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白光无情地倾泻在物证室里,将每一寸空间都照得惨白而清晰,仿佛要将所有隐藏在阴影中的罪恶都暴露出来。空气凝滞,只有精密恒温恒湿系统发出的微弱低鸣,衬托出死一般的寂静。
崔政赫 僵立在金属操作台前,手中那张轻薄的合影照片,此刻却重如千钧,压得他指节发白,心脏仿佛被一只冰冷的铁手紧紧攥住。
脑海中,刚刚拼凑出的恐怖图景,车宰昊及其背后的“代号:七”组织,很可能是一个具有国际背景、以渗透和破坏为目的的间谍网络,正在疯狂地撕裂并重塑着他过去许多年的认知。
经过精心包装的间谍,往往以光鲜亮丽、极具影响力的精英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他们善于利用糖衣炮弹,输出经过精心伪装的、不符合伦理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其危害性远比持枪的敌人更为隐蔽和深远。
而娱乐产业,这个拥有巨大年轻受众和强大舆论引导能力的领域,无疑是进行这种“软性”战争和文化渗透的完美温床。
崔政赫从心底抗拒这个推断,但严酷的逻辑链条和铁证,却冰冷地指向这个最黑暗的可能性。车宰昊用了整整十年时间,从无名小卒一步步爬上星国娱乐圈五大巨头之一的宝座。
十年!
在这漫长的三千多个日夜里,他利用星耀娱乐这个庞大的平台,究竟渗透了多少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扭曲了多少人的思想?尤其是那些心智尚未成熟、将偶像奉若神明的年轻粉丝?
想想车宰昊本人坐拥的数千万粉丝,想想他旗下那些顶流艺人庞大的粉丝军团,再想想他近期力推的新男团所吸引的海量低龄(甚至未成年)粉丝……这些粉丝在舆论场上是一股能量巨大却极易被引导的非理性力量。
有多少青少年,会仅仅因为偶像的一句代言、一个广告,就盲目相信并去购买、服用那些被包装成“健康助眠片”、“情绪提升剂”的、实则是含有“蓝珊瑚”的新型毒品?
想到这里,一股刺骨的寒意顺着崔政赫的脊椎猛烈窜升,让他几乎窒息。
这条思路如同一把淬火的钥匙,猛地捅开了他记忆深处那个尘封已久、布满愧疚与刺痛的潘多拉魔盒,
白薇案。
在上个月下定决心重启调查后,他已调阅了关于白薇2022年杀青宴“吸毒”事件的完整加密卷宗。
卷宗记录显示,当时现场使用的初步尿液毒品快速检测试剂盒,常见于非实验室环境下的初筛,结果显示为苯丙胺类阳性反应。
然而,蹊跷之处在于,后续本该立即进行的、更为精确的实验室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用于确认具体毒品代谢物种类、浓度以及排除假阳性的金标准,却离奇地被拖延,最终不了了之。
就在警方尚未发布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官方通报之前,互联网世界早已被一场精心策划、有组织的舆论海啸彻底淹没。
他的深入调查,进一步揭示了更肮脏、更令人作呕的细节:
在白薇出事后不到一周,她苦心经营多年、拥有数百万核心粉丝的官方全球后援会账号,其控制权被以一种极其隐蔽的方式,悄然转移至一家名为“季星投资有限公司”的空壳企业。
而穿透层层股权结构,这家公司的最终受益人和实际控制人,正是车宰昊的现任特别助理,李仁。
这个已然易主、披着“粉丝”外衣的账号,迅速上演了一出精心策划的“脱粉回踩”大戏,发布了一系列所谓“痛心疾首”的“内部揭露”,以“知情者”的口吻坐实白薇“长期吸毒”、“人设彻底崩塌”,其背叛带来的伤害力和“可信度”,远超普通营销号,瞬间击穿了无数残留粉丝最后的心理防线。
随后,车宰昊通过复杂手段控制的、套着不同文化公司外壳的超过600个营销号矩阵同步启动,如同训练有素的鬣狗群,将这条来自“官方后援会”的“致命背刺”信息疯狂扩散、加工、渲染,掀起了那场持续两个月、最终将白薇推向万劫不复深渊的网络暴力盛宴!
数以百计的营销号如同被统一激活的僵尸网络,在同一时间点铺天盖地地“爆料”,图文并茂地宣称白薇在公共场所吸毒已被警方带走,并信誓旦旦地给她打上“长期吸毒”的标签。
紧接着,在长达两个月的持续网络暴力中,更多关于白薇的所谓“黑料”被这些账号像投喂鲨鱼一样分批抛出,真伪混杂,不断煽动公众的愤怒和道德审判。
而在这场风暴的最关键时刻,白薇的男友车宰昊和经纪人黄洁梅竟出面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极其悲痛和诚恳的姿态,代替白薇向公众鞠躬道歉。
这一举动,非但没有平息众怒,反而如同在油锅里泼入冷水,瞬间引爆了更猛烈的舆论抨击:为什么她自己不出来道歉?是不是心里有鬼?是不是情况比报道的还要严重?
排山倒海般的恶意和质疑,最终在2022年3月14日,彻底摧垮了那个曾经在银幕上光芒万丈的女人。白薇选择了以最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