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碎月接骨 > 第1章 旧骨新生

碎月接骨 第1章 旧骨新生

作者:拾祺星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6 11:15:01

苍梧郡的冬雪总带着清冽的甜香,落在月骨花丛上,竟凝成层薄薄的玉色冰晶。

沈砚站在老槐树下,看苏晚将最后一片《月轨新图》拓片裹进油布——这是要送往漠北的版本,上面添了牧民画的驼骨阵,边角处还粘着几根细韧的驼毛。

“守月人说漠北的雪下得紧。”苏晚把油布塞进皮质信筒,信筒外刻着圈双环月轨纹,是沈砚昨夜新创的阵,据说能抵御风雪侵蚀,“那边的接骨坊刚收了个徒弟,是当年补月时牺牲的守月人遗孤,天生能听懂骨语。”

沈砚的指尖掠过树干上的接骨阵,去年新生的细藤已长得粗壮,藤叶间竟结出串小小的骨铃,风过时叮咚作响,声纹里藏着淡淡的月轨弧。

“这藤在学守月人的骨哨。”他想起漠北牧民吹的骨笛,音波能让接骨鱼顺着河道迁徙,“就像孩子们学画阵,万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记着接骨的气。”

巷口传来马蹄踏雪的声音。孟铁衣裹着件缀满月骨花补丁的裘衣,怀里抱着个铜盆,盆里盛着刚从骨烬炉里取出的月髓骨——骨头上的接骨阵被炭火熏得发亮,是给西域商队准备的护身符,据说能在沙尘暴里指引方向。

“刚从新月坛回来,观星台的地基冻裂了道缝。”孟铁衣把铜盆放在石案上,腾出手搓了搓冻得发红的耳朵,“那小少年竟用月骨花根混着雪水填缝,说花根会顺着裂缝往地里钻,开春就能把地基接牢。”

他从怀里掏出块冻得梆硬的面团,里面嵌着几粒月骨花籽,“这是他给你们留的,说用骨烬炉的余温烘着吃,能暖骨脉。”

苏晚刚把面团放进炉边的余烬里,晒谷场的方向就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

十几个孩子正围着辆雪橇,雪橇上堆着满满的月骨花干,要送去给山那边的猎户——去年猎户们在雪地里救了个摔断腿的守月人,今年特地来送花干,说要学接骨术,以后山里的野兽伤了腿,也能帮着接接。

“沈大哥,你看我刻的护符!”领头的孩子举着块狼骨,上面刻着个歪歪扭扭的接骨鱼,鱼尾处还粘着片月骨花瓣,“守月人说把这个挂在雪橇上,雪狼闻到花香就不会来捣乱了。”

沈砚接过狼骨护符时,指尖突然传来阵细微的震颤——骨头上的刻痕正在吸收雪光,慢慢浮现出淡青的月纹,像极了当年在月核旧址见过的圣师骨。

“这孩子的骨相,竟与圣师有三分像。”他把护符还给孩子,指腹在刻痕处轻轻一抹,月纹顿时亮了亮,“记住,接骨鱼要朝着月亮游,纹路得顺着月轨走,这样护符才管用。”

孩子们的雪橇消失在雪幕里时,孟铁衣突然从怀里掏出片龟甲,是守月人从东海捎来的。

龟甲上的纹路被人用骨刀改过,原本杂乱的裂纹被补成了接骨阵的形状,边缘处还刻着行小字:“鱼群绕甲而行,似在护阵。”

“东海的渔民说,这龟甲扔在海里,能让翻船的人浮起来。”孟铁衣用指甲刮了刮龟甲上的盐霜,露出下面温润的玉色,“他们想请我们去东海看看,说那边的海底沉着块巨大的月骨,潮水涨落时,骨头上的接骨阵会发光,引得鱼群夜夜围着转。”

苏晚翻开骨札的新页,上面刚拓好东海的海岸线图,图旁粘着片贝壳,贝壳内侧的纹路竟与月轨新图上的弧线重合。

“祖母的骨片曾说,东海有座沉月岛,是当年月碎时最先坠落的碎片化成的。”她指尖点过贝壳上的凹痕,“那些凹痕深浅不一,倒像是被无数人用手摸过,说不定……”

“说不定岛上有上古接骨人的遗迹。”沈砚接过骨札,指腹触到贝壳的刹那,骨札里的守月人令牌突然发烫,与龟甲相触时,竟在新页上烫出个小小的浪花纹,“开春后,我们去趟东海吧。”

