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阿尔法”的被迫沉睡,如同撤去了最后一道模糊的屏障,将地球文明彻底暴露在“星海暗面”那未知而危险的视野之下。那无声的警告,如同冰冷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太阳系每一个生命的头顶。坐标暴露,强敌环伺,留给地球文明苟延残喘、被动防御的时间,似乎已经所剩无几。
“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将生存的希望寄托于敌人的仁慈或迟缓上。”“辰星”在战后紧急召开的、气氛凝重的战略总结会议上,语气是前所未有的坚决,甚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意味,“‘观察者’最后的警告已经再清楚不过——固守太阳系,依靠我们目前的速度缓慢发展,最终结局只能是慢性死亡,等待着不知何时会降临的、更强大的收割者舰队,或者其他被‘文明之火’吸引来的未知存在。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在敌人彻底将我们封锁之前,找到那条能够让我们实现跨越式提升的路径!而目前已知的唯一线索,就是天苑四星系那个受损的‘守护者信标’!”
星门,这个曾经因风险过高而被谨慎对待的选择,在如今这山雨欲来的巨大压力下,已然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成为了那黑暗汪洋中可能唯一的、闪烁着微光的生路。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天苑四那边的危险程度,同样巨大,甚至可能远超我们的预估。”墨斯的全息投影在会议上发出冷静的提醒,他的影像比以往更加凝实,显然其本体也在星门基地全力以赴地进行着数据推演和风险模拟,“盘踞在遗迹周围的‘虚空影蛭’种群规模不明,其可能存在的进化变种未知;那个远古战场本身可能残留着各种诡异的能量陷阱或时空异常;更不用说,那里很可能还存在着‘蓝雨’单元可能布置的后手或其他我们尚未知晓的威胁。以我们地球文明目前的力量,派遣大规模舰队穿越星门,不仅目标过大容易暴露,在未知环境下,也极有可能遭致毁灭性的打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那么,就组织一支最精锐的小型探索队。”艾拉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提出了一个折中而大胆的方案,“规模小,意味着目标小,机动性强,更容易在危险的环境中隐蔽和生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们刚刚获得的、用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关于如何对抗信息侵蚀、如何应对能量生物、以及如何在高威胁环境下进行有限度的探索。集中最优秀的力量,执行一次精准的潜入与侦察任务,或许能为我们撕开一线生机。”
这个被命名为“破晓行动”的计划,迅速被提上日程,并且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优先级和资源倾斜。与之前试探性的“探影行动”不同,此次目标极其明确——潜入天苑四星系,进入守护者信标内部,不惜一切代价,获取足以让地球文明在短期内实现实力飞跃的关键技术或信息遗产。
“破晓”探索队的成员,被精简到了极致,每一位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
· 艾拉:作为队伍的灵魂与核心,负责以其纯净的“心”之力构建精神防护屏障,抵御可能的信息污染与精神侵蚀;维持与遥远地球“文明灯塔”的微弱远程共鸣,作为最后的希望灯塔与信息传递渠道;并在关键时刻,应对最诡异的规则层面威胁。
· 墨斯:作为技术大脑与导航核心,负责星门的精确操控与稳定维持;进入遗迹后,主导对守护者文明系统的破解、数据提取与分析;提供实时的环境扫描与战术计算支持。
· 雷公:作为队伍的攻坚利刃与主要战力,负责应对可能出现的实体威胁、清除障碍、以及在必要时进行强攻,为队伍打开通路。
· 山魈:作为队伍的坚实壁垒与支援保障,负责在危险环境中快速构筑临时性的灵能或物质防御工事;稳定探索区域的地质或能量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源补给与生存保障。
他们将搭乘一艘经过特殊改装、代号为“潜蛟号”的小型高速科研探索舰。这艘战舰牺牲了绝大部分攻击性武器,将所有的冗余空间和能量都用于强化其光学、能量及灵能层面的多重隐身系统,以及对抗高强度电磁、信息干扰的能力。舰上携带了基于从“观察者”处兑换的“威胁生物图鉴”紧急开发出的、针对“虚空影蛭”能量特性的部分针对性探测与干扰装备,以及一套最为关键的、虽然信号延迟严重但能够与地球“文明灯塔”进行超光速量子灵能通讯的小型中继器,这是他们与家乡保持联系的唯一生命线。
与此同时,地球本土在“辰星”的统筹下,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最高警戒与发展状态。全力消化与“猎犬”单元惨烈一战的宝贵数据与经验教训,加速“行星级防御矩阵”在全球各大关键节点的建设与并联测试,同时集中所有科研力量,基于星盟科技树与实战需求,研发新一代的星际作战武器与防护系统,以应对可能随时从宇宙任何角落出现的、新的入侵者。整个文明,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在为“破晓”行动祈祷的同时,也在为最坏的结局做着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