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 第339章 教育规划

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第339章 教育规划

作者:伊思孟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16 09:11:05

李方清低头看她,喉结动了动,像有什么滚烫的东西要从胸口溢出来。

他伸手覆在她微凉的手背上,声音低得仿佛怕惊动夜色:

“那我从最北边的那条河说起……”

于是,风把他们的影子吹得长长的,像两条并行的河,一条叫燕赵,一条叫归途。

夕阳把最后一抹橘金涂在学堂的青砖墙头,檐下风铃叮当,像是谁在轻轻翻页。

李方清站在低矮的木栅门前,指尖摩挲着那块写着“初级学堂”四个漆字的木牌,声音混着书声与蝉鸣:

“领地日长,人丁日繁,孩子们像雨后麦苗一样齐刷刷往上窜。

旧的课桌、旧的章程,都得重新量一量身段了。”

易雨璇微微踮脚,透过窗棂望见里头十几个孩子正摇头晃脑背《千字文》,她眼底浮起柔软的回忆:

“在我们原先的世界里,大学堂像河网一样铺到每座城,人人伸手就能碰到书本。

如今我们虽只是一隅小领地,却也不能让孩子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李方清点头,目光穿过院中那株老槐树斑驳的树影:

“哪怕眼下只能开蒙,也要给他们留一条通往高处的路。

识字、算学、农桑、工匠、兵法……

每一门技艺,都是一粒种子,撒得越早,将来收得越多。”

易雨璇弯唇,指尖轻碰他袖口:

“那就从添课桌、请良师做起,再慢慢添设进阶学堂。

让今日背着小布包蹦跳进门的孩童,有朝一日能背着图纸、律法、药箱,走到更远的天下去。”

李方清听完,眼底那抹笑意像被晨曦点燃的烛火,一点点亮起来,带着久违的亲切与恍然:

“小学……这称呼,倒真把记忆里的铃声、课桌和粉笔灰都一并唤回来了。”

易雨璇轻轻点头,指尖在空气里描出一幅看不见的地图:

“三个镇子,每个村子都要有一个初级学堂,像种子撒进田野。

清晨,第一缕炊烟升起时,读书声也随之飘荡——

先教横平竖直,再教加减乘除;先背‘天地玄黄’,再唱‘燕赵是我家’。

让孩子们在田埂边、桑树下、河埠头,就把‘领地荣辱’四个字刻进骨子里,就像把一颗小星子镶进夜空,日后走到哪里都亮着。”

她顿了顿,声音轻快得像檐角被风拨动的风铃:

“等他们背着小布包、踏着露水长到十二三岁,便像春燕离巢,飞向镇上的中级学堂。

那时候,不再是一口大锅煮百样菜,而是十灶小炉各烹一味。

手巧的,去鲁班工坊学榫卯机关,听木屑与墨斗齐鸣;

心细的,进黄道婆织坊学染织挑花,让彩丝在指尖开出牡丹;

肯钻研的,跟张仪学筹算与纵横术,在沙盘上演天下商路;

身体壮的,随许褚练弓马,把臂力与胆识都磨得雪亮。

文化课依旧——《九章》要学,《国策》要读,却要加上‘如何算一条运河的盈亏’、‘如何写一封打动西域胡商的契书’,让书上的字句长出脚来,能走到真正的山河里去。”

李方清仿佛已经看见:

傍晚的霞光里,一群少年扛着自制的小弩、抱着织到一半的流云锦。

从学堂的青石台阶一路跑到田埂上,汗珠在额前闪光,笑声惊起白鹭。

他低声补了一句:

“再往后,若真有人才冒出尖,咱们就办高等学堂——

请天下名师,设天文、地理、兵韬、医理、织造、商律诸科,把燕赵的旗子插到更远的天地去。

到那时,学堂的钟声不仅响在镇头,还要响彻整条商路、整片边疆。”

易雨璇侧过脸,眸子里映着灯火与远处的青山:

“让每一级学堂,像一级级台阶,把孩子们从田埂送上云端,也把燕赵的名字,一寸寸送到天下人的耳边。”

李方清手指轻敲桌面,像在敲一段缓慢却坚定的鼓点:

“中级学堂十六岁结业,便算成人,可领工牌、进作坊、入军伍、下田畊。

但人各有高低,不可一刀切——总要再筛一次。”

易雨璇点头,鬓边碎发随动作轻晃:

“正是。有人结业即能上手,便放他们去历练;

可也有人火候未到,需再留一年两年,把技艺磨到锋刃——

这便是我们旧日说的‘延迟毕业’。

学堂不收额外学费,只收他们的勤勉。”

李方清微微前倾,眼里闪出猎人般的亮光:

“若天赋更高、胃口更大呢?”

易雨璇莞尔,指尖在案上画了一个上挑的弧:

“那便是高级学堂存在的意义。

中级结业后,再经一次严选——或精于茶桑、能辨土壤毫厘之异;

或通晓政务、可执笔安民;

或擅机关、可改良水车织机——这些人便进高级学堂。

茶农可学育芽配土之秘,药农可研新方奇谱,吏才可习律法度支,工匠可攻冶铸榫卯。

学制三年、五年不等,结业之日,授紫铜徽章,许他们佩剑或执笏,成为领地的脊梁。”

她停了一瞬,目光穿过窗棂,望向远处起伏的麦浪:

“那时,田埂间走的不再只是庄稼汉,还有能改良种子的茶博士;

公堂上坐的不再只是旧吏,而是真正懂民生、会算盘的政务郎。

燕赵的学堂,便像一座层层拔高的塔,把最亮的星子送上最高的天空。”

夜像一匹刚染好的靛青绸,从镇口一直铺到领主住宅的檐下。

灯火一盏一盏亮起,却并不刺眼,倒像是谁把星子摘下来,安在了每一户人家的窗棂里。

李方清与易雨璇并肩而行,步子不急不缓,仿佛脚下的青石板也懂得让路,悄悄把一天的喧闹都收进了缝隙。

风从河埠头吹来,带着白日里晒过的芦苇香,又掺了一点糖炒栗子的暖甜。

易雨璇把披风往肩上拢了拢,指尖无意间碰到李方清的袖口。

他便顺势牵住那只手,掌心相扣的温度在微凉的夜里显得格外分明。

远处,学堂最后一盏灯笼也熄了。

孩子们散学回家的脚步声早已融进犬吠与更鼓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