是面无表情,但能感受到对方整个人的气场明显松弛了许多。

不再像之前那样紧绷,那股阴沉沉的压迫感也消散了。

于是俞良用轻快的语气打了个招呼。“导演~”

张义谋正低头翻书,头也没抬,只是抬了一下手,意思是让俞良随便坐。

俞良在他旁边坐下,并不打算再提超生的事。

既然已经过去,就让它翻篇。

他转而说道。“我带了不少泰国特产回来,在车上呢,一会儿您让司机搬您车上,拿给师母和弟弟妹妹尝尝。”

张义谋没有拒绝,也没多说什么,而是问起在泰国的筹备是否顺利。

“那边安排得怎么样?”

“您放心,一切都安排得很好,当地也有不少人帮忙。”

不过俞良也没忘记拍马屁。“都是看在您的面子上。”

张义谋一听“都凭他的面子”,心里有些哭笑不得。

俞良什么操作,他是明白的。

或者说早就懂了,不就是借他的名头在外面“扯虎皮”吗?

当然,他本人也是默许的。

不然早就制止俞良了。

随后俞良开始讲述这次的泰国之行那个,而张艺谋也放下了书。

等俞良说完才说道。“一个剧组很复杂,你拍摄的时候要多听听小庞、小臧、小李、小蒲他们的意见。他们都是熟手,经验丰富,你要好好学……”

“还有啊,那个剧组,我就不......”

张义谋开始了给俞良说教,而俞良也不嫌烦,装作听的特别认真。

不过嘛,听到对方不想去剧组,他就不乐意了。

其实俞良心里早就盘算好了,义父去不去全程跟组都不打紧,开机不到场也行,但必须得在剧组露个面。

哪怕只待几天也好。

但现在,好家伙,你的事情事情都解决了,人轻松了,到我这撂挑子了?

虽说俞良始终没和张艺谋说过让其去剧组,但是监制这个名头都按上了,不去能行?

不然他散布的“谣言”可怎么办??

剧组里的演员怎么看他??

将来他在娱乐圈的名声可怎么办??

这个老登他必须得去!

所以等张义谋话音一落,俞良连忙接道。“是是是,您说得太对了。”

“但是吧,您才是主心骨,咱们全组人都指望着您。到时候要是您不在,真不行啊……您看要不要还是去指导一下?”

说实话,俞良这话一出口,张义谋就明白他什么意思了。

和俞良相处这么久,他早就摸透这小子是什么人。

说得直白点——俞良一撅屁股,他就知道要拉什么屎。

但就像刚才所说,他是不想掺和的。

虽然他已经被俞良强行安上了监制的名头,而且这部电影也有他的投资(被动的),但他不喜欢掺和不是自己主导的电影。

但想到俞良攒一个剧组不容易,而且俞良还在超生事件中给了他关键性的意见。

还有俞良现在的眼神...

(。?⌒?。)

说句实在的,他也看透了俞良总是和他装可怜。

但他就是吃这套。

更重要的是,他其实也怕俞良瞎搞。

因为监制可是他,这要是拍的太烂了,挨骂的还是他...

这是必然的。

虽然张艺谋已经被骂习惯了,但是吧,谁闲得蛋疼找骂。

张艺谋心中无奈,暗骂俞良这小王八蛋...

跟他玩软刀子。

所以张艺谋无奈道。“去看看也行,但是不会待太久。”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张艺谋内心还是自负的,或者说大家长心态,就算是藏西川李霜庞莉唯他们参与,他还是不放心,觉得自己有必要压压场子。

而俞良开心了。

“老登”切换回“义父”。

至于张艺谋怎么想的,他也不感兴趣,只要去就行。

到时候让摄影师拍几张张义谋坐在监视器后的照片。

一切就都稳了。

“太好了!只要您去,绝对是蓬荜生辉啊!~”

