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凯那记石破天惊的压哨三分绝杀,仿佛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点燃了整个篮球世界的热情。当篮球带着完美的弧线穿过篮网的刹那,达拉斯美航中心陷入了一片死寂,唯有火箭队替补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绝杀!林凯绝杀了比赛!解说员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在比赛还剩0.8秒时,林凯接球转身出手,球进了!火箭队以98比97险胜小牛,将系列赛大比分改写为2比0!
这一记绝杀不仅改写了比赛结果,更在联盟中掀起了滔天巨浪。各大体育媒体的头版头条都被林凯绝杀火箭客场再下一城等标题占据。林凯的社交媒体账号在一夜之间暴涨数十万粉丝,他的名字与关键先生冷血杀手等称号紧密相连。
然而,在这片赞誉的海洋中,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动。在达拉斯当地的体育论坛和广播节目中,质疑的声音开始蔓延。
德克在关键时刻在哪里?
当球队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为什么选择传球?
这就是我们的领袖?一个不敢在关键时刻承担责任的球员?
这些质疑声如同瘟疫般扩散,很快就被一些全国性的体育媒体转载报道。这个刺耳的词汇,又一次被贴在了德克·诺维茨基的身上。
《达拉斯晨报》的专栏作家在文章中写道:当林凯毫不犹豫地投出那记绝杀球时,德克在哪里?他本可以在最后时刻要求单打,但他选择了传球。这就是超级巨星和普通全明星的区别。
这些批评声浪在达拉斯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第二天清晨,当小牛队的大巴驶向训练馆时,几个激进的球迷举着写有德克,请硬起来!的标语,站在训练馆外高声呼喊。
训练馆内的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德克·诺维茨基提前两个小时就来到了球场,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球馆里加练。他的每一次投篮都带着一股狠劲,篮球砸在地板上的声音在寂静的球馆里格外响亮。
砰!砰!砰!
篮球一次次精准地落入网窝,但那声音中却透着压抑的愤怒。
主教练艾弗里·约翰逊站在场边,双臂交叉在胸前,默默注视着爱徒的训练。他没有出声打扰,因为他知道,有些怒火必须由球员自己消化,然后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让他发泄吧。约翰逊对助教低声说道,这些批评会让他变得更强大。
球队老板马克·库班也罕见地一大早就出现在训练馆。他径直走向诺维茨基,用力拍了拍他的后背。
别让那些噪音影响你,德克。库班的语气坚定,我们都知道你是什么级别的球员。下一场,用行动让他们闭嘴。
诺维茨基停下手中的训练,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他的眼神中燃烧着从未有过的火焰:他们说我软?很好。我会让他们看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强硬。
与此同时,在休斯顿,欢乐的气氛几乎要淹没整座城市。火箭队带着2-0的领先优势回到主场,球迷们已经开始憧憬着总决赛的场景。
再赢两场!进军总决赛!这样的标语在休斯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然而,在火箭队的训练馆里,杰夫·范甘迪教练却在给球员们泼冷水。
收起你们的笑容!范甘迪在训练前的会议上严厉地说道,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一支被逼到绝境的球队是最危险的,而一个被激怒的德克·诺维茨基更是可怕。
范甘迪在白板上画着战术图,语气凝重:他们会在G3展开疯狂的反扑。我们必须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林,你要特别注意,德克一定会想要证明自己。
林凯认真地点了点头。通过【能量感知】的能力,他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来自达拉斯的那股压抑的能量,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我们必须保持专注。林凯对队友们说,德克是联盟最好的得分手之一,当他被激怒时,他的表现会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姚明也表示赞同:我们需要在内线给他施加更大的压力,不能让他舒服地接球和出手。
训练结束后,林凯独自加练。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前两场比赛的片段,特别是诺维茨基在关键时刻的表现。他能感觉到,下一场比赛将会是完全不同的对决。
当天晚上,林凯接到安妮打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那端的安妮显得忧心忡忡。
我看到了那些对德克的批评,安妮说道,这让我很担心。一个被激怒的超级球星,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林凯叹了口气:你说得对。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迎接挑战。
安妮温柔地说:我相信你和球队已经做好了准备。只是...要小心,好吗?
挂断电话后,林凯久久不能入睡。他的心中既有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的期待,也有一丝隐隐的不安。诺维茨基那双在G2赛后充满怒火的眼睛,始终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第二天,G3的比赛日终于到来。
休斯顿丰田中心早早就被热情的球迷填满。红色的球衣汇成一片海洋,Lets go Rockets!的呐喊声震耳欲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