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书里真有黄金屋 > 第134章 晚风漫过野菊田

“姐!等会儿——”李皎承的声音撞破傍晚的风,从停车场入口拐过来时,外套拉链没拉,兜帽歪在一边,额前碎发被汗浸得贴在皮肤上。他手里捏着个皱巴巴的烧烤味薯片袋,指节还沾着点盐粒,跑到李皎棠跟前时,运动鞋鞋底在地面蹭出半道浅痕。

“刚那大叔,说咱贴的停车场指引标特清楚,还笑我画的那只箭头旁的小狗‘傻得可爱’,硬塞了我包这个。”他说着把薯片袋往李皎棠手里塞,指尖戳了戳袋口,“喏,刚拆的,就吃了两片,你尝尝——哎别嫌我手脏啊,刚摸完薯片袋没碰别的!”风卷着远处小吃摊飘来的玉米甜香,混着薯片的咸脆味,他说话时还喘着气,耳尖有点红,却非要盯着李皎棠捏出一片,才挠了挠头往后退了半步。

中午吃饭时,大家挤在茶室旁边的小亭子里,桌上摆着王婶做的凉拌黄瓜、张大爷家的腌萝卜,还有李妈炖的鸡汤,热气腾腾的。舅舅喝了口酒,拍着李爸的肩膀说:“当初你说皎棠要回村搞农庄,我还担心她吃不了苦,现在看来,咱们都小看这孩子了。”姨妈也跟着点头:“可不是嘛,你看这农庄弄得多好,客人来了都舍不得走。”

李皎棠端着碗鸡汤,看着身边说说笑笑的亲人,忽然觉得鼻子有点酸。她想起刚回村时,每天天不亮就去后山考察,晚上对着图纸改到半夜,有时候累得想放弃,是爸妈陪着她一起熬,是亲戚们帮着她一起干——舅舅帮她搭篱笆,姨妈帮她采菊花,村里的乡亲们帮她平整土地。现在看着这热闹的场面,看着客人们满意的笑脸,她知道,所有的辛苦都没白费。

下午的时候,客人更多了。有带着老人来的,坐在露台上喝菊花茶,晒着太阳聊天;有年轻情侣,在小番茄田里拍照,手里举着刚摘的番茄,笑得特别甜;还有几个学生,是李皎承的同学,跟着家长来的,围在小吃摊前,吵着要吃糯米糕。

李皎棠忙着给客人介绍农庄的项目,转身时看见李叔正领着一个客人检查监控设备,耐心地讲解每个摄像头的位置;李爸和张大爷在板栗园里,帮客人摘板栗,教他们怎么分辨熟没熟;李妈则和舅妈一起,给客人打包野菊,嘴里还叮嘱着“回去用温水泡,别用开水,香味能保留得更久”。

夕阳西下时,客人们渐渐散去了。大家坐在露台上,看着院子里的灯串慢慢亮起来,和早上的热闹相比,此刻多了几分宁静。李皎承靠在李皎棠身上,打着哈欠说:“姐,今天好累啊,但是好开心。”李皎棠摸了摸他的头,抬头看向父母和亲戚们,他们脸上都带着疲惫,却笑得特别满足。

夜风又吹来了,带着后山的草木香,还有刚煮好的姜茶的暖香。李皎棠端起一杯姜茶,递给身边的舅妈:“舅妈,今天辛苦你了。”舅妈接过杯子,笑着说:“傻孩子,一家人不说这话。以后农庄有需要,咱们还来帮忙。”

李皎棠看着眼前的一切——亮着的灯串,挂着的红灯笼,身边的亲人,还有空气中淡淡的香气。她知道,开业第一天的热闹只是开始,往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客人来,会有更多的忙碌,也会有更多这样温暖的时刻。而她会和家人一起,守着这个农庄,守着这份人情味,把日子过得像院子里的灯串一样,亮闪闪、暖融融的。

夜灯把露台的影子拉得很长,李皎承的脑袋在李皎棠肩上蹭了蹭,没一会儿就打起了轻浅的小呼噜。李妈把搭在椅背上的薄外套递过来,声音放得很柔:“给这小子盖上,刚跑了一下午,别着凉。”李皎棠接过外套,小心地裹在弟弟身上,指尖碰到他后颈的汗,还带着点未散的热气。

