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 > 第155章 晴雨先知巧生金

屋外,雨歇云未散,湿漉漉的地面和空气中弥漫的清新土气,见证着方才那场骤雨的猛烈。

屋内,林家兄妹围坐在尚且温热的炉边,身上的寒气已被姜糖水和炉火驱散,但比身体更先暖过来的,是那颗因掌握了“天机”而怦然跳动的心。

矿石收音机里传出的、精准预言了这场暴雨的天气预报,如同一把金色的钥匙,为这个始终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家庭,开启了一扇名为“信息优势”的崭新大门。

沮丧和损失带来的阴霾,被这种近乎“未卜先知”的能力所带来的兴奋与希望冲刷得一干二净。

“大哥!这玩意儿太神了!”

卫国依旧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中,围着那台简陋的矿石收音机打转,粗糙的手掌想摸又不敢摸,仿佛触碰的是什么道家法器。

“以后咱们是不是就能盯着它,老天爷啥时候打喷嚏咱都知道?”

晓梅已经迅速从最初的震惊中冷静下来,她拿出账本和铅笔,秀气的眉头微蹙,进入了“林家大管家”的角色:

“大哥,如果每天固定时间收听天气预报,我们可以提前规划。比如,预报有雨,就不准备那么多出摊的原料,或者像今天这样,提前收摊或者准备好雨具。预报晴天,就放心备货。这样长期下来,确实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相当于变相增加了收入。”

她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已然看到了其中蕴含的经济效益。

林向阳赞许地点点头,晓梅总能最快地将他的想法落实到具体的经营层面。

但他看得更远一些。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炕沿,目光深邃:“晓梅算得对。不过,这天气预报的价值,或许不止于帮我们自家规避风险。”

他的话音落下,弟妹们都好奇地望向他。

“你们想,”

林向阳引导着他们的思路:

“咱们大院,乃至整条胡同,有多少人家会因为突然的天气变化吃亏?晾晒的粮食、衣物被雨淋,出门办事白跑一趟,甚至像我们一样,小本生意蒙受损失……如果,我们能提前把天气信息‘卖’给他们呢?”

“卖……卖天气?”

卫国张大了嘴巴,觉得大哥的想法天马行空,“这……这咋卖?跟人说‘明天要下雨’?人家能信吗?再说,这也不是咱们家的啊。”

“当然不是直接贩卖信息。”

林向阳成竹在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提供一种‘晴雨提示’服务。”

他脑海中迅速勾勒出雏形,“我们可以制作一些小标记,比如,晴天挂个绿色的布条,阴天挂个黄色的,下雨天挂个红色的,就挂在咱们院门口或者胡同口显眼的地方。每天根据收音机里的预报更新。这样,左邻右舍出门前看一眼,心里就有个谱了。”

“这个法子好!”

晓梅眼睛一亮,“不直接收钱,避免麻烦,又能真正帮到大家,还能……还能提升咱们家在院里的声望。”

她敏锐地看到了人情和声誉层面的收益。

“可是,”一直安静听着的晓雨,小声提出了疑问,“要是……要是挂错了怎么办?广播里说的,就一定会准吗?”

她还记得有时候广播里说的和实际天气并不完全一样。

林向阳欣慰地摸了摸妹妹的头:“晓雨问到了关键。所以,我们不能冒进。需要先验证一段时间,看看这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到底有多高。”

他当即定下方案:

“从明天开始,我们每天早晚固定时间收听天气预报,由晓梅详细记录在账本后面空白页:预报内容、实际天气情况。同时,我们可以在家里先做个试验,就在咱们窗口挂个小的晴雨标记,自己先看效果。”

接下来的三天,成了林家兄妹验证“天时”的秘密实验期。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林向阳就会戴上听筒,仔细收听早间的天气预报,然后将内容低声告诉等待在旁的晓梅。

晓梅则会用工整的字迹记录下来:“x月x日早间预报:白天晴间多云,偏北风二三级。”

随后,林向阳会用一块从旧衣服上剪下的、洗净的绿色布条,挂在窗户内侧一个不显眼但自家人能清楚看到的位置。

白天,兄妹几人出摊、劳作时,都会格外留意天气的实际变化,与预报进行比对。

结果是令人振奋的。

第一天,预报“晴间多云”,果然一天都是好天气,阳光虽不烈,但足够驱散寒意,他们的烤红薯生意也格外红火。

绿色布条准确无误。

第二天,预报“阴天,傍晚部分地区有小雨或零星小雨”。

白天一直阴沉,到了傍晚收摊时分,果然飘了一阵细密的雨丝,虽然不大,但足以验证预报的精准。

林向阳在傍晚时分将布条换成了黄色,并在细雨飘落时,兄妹几人相视一笑,心中对那矿石收音机更添信赖。

第三天,预报“白天多云转阴,夜间有小到中雨”。

这一天白天依旧是个阴天,并无降雨,有些邻居还在嘀咕这预报怕是不准。

但林家兄妹严格按照预报,并未因为白天没下雨而放松警惕,提前将晾晒在院里的少量煤核和柴火收到了屋檐下。

果然,入夜后,就在大多数人酣睡之时,淅淅沥沥的雨声再次响起,并且雨势逐渐加大,达到了中雨程度。

又一次精准预测!

连续三天,天气预报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尤其是对降水时段和强度的判断,虽然略有偏差(如第二天预报傍晚,实际稍晚;第三天预报夜间,准确),但在缺乏精密观测设备的当下,已堪称神准!

这份由晓梅清晰记录、数据确凿的“验证报告”,让林家兄妹彻底信服了矿石收音机里传来的“天机”。

一种掌控节奏的自信,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

“大哥,准确率没问题!”晓梅看着账本上的记录,小脸因为兴奋而泛红。

“嗯,”林向阳心中也有了底,“是时候把我们的‘晴雨包’服务推出去了。”

他所谓的“晴雨包”,并非真正的包裹,而是借鉴了之前“优惠竹签”的思路,将服务具象化、仪式化。

他找来一些韧性较好的旧牛皮纸(从废品站淘来的),裁成大小均匀的方块,然后让晓梅用毛笔在上面画上简易的图案:太阳代表晴,乌云代表阴,雨滴代表雨,雪花的图案也预备着(虽然现在用不上)。每种图案旁,还让晓梅写上对应的汉字。

然后,他将这些画好图案的纸片,按照“晴”、“阴”、“雨”分类,分别放入三个用旧布缝制的小口袋里,这便是“晴雨包”。

每天,他会根据天气预报,将对应种类的纸片,用浆糊贴在院门口旁一块相对平整、显眼的旧木板上。

同时,他还在木板旁用粉笔写了一行醒目的字:“邻里晴雨提示,仅供参考。”

既提供了服务,又规避了绝对的责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