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皎棠悠然地斜倚在露台的栏杆上,目光缓缓扫过院子里那一串串闪烁的灯光,它们宛如夜空中的繁星,给整个院子增添了一抹温馨而浪漫的氛围。再看看那刚刚挂好的红灯笼,鲜艳的色彩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醒目,仿佛在热烈地欢迎每一个到来的客人。
视线转向茶室,透过那半透明的窗户,隐约可以看到室内摆放的野菊,它们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与这宁静的夜晚相得益彰。李皎棠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股清新的气息,心中涌起一股满足感。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从后山徐徐吹来,带来了草木的芬芳。这股自然的香气让李皎棠想起了几个月前,当她刚刚决定回到县城时的那种犹豫不决。然而,此刻站在这里,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一切,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回想起在大城市里的生活,每天挤着地铁上下班,忙碌的工作让她只能依赖外卖解决三餐。相比之下,现在能够守着家人,亲眼见证这个农家乐从无到有,一点点地建成,这样的日子让她感到无比踏实和安心。
“对了!”李皎棠像是突然被一道闪电击中,脑海中闪过一个重要的念头,她急忙对李爸说道,“爸爸,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咱们家离农庄还有一段距离呢。虽然晚上有人在农庄住,但我还是觉得不太放心。您看这样行不行,一直帮我们家板栗园干活的李叔,要不问问他愿不愿意来帮我们管理停车场,顺便晚上守夜呢?毕竟农庄四周都有围栏,还有监控,晚上在这里住应该还是挺安全的。”
李皎棠一边说着,一边迅速从包里掏出了一张监控分布图,展示给李爸看。这张图详细地标注了农庄周围各个监控摄像头的位置,让人一目了然。
父亲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张纸,仿佛它是什么稀世珍宝一般,然后将它凑近灯笼的光亮处,眯起眼睛仔细端详起来。一旁的李妈见状,也赶忙凑上前去,一家三口头挨着头,在那暖黄的灯光下,轻声细语地讨论着。
灯笼的红光映照在他们的脸上,使得每个人的面庞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红晕,连带着周围的空气似乎都被这期待的氛围所感染,弥漫着一种令人心醉的味道。
李皎棠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父母如此认真的模样,嘴角不由得泛起了一抹微笑。她轻轻地端起桌上的姜茶,小啜一口,那股暖意便顺着喉咙缓缓流淌而下,一直沁入心底。
她心里很清楚,明天的开业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会与家人一同努力,用心去经营这个农庄,让这份温暖一直延续下去。
夜风轻柔地吹拂而过,带来了一丝凉爽,同时也带来了即将开业的喜悦以及一家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在这个九月末的夜晚,这股喜悦和期许如同微风一般,温柔地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夜风卷着灯笼的暖光晃了晃,李皎棠指尖捏着姜茶杯沿,忽然瞥见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弟弟李皎承班级群里,班主任发的“晚自习即将结束”提醒。她“呀”了一声,猛地从藤椅上站起身,姜茶的余温还沾在指尖。
“爸,妈,承承快下晚自习了,我去接他!”她一边说一边抓起搭在栏杆上的薄外套,指尖刚碰到衣料,又想起什么,眼睛弯成月牙,“顺便去吃学校门口那家老徐涮菜,你们要不要带两串?藕片还是海带结?”
李妈正低头帮李爸把监控分布图叠得方方正正,闻言抬头笑骂:“就你嘴馋,刚喝了姜茶又惦记那口。不过少买点,你少吃点每次吃涮菜你都拉肚子”话虽这么说,却还是顺口叮嘱,“多要两串小排骨,你爸爱吃,别放辣。”李爸也跟着点头,把叠好的图纸仔细塞进衣兜,又叮嘱她:“晚风吹得凉,把外套穿好,开车慢着点。”
“知道啦!”李皎棠应得爽快,抓起车钥匙就往院门口跑,帆布包上挂着的小铃铛叮当作响,和院子里的灯串晃出的光影撞在一起。车子停了板栗树下,启动车子时李皎棠还不忘从后视镜看了眼院子——红灯笼的光映在露台上,父母的身影还凑在一处,像是在说什么悄悄话,暖得让她心里发甜。
县城的夜路没什么车,晚风贴着耳际吹过,带着后山草木的清苦,混着街边小吃摊飘来的香气。快到中学门口时,远远就看见老徐涮菜的小推车亮着暖黄的灯,铁锅里的汤咕嘟咕嘟冒着泡,串好的藕片、海带、豆腐泡在玻璃柜里码得整整齐齐,蒸汽裹着麻酱和辣椒油的香,隔老远就勾得人胃里发空。
她把车停在路边,刚走近就听见老徐熟稔的招呼:“皎棠来啦?还是老样子,两串鱼豆腐、两串金针菇,4串豆腐干……中辣?”“对!”李皎棠笑着点头,又补充道,“再多加两串土豆片,不要辣,给我爸带的。”老徐应着,伸手从锅里捞起串好的菜,把菜从签子上刷下来在盆里调味,芝麻粒粘在油亮的菜串上,香得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