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 > 第119章 暗度陈仓巧易物

王翠花诬告保温箱一事,如同投入池塘的一颗石子,虽激起一阵涟漪,但很快便在李爱华主任明确的表态和林家兄妹坦荡的应对下平息下去。

经此一闹,那土法保温箱反而意外获得了“官方认证”,成了林家“勤俭节约、技术创新”的又一样板。

李主任甚至在一次街道小组会上略提了一句,引得不少生活拮据的住户暗暗琢磨,是否也能学着利用废旧物资改善生活。

林向阳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警惕。

王翠花的举动虽蠢,却提醒了他,在这大杂院里,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等着抓错处。

他叮嘱弟妹,日后行事需更加谨慎,尤其是涉及外来物资时,务必想好合理解释。

保温箱投入使用后,效果立竿见影。

清晨熬好的酸梅汤,经过井水预冷后放入保温箱,到下午出摊时,依旧能保持令人满意的凉意,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口感和吸引力,也基本杜绝了因天气炎热而变质浪费的风险。

晓梅的小账本上,因损耗导致的成本支出项显着减少,让她的小眉头舒展了不少。

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野山楂酸梅汤的独门配方固然成功,但其风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野山楂本身带来的天然酸味和微弱甜味,以此降低了对糖的绝对依赖。

但完全无糖,口感层次会单薄许多,林向阳始终保留着加入少量糖或糖精以平衡风味的步骤。

此前试验和初期生产,消耗的都是林家本就微乎其微的糖储备以及最初购买受阻的那点糖精。

如今产量稍增,这点库存很快告罄。

尝试再次购买糖精,周满囤依旧是那副爱答不理、阴阳怪气的腔调:“没有!等着!啥时候有?不知道!合作社又不是给你们家开的!”

而红糖、白糖更是紧俏物资,凭票定量供应,林家那点可怜的糖票早已用完,根本不可能通过正规渠道大量获取。

没有糖或糖精的辅助,单纯依靠野山楂,熬出的酸梅汤酸味过于尖锐,缺乏醇厚的回甘,连续品尝容易倒牙,势必影响长期销售。

“大哥,要不......咱们就卖酸一点的?”

卫国试探着问,他觉得只要能卖钱,酸点也没啥。

“不行,”林向阳摇头,“做生意要讲究口碑。一开始大家图新鲜,时间长了,太酸的口感会劝退很多人。我们必须保证味道的稳定和适口性。”

晓梅翻着账本,小脸严肃:“可是大哥,糖精买不到,糖咱们没票,黑市的价格......”

她没再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黑市的糖价高昂,如果用它,酸梅汤那微薄的利润将瞬间被吞噬,甚至可能亏本。

局面似乎陷入了僵局。

原料卡脖子的情况,再次出现。

林向阳沉思良久,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堆之前赔偿糖葫芦小贩得来的“战利品”——那些糖渣和碎山楂熬制出的山楂酱。

这山楂酱甜度浓郁,风味独特。

如果......将适量的山楂酱融入酸梅汤中,是否既能增加复合果香,又能提升甜度,从而减少甚至替代额外添加的糖呢?

说干就干。

他立刻进行了一次小批量试验。

熬制基础版的野山楂乌梅汤时,他舀入一小勺浓稠的山楂酱,共同熬煮片刻。

结果令人惊喜!

山楂酱的融入,使得酸梅汤的色泽更加红亮诱人,口感也变得更加醇厚丰满。

野山楂的酸、乌梅的烟熏感、甘草的药香与山楂酱的浓甜果酸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种层次更复杂、回味更悠长的全新风味!

甜度恰到好处,完全无需再额外加糖!

“这个更好喝!”晓雨尝了一口,眼睛弯成了月牙。

“嗯!比之前的还香!”卫国猛点头。

晓梅仔细品味后,也给予了肯定:“口感确实更好了,而且应该能节省糖的消耗。但是大哥,这山楂酱也是用糖渣做的,量也不多啊。”

林向阳笑了:“没错。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直接买糖,而是需要获取更多像之前那样的、含有糖分的‘废料’或者低成本替代品。”

他的思路彻底打开。

直接获取糖困难重重,但获取含有糖分的二级加工品,或者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间接获取,或许是一条出路。

他想到了那个糖葫芦小贩。

“卫国,走,我们再去找找那位大叔。”

再次找到那位糖葫芦小贩时,对方显然还记得林家兄妹,态度很是客气,毕竟林向阳上次赔偿得很痛快。

“大叔,跟您商量个事。”

林向阳开门见山,“您每天做完生意,那些摔碎的、品相不好的糖葫芦,或者刮下来的糖渣,要是不要了,能不能别扔,留给我们?我们按比废品稍高点的价格跟您收,怎么样?”

小贩愣了一下,随即大喜过望!

那些东西对他来说就是垃圾,处理起来还麻烦,居然还能卖钱?

虽然只是小钱,但也是白得的啊!

“成!太成了!小兄弟,你真是我的贵人!”

小贩忙不迭地答应,“以后每天的‘下脚料’我都给你留着!”

一条稳定的糖分补充渠道就此建立。成本远低于直接购买糖或糖精。

然而,林向阳的谋划不止于此。

山楂酱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也许,除了酸梅汤,这山楂酱本身也能成为一种可以售卖的产品?

哪怕只是小范围的。

但制作山楂酱,需要大量的山楂和糖。

糖的替代来源,依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在这时,晓梅提供了一个关键信息。

“大哥,我前两天跟同学换东西,听她说,她爹在厂里干活,有时候能接触到那种......不能吃的工业盐,说好像也有人偷偷拿它出去换东西......”

工业盐?

换东西?

林向阳心中猛地一动!

在这个盐业同样实行专营的年代,工业盐虽然不可食用,但在某些特定领域(如皮革加工、染料、甚至是一些土法化工)却有需求,从而在地下交易中形成了一定的流通性。

而糖,同样是黑市上的硬通货。

有没有可能,用工业盐,通过黑市的渠道,去换糖呢?

这个念头极为大胆,风险也不小。

但其中蕴含的利润差率和解决原料困境的可能性,让林向阳决定冒险一试。

他再次想起了那个被自己半收编的工具人——张麻子。

此人混迹黑市,熟悉三教九流,门路驳杂,而且对自己有所畏惧,是执行这个计划的最佳人选。

【能量:0.91\/10】——林向阳集中精神,再次连接虚拟图书馆。

【请求调取1950年代初工业盐常见类型、包装及黑市大致兑换比例信息(基于已知历史经济数据推演)。消耗:可忽略。】

【请求通过。】

零碎的信息流过,大致勾勒出几种可能存在的工业盐品种及其粗糙的包装描述,以及一个模糊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验证的盐糖兑换比例范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