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子门口的左前方有棵白杨树,下面放着一张四方桌,摆着散烟和成盒的烟。
一位带着黑框眼镜的老先生坐在桌前,拿着毛笔等着记账,旁边还放着一个棕红色的手提皮包。
除了邀请宾客去预定的饭店吃饭外,其他的事还以家里为主。
赵老太满心期待地迎接着这喜庆的日子。
夜里三点多她家的门就被敲响了,是林国荣两口子带着林小亮过来,给孩子困的头乱点。
老太太还没睡醒,老大一家就全到了,后面一家人也都起来了。
至于老大两口子为什么这么积极,全家人百思不得其解。
看着林小亮困的直点头,老太太让老三先把孩子放她那屋里去睡。
林国荣道,“妈,今天国贵大喜,我这当大哥替他高兴,这咱们自己的事,我招呼客人,你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和秀英。”
赵老太听着老大这么说,还是第一次从他嘴里听到句人话。
很快天就亮了,王秀英和刘艳先在厨房里做一大锅粥,先垫吧一口,接完新娘子,中午好好在吃顿。
林国贵的房间,在国霞、国英的帮忙下,布置得满堂光彩。
上面挂着纵横交错的拉花,像蜘蛛网一样,玻璃上贴着大红喜字,林家大门口的门框上,贴着一副提前买好的对联。
上联是“珠联璧合两家亲”,下联是“玉缘巧结龙凤配”,横批“龙凤呈祥”。
这些都是老三用浆糊贴好的。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国贵和老三,以及周边的发小都聚集在门口,随后上了车去接新娘子。
头车的前机盖上贴着大红喜字,两边的反光镜上都系着彩带,随着车辆发动,一支接亲队伍朝着孙家村赶去,噼里啪啦的声响伴随着众人的喜悦,回荡在接亲的路上。
在头车前面还有一辆车拉着摄像师傅,举起手中的器材,照着林国贵。
他坐在车里,今天他穿着鲜亮的衬衫,胸口别着写有“新郎”二字的胸花,头发打了摩丝,还系着领带,手里拿着一束塑料花。
林国贵望着窗外,心咚咚咚地跳着,没想到自己真的要结婚了,更想快点到孙家村,早点把慧茹接回家。
而赵老太的院子里,除了涌入周边的邻居,还有她娘家那头的亲戚,巷子里面停了好多的自行车。
平时宽阔的院子,这一下变得拥挤起来,林家已经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老太太今天也换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当喜婆婆。
张婶道,“我说什么来着,这缘分该来的你挡都挡不住。”
赵老太笑的合不拢嘴,这还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国贵就成家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况且,自己对这个儿媳妇打心里面很满意。
孙家村今天也格外热闹。
左邻右舍都知道孙大炮的闺女要出嫁,而且嫁的是城里人,婆家还出了一万多块钱彩礼,不少人都想来看看热闹,也有很多人来帮忙。
孙大炮那土垛的院子里挤满了人,有些妇女拉着孩子,老奶奶拄着拐棍身后跟着自家都土狗,站在墙外,看着里面的场景。
院墙并不高,院子里摆放的都是慧茹陪嫁的嫁妆,有上菱冰箱立在地上,上面贴着大红喜字,还有红色的洗脸盆、热水瓶、二十几条棉被、毛毯,它们被放在板床上,也系着红色的彩带,
此外还有电视机、缝纫机、一套组合柜和沙发。
孙大炮把部分彩礼钱都用来买了嫁妆,还留了一部分给女儿。
他今天也换了一套新衣服,手里拿着烟到处散,和人家有说有笑的。
孙慧茹坐在自己的房间里,一旁的刘翠娥交代道,“这今天嫁过去就是大人了,以后到婆家要注意,夫妻间吵个架拌个嘴都是正常的,好好过日子,不要使你的小性子,有什么事跟妈说。”
说着刘翠娥就红了眼眶,她有些舍不得。
孙慧茹眼中也噙着泪花,这个家虽然破旧,却是生她养她的地方。
家里的一切摆设,一草一物都在熟悉不过了,等一下走了后,就不能和从前一样了。
咚咚咚,几声敲门声传来。
刘翠娥擦了擦眼泪,“你看我,大喜的日子在这哭上了,行了你别哭了,等会那头该来人了,我出去招呼人了。”
门打开以后,不少同村的女孩一起过来看她。
孙慧茹今天穿着一套粉色的婚纱,头上戴着配套的粉色头纱和珠花,头发前的柳海吹高偏向一侧。
画着柳叶眉,面如堆雪,经过这么一打扮,她看上去比平时让人眼前一亮。
她坐在床头,周围几个同龄的女孩子和她说着话,只等着时间一到,林国贵来接她。
其中一个同村的女孩说:“慧茹,真羡慕你能嫁到城里,等你嫁过去,有合适的也给我介绍一个吧。”
慧茹笑着答应:“好啊。”
她的话刚说完,院里面突然骚动起来,就听见有人说:“车队来了,已经进入村口了。”
此时的慧茹打扮得明艳动人,屋里亮着白炽灯,光线照在她脸上,显得五官格外立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