……

搞定了义父那边的事,俞良一下子闲了下来,竟有些无所事事。

他手头负责的工作早已处理妥当,不单是他,剧组其他岗位,摄影、道具、服装——也都基本敲定。

这多少得益于张义谋工作室多年来积累的成熟合作资源,联络起来顺畅得很,没费什么周折。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俞良基本就泡在办公室里玩电脑、刷新闻,偶尔翻翻剧本,跟几位演员通个电话聊聊角色。

他甚至有空跟楼上楼下的公司老板们搭上话了。

他上下楼分别是是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还有一家卖茶叶的公司。

说实话,写字楼里不是网络公司就是律所,也算标配。

至于卖茶叶的,他起初也有些意外,不过听说这家公司在京城已经开了好几家卖茶叶的连锁店,估计生意不差。

而且吧,他还顺便蹭了波福利。

那位茶叶公司的老板听说楼下居然有张义谋的公司,主动送来好几批茶叶,都是好茶。

但大部分都让俞良给眯了。

因为在俞良看来,他喝了,就是义父喝了。

都一样~

臭不要脸这一块的~

不过这种清闲日子并没持续多久。

像他这样的艺人,根本不可能真闲着。

更何况,来的还是非常重要的事儿。

那就是代言和电影广告植入。

之前耐克找他谈代言,拉锯了一段时间,如今终于基本敲定。

俞良这边对结果相当满意。

满意的不只是代言本身,还有广告植入的部分也一并谈妥了。

最终签的是两年全系列合约,不只代言鞋类,还包括运动服饰。

至于为什么代言服装,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运动服和普通休闲服饰不一样,耐克不限制他在正式场合,比如颁奖礼、发布会,穿其他品牌的西装或礼服装束。

还写在了合同里。

其实这更像是单纯的商品代言。

当然,鞋子是有要求的,不过也很宽松,就是不限制他在颁奖典礼等正式场合穿别的鞋子,但是在日常,必须穿耐克的鞋子。

但这都是小意思。

所以这也是俞良接耐克代言的原因。

因为既接了这种类型的代言,不影响日后接触其他高端时装品牌,没把自己“绑死”。

而且由于代言范围扩大至服装,耐克直接将原本每年380万的代言费提高到了500万。

虽然俞良如果单独接一个服装品牌的代言,价格很可能更高,但要考虑一点,那就是耐克品牌影响力摆在那里。

耐克作为运动品牌的标杆,其格调和市场认可度毋庸置疑。

因此,这个价格接得并不亏。

更何况,耐克还以高达350万的价格广告植入《唐探》。

别小看这个数字,在当前行业内,这已经算是非常高的植入价格。

而且要说一点,《唐探》并非广告定制电影,鞋服虽会出镜,但谈的时候,俞良这里表示不会刻意给特写或频繁露出。

毕竟不能影响电影。

所以能谈下这个量级的植入费用,实属难得。

当然,话又说回来,俞良他们也不是占便宜。

因为以俞良当前的人气和话题度,他完全值得这个价。

更不用说在外界眼中,这部电影还顶着“张艺谋作品”的光环。

不然耐克也不是慈善家。

但耐克方面这次也有些着急,希望尽快签约并完成广告拍摄。

俞良团队本着“金主优先”的原则,自然积极配合。

于是合同很快签署,并且定于三月下旬在京城拍摄耐克广告。

但是俞良后面也去了解了一下耐克为什么这么急。

比如让他主要推的Nike Free5.0这类较旧款式的鞋,这鞋女款卖的多,所以他判断出,耐克这是要清库存回流资金。

不过新款旧款对俞良来说并不重要,核心只有一句。

钱到位就行。

当然,除了耐克,别的品牌植入也陆续洽谈完成。

他代言的另一品牌新秀丽以100万元拿下了片中所有包类产品的露出,包括行李箱与背包。雷朋则以70万元价格成为双男主墨镜的提供方。

一款名为“宾果”的耳机品牌以100万的价格拿下主角“于风”日常带的耳机,还有此前一直想与俞良合作未果的海澜之家,也以150万的价格拿下了于风这一角色的内搭和裤装。

