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首辅:杨士奇 > 第57章 批注传书

大明首辅:杨士奇 第57章 批注传书

作者:玉润的卡路迪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11:57:51

杨士奇将批注好的书卷在案头静置了一日。次日,他才仿佛不经意般,将其混入几册需要送还东宫文渊阁的寻常典籍中,通过翰林院与东宫之间例行的文书传递渠道送了回去。整个过程平缓无波,未引起任何额外的关注。他深知,越是如此,越能掩人耳目。

接下来的几日,北京城连降大雪,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将一切污秽与喧嚣暂时掩盖。朝堂之上也似乎进入了年关前的短暂平静,除了例行公事,少有波澜。汉王党羽依旧张扬,但或许是因为大雪阻隔,或许是因为觉得胜券在握,其针对东宫的明枪暗箭似乎也稍稍收敛了几分。

杨士奇依旧每日埋首翰苑,校勘不辍。只是偶尔在歇笔凝神时,目光会掠过窗外被积雪压弯的枯枝,心中思忖着那卷带着他批注的讲章是否已到了太子手中,太子看到那番“静观其变、修身持德”的言语,是会感到一丝慰藉,还是更加彷徨?

他不敢确定自己的“药方”是否对症。太子性情仁柔,这是其优点,亦是其最大的弱点。在朱高煦这般咄咄逼人、且深得帝心的虎狼之弟面前,仅靠“柔能克刚”的信念,又能支撑多久?

然而,他所能做的,也仅止于此了。陛下的警告如同紧箍咒,他不能,也不敢再与东宫有任何明面上的牵扯。这次批注传书,已是冒着极大的风险,是在刀尖上行走。

又过了三五日,一个雪后初霁的午后,阳光透过琉璃窗格,在值房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杨士奇正整理着一批新送来的、关于前元漕运的旧档散页——这些是编纂《永乐大典》所需搜集的杂项资料,琐碎而庞杂。

他一份份翻阅着,大多是一些枯燥的粮册记录、河道里程。忽然,他的手指在一张质地略显特殊、边缘有些残破的纸张上顿住了。这张纸夹在一叠漕运文书之中,颜色泛黄,与周围格格不入。上面并非官样文章,而是一幅简略的墨线勾勒的海图残片!

残片所绘,并非大明常见的沿海航路,而是一片陌生的海域,点缀着几个形状奇特的岛屿,其间用极细的墨线标注着一条曲折的水道,旁边还有几个模糊的、非汉文的符号。更让他心头一跳的是,在那水道的入口处,绘着一个微小的、不甚清晰的标记——那标记,竟与他之前在暖阁中焚毁的那张草图上看到的、似鱼非鱼似鸟非鸟的诡异图案,有七八分相似!

杨士奇的手指尖微微发凉。这张残片为何会出现在这里?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为之?是太子通过这种方式,向他传递新的信息?还是那隐藏的对手,又一次的试探或警告?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不动声色地将那张残片抽出,夹入自己正在校勘的一本《梦溪笔谈》手稿之中,然后将剩下的前元漕运文档归拢放好,神色如常。

整个下午,他都有些心神不宁。那张意外出现的海图残片,如同投入死水中的一块巨石,再次搅动了他原本被迫平静的心湖。那个诡异的标记再次出现,几乎可以肯定,这与之前发现的秘密航道、特殊船只属于同一张庞大的网络。

太子是否知晓此物?若是太子所传,意味着东宫可能也掌握了一些关于此事的线索,却因自身难保,无法明察,只能借此隐晦的方式提醒他?若并非太子,那将这残片混入翰林院文档的人,目的何在?是想引他再次出手,从而抓住把柄置他于死地?还是……另有一股隐藏在更深处的力量,在借他这把“刀”?

可能性太多,迷雾重重。但无论如何,这条线索的出现,让他无法再安心蛰伏。陛下禁止他“擅自调查”,可这线索是自己送到了他的眼前,他若视而不见,岂非辜负了这不知来自何方的警示?更何况,此事关乎海防安危,甚至可能牵扯通倭大案,他身为臣子,岂能因畏祸而全然不顾?

