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 第154章 安顿新村民

杨溥早已等候在村口,望着李方清带回的一大队人马,眼神复杂。

他深知领主为扩充领地人口煞费苦心,可一百五十号人实在太多,安置棘手。

目送众人渐行渐近,杨溥脑海飞速运转。

首当其冲是粮食,一百五十人每日消耗可观。

他得赶紧盘查粮仓,算清余粮能撑多久,提前谋划采购,不然冬日未过,饥荒就至。

接着是住所,村内空房匮乏,远不够新村民栖身。

杨溥思忖,得马上召集工匠,砍伐木材、烧制砖瓦,扩建房屋。

同时,布局得合理,避免新旧村民逼仄而居,不然矛盾一触即发。

饮水也是隐患。

村中水井有限,人口倍增后,供水定然紧张。

他打算逐一检查水井,评估是否要新挖水井,保障饮水安全,不然饮水短缺,日常难以为继。

耕地更待重划。

要给新村民分地,使其自给自足。

还得安排老村民传授耕种经验,助力提高产量,让众人生活有着落。

治安亦不容忽视。

人口膨胀,管理难度攀升。

杨溥琢磨加强巡逻,甚至组建专业治安队,维护秩序,确保一方安宁。

此外,新旧村民融合关键。

他计划召开村民大会,向老村民坦陈情况,争取理解包容,避免冲突。

还拟组织几场活动,让大家增进了解,和睦共处。

经仔细思量,杨溥有了主意。

“杨大人,这是我在路上遇见的林悦心小姐和她的随从陈贵;还有我在青兰城中遇见的人才陆羽他非常擅长茶艺。”

李方清向杨溥介绍自己带回燕赵村的外宾。

“还有这150名平民,他们饥寒交迫,村子里边已经没有余粮。”

杨溥拱手施礼后说道:“主公,这批新子民可先安置一些到领地其他村庄,羊村、牛村、稻村和铁村都可分流一部分人。

如此既分散人口压力,又能让新子民熟悉不同环境,更好地融入领地生活。”

杨溥立刻给出自己的建议。

然而李方清微微一笑,说道:

“山人自有妙计,你先将这几位外宾带到我的住宅当中。”

李方清对杨溥嘱咐说。

看着杨溥带陆羽和林悦心远去,李方清便打开系统界面在建筑栏中,点击建造许多民居。

“叮,是否建造民居?”

“叮,是否建造民居?”

“叮,是否建造民居?”

……

不一会,在新子民们的惊讶眼神当中,燕赵村的周围“长”出了许多民居。

然而这也消耗了燕赵村一半的木材和石料。

还好燕赵村在部落时期积攒的物资比较丰富。

“燕赵男爵发威显神迹!”

“男爵大人万岁。”

……

看见李方清的神奇操作,变出了足够新子民们居住的民居。

新村民们恭敬地向李方清跪拜。

“诸位快快请起,我们燕赵领地可不兴这一套。”

李方清和李存孝连忙扶起跪在地上的新子民们。

“你们先随引导的村民去你们的新民居休息,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叫你们。”

李方清对着新子民们说道。

接着他挥挥手李存孝和围观的老村民们上前引导新子民到民居当中。

“来来来,我帮你拿包袱。”

“这是谁家的孩子呀?这么可爱。”

“多谢你们了。”

“还客气什么以后我们都是一家人了。”

……

新旧的村民们和和气气互帮互助。

李方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李方清查看系统领主界面当中,燕赵村已经达到400人了。

而且李方清看到在系统建筑栏当中有“食堂”建筑。

但是他目前还不能建造,因为限制要求是领地等级达到中型村庄。

“叮,是否升级为中型村庄:

人数≥400(符合)

拥有一座特色建筑(符合)

领主住宅为终极土石屋(符合)”

“是。”

“恭喜领主李方清升级为中型村庄。”

“待遇1:领主李方清所有属性加10点。”

“待遇2:领地内所有子民体力值和生命值加5点。”

“待遇3:解锁部分建筑:食堂、小型工坊、诊所、小型店铺。”

“待遇4:增加过路商人和游客,商人可以进行买卖贸易,游客当中可能存在人才。”

“风险:土匪强盗出现概率增加。”

李方清看着升级为中型村庄后的待遇和风险,信息量太大了。

在之前升级为小型村庄后,李方清并没有接收到待遇和风险的提醒。

自己和子民们的属性值也都没有变化。

没想到升级为中型村庄后,有这么多的待遇提醒。

“叮,是否建造食堂?

领地等级达到中型村庄(符合)

领地中具有厨师职业(符合)”

“是。”

李方清没有想到食堂建筑除了要求中型村庄之外,还要要求子民有厨师职业。

不过还好自己的燕赵村里有厨师。

李方清同意建造食堂之后,便在部落较中心的位置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建筑。

毕竟已经是冬天,在村中心的空地上露天吃饭太不合适了。

建一个食堂,容量又大又避风保暖,比较方便部落中人们吃饭需要。

小型工坊:根据产业不同,工坊空间提供不同用具。特色工坊建筑可以提高工匠工作效率。

诊所:特色诊所建筑可以提高郎中医师们医治效率。

小型店铺:增加吸引顾客的概率。

李方清将燕赵村里技术型人才杜康、黄道婆、欧冶子、鲁班、华佗叫来,和他们商讨应该将工坊、诊所安置在哪里。

李方清开门见山:

“诸位,燕赵村发展迫在眉睫,得尽快定下作坊位置,还请诸位各抒己见。”

杜康率先拍案而起,满面愠色:

“我那酒坊先前憋屈在村里头,又小又潮,酿酒施展不开手脚。

依我看,新酒坊得挪到村东河岸边。

那里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方便取水酿美酒,还能扩建仓库囤货。”

黄道婆轻抚银发,沉稳应和:

“我纺织作坊当设于村东开阔地。

此地距离农田近,便于收罗棉花、麻料。”

欧冶子抚着长须,慢条斯理开口:

“村南山脚乃锻造理想之地。

我在那儿打铁铺,靠近山石,搭建炉窑稳当,又便取山中矿石。

且离居民区远,铸剑时火花四溅,不伤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