他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落在月骨花丛里便融成水,顺着花根往土里钻,“就像这雪水滋养花根,那些沉在海底的旧骨,也该见见新的接骨人了。”

夜里整理骨器时,沈砚从药箱底层翻出个旧布包,里面是当年在月葬渊找到的半块圣师骨。

骨头上的蚀骨纹早已被月髓骨粉中和,此刻在油灯下泛着柔和的光,与少年刻的狼骨护符放在一起,竟像是两块从同一根骨头上掰下来的碎片。

“你看这纹路。”苏晚用骨针挑起圣师骨上的一根花根,根须的走向与狼骨护符上的接骨鱼纹隐隐相合,“圣师当年说过,接骨人的骨脉是相通的,哪怕隔了千年,也能认出彼此的气。”

沈砚突然想起少年往观星台地基里填花根时的样子,那孩子蹲在雪地里,小手冻得通红,却非要把每根花根都摆得顺着月轨的方向。

那时他就觉得,这孩子身上有种熟悉的韧性,像极了当年在月核旧址,苏晚定星轨时哪怕指骨被烧焦也不肯停手的模样。

后半夜,骨烬炉的余火突然噼啪作响。沈砚起身添柴时,发现炉边的面团已烘得发胀,裂开的纹路里冒出淡淡的花香——月骨花籽竟在余温中发了芽,嫩芽顶着点玉色的光,正顺着面团的裂纹往上钻。

“这才是接骨的真意。”苏晚不知何时醒了,披着件缀满月骨花刺绣的披风,“不是把碎的拼回原样,是让新的生命能顺着裂痕长出来。”

她指着嫩芽顶端的细叶,叶纹竟是极小的接骨阵形状,“就像这芽,记着花籽的本,也带着炉火的暖,还顺着面团的痕,长成了谁也没见过的样子。”

沈砚把发了芽的面团小心翼翼地移进陶盆,埋在月骨花丛的根旁。

雪光透过窗棂落在陶盆上,嫩芽的影子在墙上投出细细的线,像在画一幅新的月轨图——比骨札上的更柔软,更自由,带着雪地里破土而出的韧劲。

第二天清晨,守月人的信使带来个消息:漠北的接骨坊救下了一群被风雪困住的商旅,其中有个老妪,骨头上竟还留着当年月碎时的旧痕,却被月骨花膏养得渐渐长平,只余下淡淡的印记,像片落尽的花瓣。

“老妪说,她年轻时总做同一个梦。”信使喝着孟铁衣递来的热骨汤,哈出的白气里带着花香,“梦见三个穿着月骨花衣的人,用手接住了天上掉下来的碎月亮。”

他指了指自己的额头,那里有块极淡的月纹,是天生的,“守月人说,这是‘承脉纹’,说明她的骨脉里,也流着点接骨人的气。”

沈砚望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空,雪光里的月骨花丛泛着玉色的光晕。

他忽然明白,所谓“月归之境”从不是终结,而是像这循环往复的四季,旧的骨痕里会长出新的骨脉,当年补月人的气,正顺着月骨花的根、孩子们的刻刀、陌生人的梦境,往更遥远的时光里流淌。

孟铁衣不知何时在石案上摆好了新铸的骨针,针尾都缠着月骨花藤。

“开春去东海前,得先把这些针送到各接骨坊。”他拿起一根最长的骨针,针尖在晨光里泛着冷光,“那小少年说,要在针尾刻上不同的花形,苍梧郡的刻槐花,碎月海的刻鱼骨,东海的就刻浪花纹——这样不管走到哪,看见针尾的花,就知道是自家人。”

苏晚正在骨札的扉页上画新的花形,笔尖的月髓骨粉落在纸上,竟自动聚成个小小的“承”字。“这字比‘接’字更妥帖。”

她抬眼望向沈砚,眼里的光映着窗外的雪,亮得像当年在月核旧址初见的星轨,“接是一时的事,承才是永远的事。”

沈砚接过骨札时,恰逢第一缕朝阳越过墙头,落在“承”字上,粉粒顿时化作金粉,顺着纸纹往旧页里渗,像要把所有过往的痕迹,都镀上一层新生的光。

远处的新月坛传来晨钟声,比往日更清亮,像在应和着骨札里新生的字。

旧骨会老,新骨会生,而接骨人的脉,永远在承续里,伴着月轨,伴着花香,往没有尽头的远方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