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伏的天,闷热得如同一个大蒸笼,连傍晚时分也透不出一丝凉风。
御花园西北角有一片不小的荷塘,此时荷花盛开,莲叶接天,倒是这酷暑中难得的清凉去处。
这日午后,风还算轻柔,泠雪在承乾宫窝了几日,嫌宫里闷得慌,便只带了琥珀一人,摇着团扇,信步往荷塘走去。
她穿着极浅的月白夏布衫裙,乌发松松绾着,簪了朵新鲜的玉簪花,通身上下再无多余饰物,看着清爽又闲适。
刚走近荷塘边的六角亭,就听见一阵细碎的说话声。亭子里坐着三人,正是甄嬛、沈眉庄和安陵容。她们似乎也是来此纳凉的,正围坐在石桌旁,桌上放着针线篮子,像是在讨论绣样。
泠雪脚步顿了顿,正想绕道而行,免得打扰了小姑娘们说话,亭子里眼尖的沈眉庄却已经看到了她,连忙起身,甄嬛和安陵容也紧跟着站了起来。
“臣妾给昭贵妃娘娘请安。”
三人齐声行礼,姿态恭敬。
泠雪见避不开了,便摇着扇子走到亭前,目光在三人身上扫过,脸上带着惯常的慵懒浅笑:
“都起来吧。大热天的,本宫随意走走,倒扰了你们的雅兴了。”
她说着走进亭中,看向她们:
“本宫也是来躲个清静,没想到碰上了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沈眉庄最为沉稳,上前一步,恭敬回道:
“回娘娘的话,臣妾等见今日稍有凉风,便相约来此赏荷,顺便切磋一下绣工,让娘娘见笑了。”
泠雪目光落在石桌的绣绷上,上面是一幅未完成的并蒂莲图,针脚细密,点了点头:
“绣得不错,是沈贵人的手艺吧?端庄大气。”
沈眉庄微微躬身:
“娘娘谬赞了。”
泠雪又看向甄嬛,甄嬛今日穿了一身水绿色的纱裙,衬得肤白如雪,灵秀逼人。
泠雪唇角弯了弯:
“甄常在气色不错,这荷塘边的景致,倒是很衬你。”
甄嬛心头一跳,连忙垂首:
“谢娘娘夸奖,臣妾不敢当。”
她总觉得这位昭贵妃让她有种挥之不去的困惑又警惕的感觉,那双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
最后,泠雪的目光落在了安陵容身上。安陵容今日穿得依旧素净,是一身浅藕荷色的衣服,低着头。
“安答应,”
泠雪的声音不自觉地放柔了些。
“抬起头来让本宫瞧瞧。”
安陵容小心翼翼地抬起头,露出那张清秀的小脸,在抬眼的瞬间,目光触及泠雪未施粉黛却精致动人的脸庞,整个人僵住了。
像、太像了……
妆容可以使五官看起来不同,但她的神韵,还有唇角似笑非笑的弧度……
与她在选秀时为她解围的季明月几乎重合。
她的心跳骤然加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泠雪,连基本的礼仪都忘了,只是傻傻地站着。
沈眉庄和甄嬛都察觉到了安陵容的失态,甄嬛悄悄拉了下她的衣袖,安陵容这才回过神,意识到自己僭越,慌忙低下头:
“臣妾、臣妾失仪,请娘娘恕罪。”
泠雪将她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了然。她非但没有怪罪,反而走近两步,目光落在安陵容身上,语气比平时更温和了几分:
“无妨。本宫看过安答应的绣品,针线活是下了功夫的。你有这份静气和手艺很好。”
她的声音清越柔和,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安陵容没想到贵妃娘娘竟会出言夸赞,顿时受宠若惊:
“谢谢娘娘夸奖,臣妾手拙……”
“不必妄自菲薄。”
泠雪打断她,语气温和:
“本宫瞧着就很好。性子静,手又巧,比那些咋咋呼呼的强多了。”
沈眉庄马上帮安陵容说话:
“陵容妹妹的绣工确是细致,臣妾也常向她请教呢。”
泠雪点点头,不再多言,转而看向亭外的荷塘,淡淡道:
“这景致不错,你们继续吧,本宫歇会儿就走。”
三人哪敢真继续,只得恭敬地侍立在一旁。亭内一时安静下来,只闻风吹荷叶的沙沙声和远处的蝉鸣。
安陵容偷偷抬眼,飞快地觑了一眼倚在栏边、神情淡漠地望着荷塘的昭贵妃。
就在这时,亭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和苏培盛熟悉的通传声:
“皇上驾到——!”
亭内众人皆是一惊,连忙行礼迎驾。
胤禛穿着一身明黄色常服,信步走来,看到亭子里的情形,眉头微挑:
“都起来吧。倒是巧了,你们几个都在。”
胤禛目光掠过甄嬛三人,便径直走向亭中的泠雪。
“这么热的天,怎么跑这来了?”
胤禛走到泠雪身边,很自然地拿起她放在一旁的团扇,替她扇着风,语气带着显而易见的亲昵和关切。
泠雪懒洋洋地抬眼看他:
“在屋里闷得慌,出来透透气。皇上不也来了?”
胤禛无奈地笑了笑:
“朕是批折子批得头晕,出来走走。你倒好,躲这享清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