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鹭岛,闷热得像一个蒸笼。废弃仓库二楼,唯一的旧风扇吱呀呀地转着,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林凡光着膀子,汗珠顺着结实的脊梁往下淌,他正和赵磊、孙浩一起,把最后几箱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二手电脑配件搬上楼。
“磊子,小心点,那箱硬盘怕摔!”林凡抹了把汗,声音有些沙哑。连日的奔波和睡眠不足,让他眼窝深陷,但眼神里那股劲儿却没散。
“知道了,林哥!”赵磊应着,小心翼翼地把箱子放下。孙浩一屁股坐在地上,抓起地上的矿泉水瓶咕咚咕咚灌了大半瓶,喘着粗气说:“林哥,这地方……真能行吗?连个空调都没有。”
林凡环顾这间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新据点”——墙壁斑驳,窗户漏风,用木板隔出了所谓的“工作区”和“休息区”,几张破桌子拼成工作台,唯一的“服务器”是他那台自己组装的、风扇轰鸣的老旧电脑。这就是“基石科技”的全部家当。
“咋不行?”林凡笑了笑,拍了拍那台旧电脑,“当年我跟你嫂子摆地摊卖手机贴膜的时候,连这条件都没有呢。心气在,哪儿都是金銮殿。”他这话是说给两个年轻人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从云端跌落泥潭,他学会了不再眼高手低,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他们的“业务”也彻底变了。不再是什么高精尖的深海机器人、环保算法,而是最底层的活儿:帮附近的小超市调试收银系统,给街边打印店维修电脑,甚至给一些不懂网络的小工厂搭建最基础的内网共享……赚的都是辛苦钱,勉强糊口。
“林哥,东街那个网吧老板说,他们那十几台机器老是蓝屏,让咱们下午去看看。”赵磊翻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各种零碎活儿。
“行,下午我去。浩子,你盯一下网上那个帮人找回微信密码的单子,小心点,别碰敏感信息。”林凡分配着任务,像个包工头。他不再是运筹帷幄的林总,而是事必躬亲的林师傅。
生活的重压,远比商业对手更具体、更磨人。
最大的压力是钱。苏晚晴工作室那边的危机虽然暂时解除,但收入大不如前。林凡这边,收入极不稳定,时有时无。阿桂的幼儿园学费、家里的房租水电、三个大男人的吃喝拉撒……每天一睁眼,就是钱。
林凡戒了烟,酒也只在最累的时候抿一小口。他学会了跟菜市场的大妈讨价还价,学会了精准计算每一分钱的用途。晚上,他常常在昏暗的灯光下,对着一个小账本,眉头紧锁,计算着还能撑几天。苏晚晴有时会悄悄塞给他一些钱,说是工作室结的零散尾款,林凡心里清楚,那多半是她省下来的,他接过时,手心发烫,心里更不是滋味。
情感的煎熬,在琐碎中无声流淌。
日子清苦,但家,终于又有了温度。晚上,林凡回到家,苏晚晴总会端上热乎的饭菜,虽然简单,却充满烟火气。阿桂会扑过来喊“爸爸”,小脸笑得像花一样。林凡会抱起儿子,用胡子扎他的小脸,逗得他咯咯笑。苏晚晴在一旁看着,眼神温柔。
夜里,两人躺在床上,不再有最初的激情如火,更多的是相依为命的温暖。苏晚晴会轻轻给他按摩酸痛的肩膀,林凡会跟她念叨些白天的琐事,谁家的电脑又中了什么奇怪的病毒,哪个老板比较抠门。平淡,却真实。
但林凡心里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看着苏晚晴眼角悄悄爬上的细纹,心里像针扎一样。他欠这个家太多了。这种愧疚和急于翻身的焦虑,像两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
转机,出现在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
一天,林凡去给一个开小型加工厂的老乡修电脑。厂子里设备老旧,管理混乱,订单全靠老板一个人用本子记,经常出错漏单。老乡愁眉苦脸地跟林凡抱怨:“小林啊,你这电脑是修好了,可我这儿乱糟糟的账,真是头疼啊!要是有个简单便宜点的软件,能帮我记记账、管管库存就好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凡心里一动。他接触了这么多小工厂、小商铺,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管理原始,效率低下,急需信息化,但又用不起昂贵的管理软件。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闪过:为什么不开发一套极其简单、易用、价格低廉的微型企业管理软件?就针对这些最底层的小微企业!
这个想法让他兴奋起来。他连夜找来赵磊和孙浩商量。
“林哥,这想法好!”孙浩第一个赞成,“咱们接触的这些老板,都有这需求!”
赵磊比较谨慎:“开发不难,难在怎么推广?怎么收费?咱们没品牌,没渠道。”
林凡眼神发亮:“不用渠道!就用最笨的办法!咱们一家一家跑,手把手教!收费就按年收,象征性收一点,让他们用得起!关键是做出口碑!只要有一家用好了,就能带动一片!”
说干就干!三人白天继续接零活维持生计,晚上就挤在仓库里,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开始没日没夜地开发这套名为“易管家”的微型软件。林凡负责整体架构和界面设计,要求极简,一个按钮解决一个问题;赵磊负责后台逻辑和稳定性;孙浩负责测试和编写傻瓜式安装使用说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