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的话语如同冰水,泼散了陈顾问脸上伪装的温和。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连空调的嗡鸣声都显得格外刺耳。那双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瞬间眯起,闪过一丝被冒犯的愠怒和更深沉的算计,但很快又被一种程式化的惋惜所取代。
“凌顾问,你还年轻,有冲劲是好事。但也要懂得大局为重啊。”陈顾问推了推眼镜,金属镜框在冷色调的灯光下反射出微弱的光。他的语气依旧平和,却带上了几分长辈教导晚辈的疏离感,“科学探索难免伴随风险,因噎废食可不是明智之举。你的这些……顾虑,我会在项目会议上提出的。毕竟,集体决策才是原则嘛。”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凌霄一眼,没有再纠缠,转身离去,皮鞋跟敲击在地板上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中有节奏地回响,最终消失在基地走廊的尽头。
凌霄站在原地,月光透过走廊的高窗,在他脚下拉出长长的影子。陈顾问最后那句话,与其说是让步,不如说是警告——他个人的反对,在庞大的机构和“集体决策”面前,可能微不足道。
那种熟悉的、面对庞大体制无力感再次袭来,但很快就被体内缓缓流转的星枢之力驱散。他现在拥有的,不仅仅是军人的身份和意志。这股来自地底深处的神秘力量,正成为他新的支柱。
他回到自己的临时房间,关上门,隔绝了外界的喧嚣。房间简洁而冰冷,只有基础的生活设施,符合最高保密条例的要求。金属墙壁泛着冷光,一张标准尺寸的床,一个嵌入式衣柜,以及一张简易书桌,这就是全部陈设。
凌霄盘膝坐在床上,尝试着第一次主动、有意识地去引导体内那股新生的力量。按照星核守护灌注的本能和圣契中零星闪现的指引,他缓缓闭上眼睛,将意念沉入体内。
意识仿佛潜入了一片温暖的、散发着乳白色微光的能量海洋。这就是星枢之力,温和而磅礴,与他的生命本源紧密结合。他尝试着引导一丝能量流向双眼。
再次睁开眼时,世界变得截然不同。
墙壁不再是冰冷的合金,他能“看”到内部能量线路的微弱流淌,那些电流如同血管中的血液般奔涌;空气不再是虚无,他能“感知”到各种细微的能量粒子和信息残留,甚至能隐约捕捉到远处人员交谈时产生的、极其微弱的精神波动涟漪。
这种感知能力远超他过去的任何训练,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负荷。仅仅是几分钟,他就感到一阵精神上的疲惫,太阳穴隐隐作痛,不得不停止了能量运转。
但这次尝试让他信心大增。这股力量,或许将是他应对未来复杂局面的关键。
接下来的几天,项目的框架迅速搭建起来。在刘司令的力挺和最高层的直接授权下,“深潜项目办公室”正式成立,基地的安保等级提升至最高。凌霄作为首席顾问,拥有了相当高的权限,能够接触到大部分核心信息和参与决策会议。
然而,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陈顾问及其代表的激进派声音,在会议上越来越活跃。
在一间配备了最新全息投影设备的会议室内,项目组核心成员正在召开第三次进度会议。陈顾问站在中央,操控着全息投影,展示着一系列复杂的数据和模型。
“……‘清道夫’机器人的残骸分析表明,其能量核心转换效率远超我们现有技术数十倍!”陈顾问的声音充满热情,手指轻点,放大了一个旋转着的能量核心模型,“如果能够逆向工程,我们的能源危机将彻底解决!”
他切换投影:“圣契第三十七页提到的‘心能共鸣阵列’,虽然只是片段,但理论上完全可以尝试复现,这可能是新一代通信和甚至防御技术的革命!”
最后,他展示了一些数据碎片:“还有麦克雷的数据碎片恢复工作,虽然大部分损坏,但仅存的关于‘能量基因锁’的设想就价值连城!为什么不能成立专项组进行研究?”
每一次会议,都变成了激进派提出大胆(或者说冒险)计划,稳健派(以刘司令、少数清醒的科学家和凌霄为代表)则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进行风险评估和反驳的拉锯战。
凌霄凭借着对地底能量的亲身体验和星枢之力带来的敏锐直觉,多次指出了这些计划中隐藏的、未被察觉的巨大风险,尤其是其中可能引发的“星核守护”反弹或者“大恐怖”低语渗透的风险。
“陈顾问,我理解您对科技进步的热忱,”凌霄在一次会议上直言不讳,“但我们不能忽视地底能量的特殊性。这不是普通的物理现象,它有着自己的意识和意志。强行逆向工程可能会引发不可预知的反应。”
他的意见虽然得到刘司令的支持,但却让陈顾问等人越来越不耐烦,看他的眼神也愈发微妙,仿佛他不是一个守护者,而是一个阻碍进步的保守派绊脚石。
这种无形的压力无处不在。在走廊里,餐厅中,甚至是在研究团队的日常交流中,凌霄能感觉到那些投向他的目光——有的是好奇,有的是敬佩,但也有不少是怀疑甚至敌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