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宁小心翼翼地握着方向盘,在西郊乡间小道上缓慢爬行,老旧的大众车底盘不时发出沉闷的刮擦声。
副驾驶上,老刑警顾宇航身体微微陷在泛白的座椅里,手里摊开一张皱巴巴的西郊地图。
地图上,几处用红色油性笔圈画的地方格外显眼,旁边还标注着潦草的小字和日期。
他眉头微锁,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地图边缘。
车厢里弥漫着一股难以驱散的气味。
尽管方宁一上车就摇下了车窗,尽管窗外的风不停灌入,但那混合了长久霉味、陈年汗渍和深沉尼古丁烟熏的气息,仿佛已经渗进了车内的每一寸空间。
方宁每次呼吸,都感觉那股味道顺着鼻腔往肺里钻。
她前两天还在局里档案室,跟着何佳雯翻看堆积如山的旧卷宗,试图从故纸堆里寻找与失踪案相关的蛛丝马迹。
两天下来,只看得头晕眼花,颈椎僵硬;实在熬不住,她才鼓起勇气向队长郭峰申请加入外勤排查。
郭峰明显对她这种临阵脱逃有点不满,但看着她脸上的黑眼圈,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挥挥手算是同意了。
大概在他心里,这种刚出校门的雏儿,档案室都待不住,外勤又能指望上多大用场?
本来,熟悉西郊地形的孙明浩是最佳人选。
但郭峰考虑到这次失踪案背后可能牵扯到凶残的器官贩卖团伙,危险性陡增,孙明浩毕竟还年轻,那股子热血还没冷透。
思虑再三,郭峰还是把方宁塞给了老成持重、经验丰富的顾宇航。
方宁一大早就跟着顾宇航出发了。
一个上午,他们已经跑了一个村子,查了三个废品回收站,还走访了两家位置偏僻的小工厂。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
此刻,日头渐高,方宁的胃开始发出轻微的抗议。
她的视线忍不住飘向后座,那里放着一个半透明的塑料袋,里面是几个干瘪的面包和几瓶矿泉水。
她在心里暗暗祈祷:这应该…不是我们今天的午饭吧?
前方出现一个丁字路口,红绿灯孤零零地立在空旷的田野边。
方宁缓缓停下车,趁着等红灯的空隙,她将头尽量探出窗外,深深吸了一口田野间带着泥土和青草气息的空气,试图冲淡鼻腔里怪味。
然后才扭过头问道:“顾哥,接下来往哪边?走哪条路?”
顾宇航的目光依旧黏在地图上,头也没抬,只含糊地应了一声:“都行。”
“啊?”方宁愣住了,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这让她怎么选?她求助地看向顾宇航,对方却完全没有要补充的意思。
方宁只好硬着头皮试探着道:“顾哥,您还是指个方向吧,我怕我走岔了。”
“唔…”顾宇航终于从地图上抬起眼皮,随意地扫了眼前方的两条岔路,下巴朝正前方扬了扬,“直走吧。”
说完,他熟练地从口袋里摸出烟盒,抖出一根叼在嘴上,“啪嗒”一声点燃,深深吸了一口,灰白的烟雾立刻在并不宽敞的车厢里弥漫开来,与本就难闻的气味进一步融合。
“小方啊,”顾宇航吐出一口烟圈,目光投向窗外飞速掠过的田埂,声音带着一种过来人的平淡。
“你刚参加工作,有些门道还不清楚。其实前两天,小孙就跟我私下聊过。”他顿了顿,“西郊这一片,他早就带着人筛过一遍了。有些他觉得可疑的地方,像那些犄角旮旯的出租屋、废弃厂房、河边窝棚,他甚至翻来覆去查了两遍、三遍!”
他弹了弹烟灰:“结果呢?屁都没有。你知道为什么郭队还非要把我们俩也派出来,在这片地上再犁一遍吗?”
方宁握着方向盘,目视前方,心里有些茫然,老老实实回答:“呃…我不知道,顾哥。”
“你知道现代刑侦,破案率看着比以前高了不少,靠的是什么吗?”顾宇航没回头,像是在考校她。
这个方宁在警校学过,立刻回答:“科技发达!有信息支持!天网、大数据、DNA比对这些。”
“嗯,课本背得挺熟。”顾宇航的语气听不出是褒是贬,但方宁知道,这绝不是表扬。
但她一个实习生,哪敢有意见?只能默默听着。
“信息支持!”顾宇航加重了语气重复道,“这才是关键,可你看看咱们手里这案子。”
他摇了摇头,“时间太久了!从家属报案,到我们正式立案介入,拖拖拉拉快一个月了!没有第一现场,没有目击者,不知道作案动机,唯一算得上的线索,就是那点模糊得连人脸都看不清的监控影像,有跟没有一个样!”
“最要命的是,从手法看,对方相当专业,反侦查意识很强。”
他猛吸一口烟,然后狠狠地将烟蒂摁灭在车载烟灰缸里,发出“滋”的一声轻响:“这种情况,还指望我们靠着两个人、两只眼睛,在这茫茫西郊把人给‘筛’出来?那不是痴人说梦是什么?”
他侧过头,看着方宁年轻紧绷的侧脸,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现实感,“一个月,兔子都能跑出省了,何况是活生生的人?早他妈不知道跑哪个旮旯里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