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 > 第56章 举报和发明蜂窝煤

【能量:0.46\/10】

大量信息涌入脑海:

如何用相同的容器、相同的量水、相同的加热时间,通过测量水温升高的幅度来对比不同煤样的相对热值(虽然粗糙,但足以说明问题);

蜂窝煤的原料配比(煤末70-80%,黄土20-30%,加水拌匀),手工模具的制作图纸(甚至可以用打通竹节的大毛竹筒或者废旧铁皮桶改造),以及其燃烧时通风孔道带来的二次燃烧、火力集中、燃烧充分的原理……

“晓梅,去找两个一模一样的破搪瓷碗来!卫国,去挖一小盆咱们家以前的煤灰(如果能找到一点以前剩下的好煤最好)和一小盆这次新买的煤!再打一盆冷水来!”

林向阳立刻起身,语速飞快地吩咐。

弟妹们虽然不明所以,但看到大哥眼中熟悉的光彩,知道他又要“琢磨”东西了,立刻行动起来。

很快,材料备齐。

林向阳在屋里避风处,开始了他的“土法热值检测”。

他用小秤(问赵大爷借的)严格称取相同重量的旧煤样和新煤样,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破碗里。

在另外两个相同的碗里倒入等量的冷水。

同时点燃旧煤和新煤,开始加热各自对应的水碗。

过程并不复杂,但需要耐心和仔细观察。

林晓梅负责记录时间,林卫国负责盯着火,林晓雨则好奇地看着大哥操作。

结果显而易见。

相同时间后,旧煤加热的那碗水,已经冒出缕缕热气,水温明显烫手。

而新煤加热的那碗水,只是微温!

两者温差巨大!

“大哥!这新煤……真的不行!”

林晓梅看着结果,小脸气得通红。

这等于他们用宝贵的买煤额度,买回了一堆不怎么发热的废物!

“嗯。”

林向阳面色沉静,将这个结果仔细记录在一张纸上,包括时间、重量、水温变化。

“这就是证据。”

但他没有立刻拿着证据去煤栈理论。

他知道,个人去闹,效果有限。

他选择了更有效的方式——写信。

他找来纸笔,以烈属孤儿、街道技术革新模范的身份,言辞恳切又条理清晰地写了一份情况反映信。

信中并未激烈指责,而是客观描述了购煤经历、使用了“土法对比实验”证明热值严重不足的事实,陈述了这将对普通居民、尤其是困难家庭越冬造成的严重影响,最后委婉表达了希望上级部门介入调查、规范煤站经营、保障民生基本需求的诉求。

他将那页实验记录作为附件,一起装好。

第二天一早,他并没有去煤栈,而是直接将这封信送到了街道办李爱华主任的手中。

李爱华看着那封措辞严谨、甚至有“实验数据”支撑的信,震惊之余更是高度重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抱怨,而是有理有据的举报!

而且涉及冬季供暖这一敏感的民生问题!

她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林向阳这份证据的价值。

“向阳,你放心!这件事街道一定管到底!”

李爱华当即表态,拿起电话就向区里相关部门汇报。

由街道出面,效果截然不同。

区里很快派来了调查组,带着更专业的(相对这个时代)检测工具,突击检查了煤栈。

事实胜于雄辩。

检查结果证实了林向阳的“土法检测”结论,该煤栈确实存在严重掺假行为,且涉及数量不小!

事件性质立刻升级!

不仅仅是为了维权,更是为了安定民心,震慑歪风!

在街道和区里的推动下,煤栈受到了严厉处罚,相关负责人被处理,所有购买了劣质煤的居民获得了部分补偿(虽然不多,但已是难得)。

更让林向阳意想不到的是,区里的简报居然将这件事作为“群众监督、科学维权的典型”进行了报道!

虽然只是区里的内部小报,但“林向阳”这个名字和他那巧妙的“土法热值检测”再次进入了某些领导的视野。

“登报表扬了?”

大杂院的邻居们得知消息,看林向阳的眼神彻底不一样了。

这孩子,不仅会发明,还会用“科学”办法维权!简直神了!

王翠花的脸绿了好几天,再也说不出风凉话。

然而,补偿的煤依旧有限, 供暖的问题——煤炭供应紧张、劣质煤充斥——并未根本解决。

就在大家领了补偿的煤炭以后,依旧为如何度过寒冬而发愁时,林向阳抛出了他的第二步计划。

他找到了李爱华和王工。

“李主任,王叔,煤栈掺假是该罚,但咱们手里的煤就这么多,换来的煤质量就那样,烧不暖和还是个大问题。”

李爱华和王工都皱起了眉头,这确实是现实困境。

“我有个想法,或许能试试。”

林向阳适时地说道,“我琢磨着,能不能把这些不怎么好的煤末和碎煤,想办法让它烧得更透、更暖和点。”

“哦?你又有什么点子了?”

李爱华眼睛一亮,她现在对林向阳的“琢磨”充满了期待。

王工也投来感兴趣的目光。

林向阳拿出了一张早已画好的草图,上面正是手工蜂窝煤的制作模具和成品示意图,以及简单的原理说明。

“这叫‘蜂窝煤’。”

他解释道,“就是把煤末掺上少量黄泥和水,搅拌均匀,然后用特制的模具压成这种带孔眼的煤饼。您看,这些孔眼能让空气流通更好,火烧起来更旺,更彻底,所以更耐烧,热量也更高,烟还能少很多。咱们那些碎煤渣、煤末子,正好都能用上,一点也不浪费!”

原理简单直观,图纸清晰明了。

李爱华和王工都是聪明人,一眼就看出了这其中的巨大好处——提高劣质煤利用率,增强供暖效果,减少浪费和烟尘!

“妙啊!真是太妙了!”

王工拍案叫绝,作为技术工人,他更能体会到这种结构设计的巧思,“就这么几个眼儿,道理却这么透!小子,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

李爱华更是激动:“这要是成了,可是解决了大问题了!向阳,你需要什么支持?”

“需要点铁皮做模具,还需要大家一起来和煤、压煤。”林向阳说道。

“没问题!模具的事儿包在我身上!”

王工大包大揽,“厂里废料多的是!我这就去找材料,给你敲打几个出来!”

说干就干。

王工效率极高,当天下午就用废铁皮做出了几个简易却结实的手工蜂窝煤模具。

林向阳则带着弟妹和几个热心邻居,在院里空地上摆开阵势。

将补偿来的劣质煤敲碎、过筛,得到细细的煤末,按照虚拟图书馆提供的配比,加入黄土和水,搅拌均匀。

然后,将混合好的煤泥填入模具,用木槌夯实,再脱模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