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馆里的热气还没散尽,我和田馨并肩走出店门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街边的路灯次第亮起,暖黄的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田馨手里拎着打包的辣子鸡,她说我没吃够,要带回去当夜宵,另一只手被我轻轻牵着,指尖传来的温度让我心里格外踏实。
“时间不早了,我送你回去吧。”我看了眼手机,已经晚上八点半,想起她新租的房子还有些距离,赶紧提议。
田馨点点头,笑着说:“好呀,正好跟你说说我那屋子附近的情况,楼下有个特别热闹的菜市场,早上买新鲜蔬菜特别方便。”
我们走到公交站,等车的时候,田馨絮絮叨叨地跟我讲新租房的细节:“我住三楼,阳台朝东,早上能晒到太阳,我把你送的多肉放在窗台上了,肯定能长特别好。对了,楼下还有个24小时便利店,晚上饿了也能买吃的,比以前那个老小区方便多了。”
我认真听着,偶尔应一句,心里的石头渐渐落地。
之前她住的老小区在巷子里,晚上路灯暗,我总担心她下班晚了不安全。现在新住处不仅离上班地方近,周围商业氛围浓,人来人往也热闹,以后不用再为她的安全操心了。
公交很快就到了,我们上了车,找了个后排靠窗的位置坐下。
晚上的公交不挤,车厢里很安静,只有报站声和偶尔的咳嗽声。
田馨靠在窗边,看着外面的夜景,手指轻轻划着车窗玻璃,突然转头问我:“你以前在扶轮厂上班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出来玩?”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没有,一个人也不知道干些啥,下班了基本都呆在宿舍。”
想起在扶轮厂的日子,有辛苦,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成长,正是在那里,我学会了机械调试,认识了师父,也慢慢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技术工人。
“那……我们能不能去扶轮厂那边转一转呀?”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心里的想法,“虽然以前有不好的回忆,但那里毕竟是我真正开始懂事、开始蜕变的地方,想带你去看看。”
田馨眼睛一亮,立刻点头:“好呀!我还从来没去过你以前上班的地方呢,正好想看看是什么样的。”
公交到田馨租房附近的站台时,我们没有下车,而是继续坐了两站,到了扶轮厂附近的路口。
下了车,晚风带着老厂区特有的机器铁锈味吹过来,熟悉又陌生。
扶轮厂的大门还是老样子,门口的传达室亮着灯,隐约能看到里面坐着的保安。
我们沿着厂门口的小路慢慢走,路边的梧桐树比我离开的时候更粗了些,树叶在路灯下沙沙作响。
“以前我每天早上都在这棵树下买早点,”我指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笑着跟田馨说,“卖早点的阿姨人特别好,知道我爱吃咸菜包,每次都会多给我装两袋咸菜。”
田馨跟着我停下脚步,抬头看着梧桐树,笑着说:“听起来就很温暖,那阿姨现在还在这儿吗?”
我摇摇头:“我离开的时候,阿姨说要回老家带孙子,应该不在了。不过有时候想想,那时候虽然工资不高,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但心里特别踏实,每天就想着把活儿干好,能多学点开机器的技巧。”
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到以前车间的地方,我停下了脚步,透过护栏往里看,车间里已经没人了,只有几盏应急灯亮着,透过窗户能看到里面摆放整齐的机器,蒙着一层薄灰。“
以前我就在这个车间上班,”我指着靠窗的一个操作台,“师父经常站在那个位置教我调试零件,他总说‘干活要走心,不能马虎’,现在我每次调试机器,都会想起他说的话。”
提到师父,田馨的脚步慢了些,轻声问:“你师父现在在老家还好吗?你上次说他要照顾奶奶,还会去师娘坟前看看。”
我点点头,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上次打电话,师父说他和奶奶身体挺好的,他还说等我们年底有空,让我们去老家玩,他给我们做师娘以前最拿手的红烧肉。”
“那太好了!”田馨眼睛一亮,“等年底放假了,咱们一起去看师父吧,我还没见过他呢,想当面谢谢他,教出你这么好的徒弟。”田馨调皮的伴着鬼脸,我将她的手用力握了握,真想现在就带着她去看望师傅。
我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期待,想象着年底带着田馨去师父老家,师父笑着迎接我们,奶奶在院子里摘青菜,我们一起吃红烧肉,一起聊厂里的趣事,那一定是很幸福的场景。
我们沿着小路慢慢走,又聊到了和夏天那次去她们店里吃饭的事。
田馨说夏天这个名字起的真好,让人一听就能记住。
然后又说到季节,她说一年四季中她最喜欢的就是夏季,能吃上最喜欢吃西瓜,小时候妈妈总把西瓜放在井里冰着,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西瓜、看星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