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 > 第132章 巧赠图纸化干戈

一个“技术碾压式和解”的方案,在他脑中迅速成型——不仅要解决眼前的污染问题,还要让周满囤乃至所有围观者,都清清楚楚地看到,问题出在哪里,而解决之道,又掌握在谁手中。

“卫国,晓梅,拿纸笔来。”

林向阳转身回屋,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在弟妹疑惑的目光中,林向阳铺开一张废报纸的空白边缘,拿起一小截炭笔,笔走龙蛇,迅速勾勒起来。

他画的不是复杂的工程图,而是一幅极其直观的示意图:

左边是周家现在问题炉子的简图,特意用波浪线标出浓烟弥漫的状态,旁边标注“烟道不畅,进气不足”;

右边则是改造后的示意图,增加了一个简单的向上延伸的“辅助排烟管”和标明了尺寸位置的“调节风门”,旁边标注“烟路畅通,燃烧充分”。

线条简洁,对比鲜明,一目了然。即使不识字的,看图画也能明白个大概。

“大哥,你这是……”晓梅不解。

“给他解决问题的办法。”

林向阳吹干炭迹,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不过,不是白给。”

他拿着这张简易“设计图”,大步走出家门,径直来到仍在吵嚷的现场。

看到林向阳出来,周满囤和王翠花的声音下意识地低了下去,众人的目光也聚焦在他身上。

林向阳没有看周满囤,而是先对着众邻居,朗声开口,语气诚恳:

“各位叔叔伯伯,婶子大娘,周家这炉子冒烟,呛着大家了,确实不该。但这问题,出在搭建不得法,并非这‘二次燃烧’的法子本身有问题。”

他举起手中那张图纸,展示给众人看:“大家请看,这炉子要想不冒烟,关键在这儿——烟道得顺,进气得足。周叔家这个,垒的时候没注意这几处关窍。”

他指着图纸上的问题点和解决方案,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几句,如何加个简单的烟囱帽,如何开个可调节的风口。

邻居们听着,看着那对比鲜明的图画,纷纷点头。

都是过日子的人,一点就透,明白问题确实出在周家自己手艺不精上,跟林家的技术无关。

猜疑的目光渐渐消散。

周满囤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想反驳,却又无从下口,因为林向阳说的句句在理,那图画更是直观得让他无法狡辩。

这时,林向阳才转向周满囤,将图纸递了过去,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周叔,这图纸您拿着。照这个法子,花不了几个钱,找点废铁皮旧砖头,稍微改改,这烟就能解决。都是邻居,我们林家不至于藏私坑人。”

这一手,可谓高明至极。

首先,当众澄清了技术本身无虞,挽回了口碑。

其次,主动提供解决方案,彰显了大度与担当,堵住了悠悠之口。

最后,将选择权交给了周满囤——你要解决问题,就按我的方法来;

你若不用,继续冒烟惹众怒,那责任也全在你周家自己。

周满囤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接了,等于承认了自己手艺差,还欠了林家一个人情;

不接,这浓烟问题解决不了,他就要成为全院公敌。

在众人注视下,他脸色变幻半天,最终还是一把抓过了图纸,梗着脖子,硬邦邦地挤出一句:“……我……我看看再说!”

说罢,再也无颜停留,拽着还在冒烟的炉子旁发呆的周胖子,灰溜溜地躲回了屋里。

王翠花见周满囤都服了软,也讪讪地缩回了脑袋。

一场眼看要升级为群体指责的危机,就这样被林向阳用一张轻飘飘的图纸,巧妙地化解于无形。

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让他拥有了居高临下、轻松掌控局面的资本。

邻居们见问题有了解决希望,也纷纷散去,临走前还不忘夸林家小子一句“仁义”、“厚道”。

回到屋里,卫国还有些不解气:“大哥,就这么便宜他了?还给他图纸?”

晓梅却若有所思:

“大哥做得对。咱们给了图纸,他要是改好了,烟没了,邻居感激咱们,周家也欠咱们情。他要是改不好或者不改,那丢人的也是他,跟咱们没关系。这叫……以德服人?”

林向阳赞许地看了大妹一眼:“晓梅说得对。咱们的目标是安稳过日子,不是结仇。能用一点小知识换来清净,值得。”

他顿了顿,看向窗外周家的方向,眼神微凝,“不过,周满囤这人,心眼活,面子折了,心里未必真服气。王翠花更是不会甘心。咱们给了图纸,只是暂时停战,接下来,还得看他们怎么做。”

果然,接下来的两天,周家那边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浓烟时大时小,看来周满囤是拉下面子在按图改造。

到了第三天,那恼人的黑烟终于显着减弱,虽然还达不到林家炉子那般近乎无烟,但已不至于扰民了。

周满囤再出门时,面对邻居们的目光,虽然还有些不自然,但总算能抬起头了。

他也没再来找林家麻烦,似乎默认了这次“技术碾压”的结果。

然而,林向阳却发现,周胖子偶尔看向林家这边的眼神,躲闪中似乎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恨。

周家炉灶的浓烟风波,在林向阳一张轻巧图纸的“点拨”下,算是暂告平息。

周满囤虽心有不甘,面子上总算勉强按图索骥,将那乌烟瘴气的炉子整治得勉强能见人,邻里间因污染而起的怨气也随之消散。

大杂院重归表面上的平静,只是那平静之下,因林家日渐红火的小生意而滋生的复杂心绪,如同暗流,仍在无声涌动。

烤红薯的生意已然步入正轨。

“二次燃烧节能窑”的高效省煤,使得林家的烤薯在成本和品质上都占尽优势,那焦香甜蜜的气息,几乎成了胡同口冬日里最温暖的召唤。

晓梅的账本上,数字稳定增长,家庭基金盒的分量日渐扎实,连带着兄妹四人脸上,也多了几分这个年纪本该有的、却久违了的红润光泽。

然而,这日渐好转的光景,却是建立在超乎常人的辛劳之上。

每日天不亮,林向阳便要起身生火预热炉窑;

卫国则负责最重要的体力活——往返于家和合作社或更远的集散点之间,挑回沉甸甸的红薯、煤块以及各种零碎物资。

那根跟随林家多年的旧扁担,几乎日夜不停地压在他尚且单薄的肩头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