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 第470章 带王子来访协会

门外,夜风掠过酒楼飞檐,带走最后一丝酒气。

远处城主府的灯火次第熄灭,唯有白狼徽在月光下静静闪耀,守护着这座城池,也守护着那位初来乍到、却已沉醉在燕赵风物中的王子。

夜,终于安静了。

夜已三更,城主府后院仍亮着一点暖黄的灯火。

窗棂半掩,烛影摇红,映出案几上一只未合盖的针线篮——

里头搁着一件做了一半的锦袍,袖口绣着白狼纹,针脚细密,却显然停工许久。

李方清轻手轻脚推门而入,身上还带着夜风的凉意。

他刚褪下披风,里间的珠帘便被挑起——易雨璇披一件素色外衫,发髻松散,眸中带着惺忪睡意,却在看见他的瞬间亮起微光。

“回来了?”

她声音很轻,像怕惊碎夜色,目光却上上下下把他打量个遍,确认没有伤,才悄悄松了口气。

李方清心头一暖,又酸,伸手想抱,却在指尖碰到她肩头时顿住——

自己衣摆沾了尘与夜露,怕凉着她。

易雨璇却主动靠前,额头抵在他肩窝,声音闷闷地传出来:

“一去这么久,连封书信都懒得写?”

“抱歉。”

他嗓音低哑,手掌覆在她发顶,指腹触到微凉的发丝,

“王城事务繁杂,我又想赶在夏收前回来……倒让你苦等。”

易雨璇摇摇头,从他怀里抬眸,眼底没有埋怨,只有理解:

“我知你想把每件事都办妥。

只是夜里听见更鼓,总担心你吃不好、睡不饱。”

她抬手,替他解下腰间束带,动作轻车熟路,

“热水备好了,先去洗洗,有什么话,明日再说。”

李方清握住她手腕,指腹摩挲那因久握针线而磨出的薄茧,心口发烫。

他低声道:

“雨璇,谢谢你。”

易雨璇浅浅一笑,推他往浴房走:

“谢什么?你我之间,不必这个字。”

烛火被夜风吹得晃了晃,两道影子交叠在一起,一个沾着风尘,一个带着家的暖香,在静谧的卧房里,悄悄融成了一体。

窗外,更鼓三声,白狼旗角轻轻拍击旗杆,像在为归来的主人,守护这一室安宁。

清晨的燕赵城,薄雾缭绕,瓦檐上残存几滴夜雨。

酒楼长廊静极,只听得楼下灶间起火的噼啪声。

李方清一袭青衫,腰悬白狼佩,负手立在王子门前,身影被廊灯拉得老长——像一柄收在鞘中的剑,安静却锋利。

门轴轻响,林浩推门而出。

金冠未戴,墨发微湿,脸上还带着晨水的清爽。

他一见李方清,愣了愣,旋即笑起:

“伯爵怎的亲自守门?”

“殿下初到,臣自然做一回更夫。”

李方清含笑欠身,目光往下一扫,见王子靴底沾着水迹,便知他已洗漱毕。

“早间风凉,殿下莫贪早,且随臣去个地方。”

话音落,他抬手示意,亲卫已牵来两匹骏马。

晨雾中,蹄声轻疾,穿街过巷,直奔城东。

拐过最后一道弯,雾气忽被一片喧闹冲散——

工匠协会广场豁然出现。

门前,一座临时搭起的竹木高台,檐口悬着红绸与铜铃;

晨风一过,铃舌相撞,清越之声远远荡开。

台下,早聚满工匠与百姓,铁锤、木尺、漆桶、织梭,各色工具在阳光下闪着温润光泽。

鲁班、陈潢、李春、郑国四人一字排开,立于台口。

皆着工服,却浆洗得挺括,胸前绣着小小白狼徽,见王子驾临,同时躬身——

“燕赵工匠协会,恭迎大王子殿下!”

鲁班手里托着一具尺许长的木构车模型,齿轮咬合,可转可停;

陈潢捧一只透明琉璃水盘,盘中细沙划出河道曲线;

李春则高举一段拱桥肋木,弧度优雅,似新月摘入掌心;

郑国更直接,抬手示意身后——

两架新造水车正缓缓转动,将清泉水扬起银白水帘,在晨光里映出一弯小小彩虹。

林浩眸光一亮,翻身下马,不待李方清介绍,已快步上前,指尖轻触水车叶片,又俯身细看鲁班手中模型,忍不住赞叹:

“巧夺天工!”

鲁班躬身,声音沉稳却带着工匠特有的自豪:

“殿下,此水车一夜可灌田三百亩;

此模型,乃臣等所拟‘齿轮传动桥’,若得允可,明年春便可在采菊城河道试建。”

陈潢双手奉上琉璃水盘,细沙随水流勾勒出新的运河走向:

“此盘内为‘引泉入田’新渠图,可减三成水力损耗。”

李春郑国亦依次献技。

林浩听得入神,不时发问,眉宇间光彩越来越盛,竟忘了晨风微凉。

李方清立在一旁,目光掠过王子与工匠,眼底掠过一丝欣慰——这一锤一凿、一尺一线,才是燕赵真正的脊梁。

他抬眼望向远处初升朝阳,薄雾散尽,城廓轮廓镀上金边,像一幅正在铺展的宏伟图卷。

晨光照在台上,也照在台下无数双满是希冀的眼睛里。

齿轮轻转,水车潺潺,鲁班的声音随风回荡:

“殿下,燕赵之地,不缺金玉,不缺粮棉,只缺一双看见匠心的眼睛。

今日您到此,便是给所有工匠,点了一盏长明灯。”

林浩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眸中倒映着旋转的水轮与闪亮的齿轮,仿佛已看见这片土地更远的未来。

他抬手,郑重接过那只小小齿轮模型,朗声道:

“长明灯,本王子与诸位一起守护!”

掌声、欢呼声、铁锤敲击声,汇成一条奔腾的河,冲向初升的朝阳。

日影西斜,燕赵城东南角,一片白墙青瓦的院落连绵成片,门楣上悬着金字匾额——“纺织协会”。

院内桑树成排,风过处,叶片沙沙作响,似在低声诉说丝帛的起源。

黄道婆与嫘祖并肩立于织室前,一老一少,一沉稳一灵动。

黄道婆银发高挽,手摇脚踏纺车,吱吱声中,素白纱线如瀑;

嫘祖则示范缫丝,玉指轻拨,蚕茧在沸水中旋转,抽出极细银丝,阳光下几近透明。

“殿下请看,”

嫘祖将新织成的一段绫罗双手奉上,锦面泛着水波般光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