然而,如何查?从何查起?北镇抚司的眼睛或许仍在暗中窥视,陛下划下的红线清晰分明。他不能再动用官面的力量,也不能再与任何可能被盯上的人联系。

傍晚散值,他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回到寓所。书房里,他再次取出那张海图残片,在灯下仔细端详。绘图的手法颇为古拙,墨迹陈旧,不似新近伪造。那几个非汉文的符号,他依稀认得,似乎是南洋一带某个小邦的古文字变体,具体含义却不明。那片海域的轮廓,也与他记忆中任何官方海图都对不上号。

这是一条极其隐晦、几乎无从下手的线索。

他沉思良久,目光落在了书房一角那几箱从翰林院带回的、尚未整理的私人藏书和笔记上。既然外部的调查渠道已被阻断,那么唯一的途径,或许就是向内求索,从故纸堆中寻找答案。他精通典籍,涉猎甚广,或许能从某些前人未曾重视的野史、笔记、乃至番邦杂录中,找到与这残片上的标记、符号或海域相关的蛛丝马迹。

这是一项浩大且希望渺茫的工程,如同大海捞针。但此刻,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不越雷池,却又未曾放弃的努力。

接下来的日子,杨士奇的生活节奏依旧。白日里在翰林院处理公务,校勘《大典》,神情专注,一丝不苟。但回到寓所书房后,他便点燃油灯,开始在那几箱故纸堆中艰难跋涉。他翻阅着那些蒙尘的、甚至有些虫蛀的旧书,从唐宋传奇到元人随笔,从番僧行纪到海客谈瀛,不放过任何可能与海外、海道、异域符号相关的只言片语。

这项工作枯燥而耗时,常常一整晚也一无所获。油灯熏得他眼睛发涩,冰冷的空气让手指僵硬。但他始终坚持着,仿佛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在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着可能存在的绿洲。

有时,他会拿起那张海图残片,对着灯光反复观看,试图将那几个模糊的符号刻入脑海,与白日里在翰林院看到的某些番邦进贡的图录碎片进行比对。他甚至凭借记忆,试图还原那日焚毁的草图上船只的更多细节,思考其形制与速度可能源自何种造船技艺。

这些孤独的探索,无人知晓,也无人分享。他就像一只在黑暗洞穴中默默织网的蜘蛛,耐心等待着猎物触网的瞬间,哪怕那瞬间永远也不会到来。

这一夜,他正在翻阅一本宋末遗民所着的《岭海异闻》,书中多记岭南风物及海外奇谈。在一篇关于“南海漂舟”的记载中,他读到一段话:“……有舟曰‘鬼鳐’,形狭而首锐,帆若垂天之云,夜行海上,迅如疾电,见者以为鬼物。其舷侧有徽,状如怪鱼衔鸟,殊类符咒……”

鬼鳐舟!形狭首锐,帆若垂云,迅如疾电!这描述,与他所知的那种特殊快船何其相似!更重要的是,“其舷侧有徽,状如怪鱼衔鸟”!

杨士奇的心跳骤然加速。他猛地拿起桌上的海图残片,仔细看向那个模糊的标记。之前只觉得似鱼非鱼,似鸟非鸟,若将其解读为“怪鱼衔鸟”,竟是无比贴切!

这并非巧合!这本《岭海异闻》中记载的“鬼鳐”舟,很可能就是如今活跃在东南秘密航道上的那些快船的前身,或是同一种类!而那个标记,就是它们的身份象征!

他继续往下读,然而记载到此戛然而止,后面只含糊提及此舟神出鬼没,多行于“黑水洋”之外,宋元官军亦难捕捉云云,再无线索。

“黑水洋……”杨士奇喃喃自语,这是一个古老而模糊的地理称谓,大致指代远离海岸的深海区域,具体方位难以确指。

虽然依旧未能确定那秘密航道的具体位置和幕后主使,但“鬼鳐”舟的名号和“怪鱼衔鸟”标记的确认,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为他心中的拼图,补上了一块关键的信息。

他合上书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多日来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窗外,夜雪不知何时又悄然飘落,无声无息。

黑暗中,他眸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

尽管依旧身处困局,前路迷茫,但至少,他不再是毫无方向的盲人摸象。在这浩瀚的典籍海洋中,他终于捞起了第一根可能指向真相的针。

这条从故纸堆中寻觅线索的道路,虽然艰难,却似乎……行得通。

他重新铺开纸笔,开始将今夜所得,以及“鬼鳐”、“怪鱼衔鸟”标记等信息,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隐语,记录在一张单独的纸条上,然后小心地藏匿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