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就是试炼的发布者?”
艾拉那石破天惊的猜测,如同投入平静深潭的巨石,在会议室每一位知情者心中激起了层层叠叠、难以平息的涟漪。众人迅速回顾着与“昆仑镜”相关的一切——那超越现有物理规则理解的力量,那冰冷、毫无感情波动、如同既定程序般的提示音,以及“观察者”所展现出的、能长期隐匿监视“收割者”行动而不被发现的惊人能力……所有这些线索串联起来,使得艾拉的猜测可能性急剧升高,甚至接近于事实!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辰星”的大脑飞速运转,结合现有情报进行逻辑推演,“那么所谓的‘终末筛选’,其目的可能并非单纯的恶意毁灭,而更像是这个‘观察者’所执行的一种……高度程序化的文明潜力评估机制。通过试炼的文明,如我们,获得相应的奖励(例如昆仑镜的临时使用权)和某种……资格(或许是直面更高层次挑战,如‘收割者’的资格);而未通过者,或许就会被视为‘不合格品’,被‘收割者’这样的存在自然‘清理’掉,甚至无需‘观察者’亲自出手。”
墨斯接口道,他的声音带着星裔特有的冷静,却也难掩其下的沉重:“而星盟信息中那句‘谨慎对待观察者’的警告,则从侧面说明,即便它们可能并非我们直接的、充满敌意的敌人,也绝对是需要最高级别警惕的存在。它们的立场、最终目的、以及制定这套‘筛选’规则背后的深层逻辑,对我们而言,依旧是完全的谜团。与它们打交道,无异于盲人探渊。”
上古“守护者”文明留下的谜团,星盟有限且非军事的援助,“观察者”那若隐若现、高高在上的潜在身份,以及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于头顶、不断逼近的“收割者-7”……海量的信息、错综复杂的线索交织在一起,让整个局势仿佛笼罩在浓得化不开的迷雾之中。然而,在这片迷雾之下,核心的目标却从未如此清晰和紧迫:在剩下的短短十几天内,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整合所有能整合的力量,将地球文明的抵抗能力提升到极限!
星盟传来的数据包被以最高优先级解密、分析。正如信息中所言,数据包中绝大部分内容确实是基础性的科技树,涵盖了高效能源转换(如常温超导与零点能初步应用)、新型复合材料合成、基因稳态优化、量子信息网络架构等非军事领域。这些技术虽不能立刻转化为歼星舰炮,却足以让地球现有的科技水平发生质的飞跃,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石。而真正让艾拉、墨斯等知晓灵能存在的人高度重视的,是那份被特别标注为“残卷”的——《灵能基础理论与应用(星盟档案馆编号:Psi-Δ-7)》。
这份《灵能基础理论与应用(残卷)》并非什么玄之又玄的修炼法诀,其行文风格更接近于一篇结构严谨、论证清晰的科学论文,系统性地阐述了“意识能量”(即灵能)的本质。它将灵能定义为:高度有序的集体或个体意识,与生命本身产生的生物能量场相结合后,对微观粒子乃至宏观物质、能量所产生的可观测、可测量的干涉现象。其中,几个关键的理论概念,让艾拉等人豁然开朗:
· 灵能谐振: 频率相近或互补的灵能个体或群体,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产生深度共鸣,其能量叠加效应并非简单的算术相加,而是可能引发指数级的能级跃迁和质变。
· 现实锚点: 强大且高度集中的集体性信念、意志或某种具备强大象征意义的存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暂时性地扭曲或覆盖局部区域的物理规则,形成对己方有利的“灵能领域”或“规则壁垒”。
· 文明之火: 一个智慧文明在其漫长发展历程中,所凝聚的集体意志、文化传承、生存信念的总和,是其最深层、最强大的灵能防御与反击武器,是文明存在性的体现。
这些系统化的理论,与艾拉在镜像试炼中领悟的、源于本心的“心”之力,与华夏龙脉中承载的、跨越数千年的“文明薪火”概念,与之前全球地脉被动共鸣形成的、初具雏形的灵能矩阵,不仅在本质上高度契合,更是为这些原本更多依赖于直觉和感悟的力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系统化的应用、引导思路!
“我们需要一个‘放大器’!一个能将分散力量凝聚起来的核心!”艾拉眼中闪烁着明悟的光芒,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我们必须将全球灵能矩阵的力量、‘神州龙魂’的守护意志、所有觉醒超凡者的潜能,甚至……将全球数十亿普通民众心中那份对家园最本真的守护信念,全部连接起来,统合为一个整体,尝试去点燃、并初步掌控属于我们地球自己的……‘文明之火’!”
“理论基础上是可行的,根据《灵能残卷》的模型推演,成功率在17.4%至35.1%之间浮动。”“辰星”立刻给出了数据支持,但他也毫不讳言其中的困难,“然而,实际操作难度极大。首先,需要一个足够强大且稳定的‘核心’来协调、梳理如此庞杂浩瀚的能量与信念洪流,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精神反噬或能量崩溃。其次,这需要全球范围内,至少是大部分地区和民众的深度理解与主动配合,协调难度超乎想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