张大爷蹲在台阶下,正用竹扫帚把白天客人掉落的板栗壳扫成一小堆,扫到李爸脚边时,两人相视一笑。“明天我把家里那把长钩带来,板栗树顶的果子够不着,用钩一拉就下来。”张大爷的声音带着乡音特有的醇厚,李爸点头应着:“行,我明早提前去园子里把草除了,省得客人摘板栗时绊着。”

舅妈和姨妈正收拾着桌上的碗碟,搪瓷碗碰撞出清脆的响。“皎棠啊,”姨妈忽然开口,手里还拿着块擦碗布,“下次周末客人多,我把家里的蒸笼带来,多蒸点糯米糕,孩子们爱吃。”舅妈也跟着说:“我那小菜园的黄瓜、小番茄都熟了,明天一早摘一筐送来,给客人当免费的小零嘴,新鲜!”

李皎棠刚要开口说“不用麻烦”,就被李妈打断了:“让她们来,都是一家人,你一个人哪忙得过来。”她看着李皎棠,眼里藏着笑意,“当初你非要把老房子改造成农庄,说要让城里人尝尝咱农村的好,现在不就做到了?”

风忽然大了些,吹得院子里的红灯笼轻轻晃。李皎承被风扰了睡意,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李皎棠手里的姜茶空了,挣扎着要起身:“姐,我去给你再倒一杯。”刚站起来就打了个趔趄,李皎棠赶紧扶住他:“坐着别动,我自己去。”

厨房的灯还亮着,灶上的小锅还温着姜茶,氤氲的热气裹着姜的辛辣和红糖的甜。李皎棠刚把杯子斟满,就听见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回头看见是王婶,手里提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几棵洗得干干净净的小葱。“刚在家择菜,想起你这厨房可能缺葱,明早客人要吃葱油饼,没葱可不行。”王婶把袋子往灶台上放,“我走了啊,你们也早点歇着。”

李皎棠追出去时,王婶的身影已经拐过了农庄的竹篱笆,只挥了挥手:“别送了,明早见!”晚风把她的声音吹得飘悠悠的,混着远处田埂里的虫鸣,格外亲切。

回到露台时,李皎承已经醒透了,正帮着李叔收监控设备的说明书。李叔把一叠纸理得整整齐齐,递给李皎承:“明天客人多,要是有人问监控的事,就按我今天说的讲,别慌。”李皎承用力点头,把说明书塞进自己的书包里,像揣了什么宝贝。

月亮慢慢爬上来,洒在院子里的野菊丛上,花瓣上的露水闪着光。大家陆续起身告辞,李爸李妈送着亲戚们往外走,李皎棠和李皎承留在露台收拾桌椅。

“姐,”李皎承忽然说,手里捏着片没吃完的薯片,“今天那大叔说我画的小狗可爱,下次我再画几只,贴在农庄门口,这样客人一进来就能看见。”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还能帮你写指引标,我写字比以前好看多了,老师都夸我。”

李皎棠看着弟弟认真的模样,忍不住笑了。她想起刚回村时,李皎承总跟在她身后,一会儿问“姐,这个篱笆为什么要扎成这样”,一会儿又说“姐,我帮你递钉子”,明明自己还是个孩子,却非要装成小大人的样子帮忙。

收拾完时,已经快十点了。李皎棠锁上农庄的大门,回头看见院子里的灯串还亮着,红的、黄的,一串连着一串,把整个院子照得暖融融的。李皎承拉着她的手,脚步轻快地往家走,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歌。

路过后山时,能听见风吹过松树林的声音,还有农庄方向飘来的、淡淡的姜茶余味。李皎棠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有亲人在身边,有乡亲们的帮衬,有一个自己用心守护的农庄,还有无数个像今天这样,热热闹闹又温温暖暖的时刻。

她低头看了看身边的弟弟,又抬头望向远处亮着灯的家,轻轻握紧了李皎承的手。晚风漫过野菊田,带来了明天的期待——明天会有新的客人来,会有新的忙碌,也会有新的温暖,而她和家人,会一起把这些日子,过得像院子里的灯串一样,亮闪闪的,一直暖到心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