而还有一个让他们意想不到的品牌,主动的找上了他们,那就是巴宝莉。

而且联系的渠道也是非常规渠道,是时尚圈那边的连线搭桥。

说起来,巴宝莉虽属奢侈品牌,但比起香奈儿、路易威登等顶级大牌,品牌定位略低半档,大致可看作0.6或0.7个LV。

反正在中国是如此的。

但正因如此,巴宝莉中国区负责人就一心想要在中国提升品牌知名度,以此来提高销量。

所以当他们听说时尚新宠俞良将与张艺谋合作新片,便主动试探是否有植入可能性。

毕竟当下最火的年轻演员,加上顶级导演的电影曝光,号召力和格调都足够。

只能说是巧了。

要知道在《唐探》中,风衣是极具标志性的服装元素,甚至带有某种“侦探专业感”的刻板印象。

总之,不穿不专业。

但海澜之家的风衣款式有点那啥...

所以就没选,进而一直在找。

当然,最重要的是,风衣比鞋子可是显眼多了,这要是糊里糊涂或者随便给出去,太亏了。

而巴宝莉,虽说整体不如别的品牌,但是他们也是有优势品的。

正好就是风衣。

俞良特意去官网看了看,不愧是以风衣闻名的品牌,尤其是一款淡棕色长款,经典又醒目,销量与口碑俱佳。

至于前一版《唐探》中主角穿的墨绿色风衣,根本无关紧要。

这是他的《唐探》。

所以这不巧了吗这不是。

更难得的是,一向高冷的奢侈品牌这次竟也愿意掏钱。

巴宝莉最终以100万元达成合作。

风衣将高频出现在两个主角身上,贯穿重要剧情。

属实是干柴碰到烈火了。

而且在植入广告这里,还没完,他不仅自行接洽品牌方,对万达、中影推荐来的合作机会也同样积极对待。

只要品牌商品在电影中出现的不突兀,调性合适,且接受他提出的自然植入要求,他基本上照单全收。

因为之前也说了,俞良虽然喜欢钱,但始终坚持一个底线,绝不能让电影变成一部纯粹的“广告片”。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接触的品牌方大部分都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度,普遍认可并接受了他的内容融合理念。

当然,不显眼的肯定是少收钱的。

主打一个合理,都能接受。

最终,电影共计与十几个品牌达成合作,覆盖服装、配饰、食品、日常用品等多个品类,几乎囊括了片中所有可视的生活元素。

此次品牌植入的总收入也极为惊人。

不同品牌的合作金额虽有高低,但累计总额突破了1400万。

虽未达到如许静蕾的电影那般单靠植入便收回全部成本的极端案例,但1400万左右的植入成绩在业内已属罕见,令万达、中影和中视方面都感到惊讶。

尤其是中影和万达,尽管制作投资电影经历丰富,但如此高额的植入收入仍超出了他们的常见范畴。

在他们以往主导的项目中,品牌合作多依托公司平台资源或行业关系促成,像这样主要凭借演员个人的市场号召力吸引来大规模商业投资的情况,实属少见。

总之,这次单靠广告植入,《唐探》就拿下1400多万的收入,极大缓解了票房回本压力。

要知道,植入广告收入属于制作前端收益,无需像票房那样在后期与院线、发行等各个环节分账。票房收入一亿,制作方最后实际分到的可能仅3300万左右,而植入费则是实打实的全额进账。

《唐探》总投资5000万,开拍前便通过植入收回了将近四分之一,这无疑为投资方增添了巨大的安全感。

尽管这部电影带有张艺谋的监制光环,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品牌方大部分都是冲着俞良而来。

俞良在“流量明星”这一概念尚未被市场完全定义的时期,就提前示范了“流量”所能兑现的巨大商业潜力。

这也是为什么,过些年资方和剧组那么喜欢用“流量”,因为真的能带来“钱”。

在盈利至上的市场逻辑下,商业回报往往成为第一考量。

所以什么老戏骨,实力派,通通靠边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