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投影所展现出的、那超越纯粹能量层面的规则级信息防护,如同一堵无形却坚不可摧的文明壁垒,暂时逼退了“蓝雨”单元那带着**裸觊觎的强行窥探。那艘深蓝色的梭形飞行器,如同被无形之手推开,静静地悬浮在近地轨道之外的安全距离上,不再试图靠近。然而,那种如同被冰冷毒蛇锁定的、充满了分析与占有欲的“注视”感,却依旧如芒在背,清晰地萦绕在龙城上空,提醒着每一个人,威胁并未远离,只是暂时改变了策略。
“‘蓝雨’绝不会轻易放弃。”墨斯的声音带着星裔特有的冷静与笃定,打破了控制室内暂时的沉寂,“它对‘文明之火’本质的渴望,已经通过其行为表露无遗。既然直接的强行手段因传国玉玺的意外特性而暂时失效,以它的逻辑,必然会转向采取更迂回、更隐蔽的方式。例如……利用我们文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对外部高级资源与关键技术的迫切需求。”
“辰星”的全息影像微微闪烁,表示赞同:“它之前抛出的关于‘天苑四星系守护者信标’的信息,就是一个典型的、精心设计的诱饵。这个诱饵具备几个关键特征:目标价值极高(上古守护者遗产),真实性难以立即验证,以我们当前的宇航能力又无法独立抵达。这使我们处于一种明知可能有诈,却又难以完全割舍的困境。我们必须加快自身科技与力量体系的建设速度,尽快形成内循环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这类外部不确定、高风险因素的依赖。”
巩固自身,提升文明整体实力,成为了地球当前毋庸置疑的首要任务。与“迦楼罗”文明建立的“灯塔盟约”,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宇宙视角的窗户。来自那个擅长生物灵能科技的鸟形文明的知识分享,为地球的灵能研究注入了全新的思路与灵感。结合从星盟数据包中获得的基础科技树,以及自身在对抗“收割者”和点燃“文明灯塔”过程中积累的独特经验,地球的科技发展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多领域交叉融合的高速突破期。
龙城上空,那座巍峨的“文明灯塔”,在传国玉玺投影那蕴含着文明正朔的规则之力守护下,以及全球数十亿生灵日益凝聚、愈发坚定的信念持续滋养下,变得日渐稳固。其散发出的温暖光芒,不再仅仅局限于笼罩地球,而是如同缓慢涨潮的海水,稳定地、坚定不移地将光芒覆盖范围,扩展至月球轨道、火星轨道,乃至更遥远的小行星带边缘,初步将整个太阳系的核心区域纳入了其象征性的守护范围。
然而,伴随着力量的成长,一个严峻的瓶颈也随之清晰地浮现——能源与物质的绝对需求量,开始呈现出指数级的恐怖增长。要将“文明灯塔”的力量,从一种象征性的守护光环,真正转化为能够抵御“寂灭之潮”边缘波动、甚至在未来可能发展为某种主动防御或反击手段的实体屏障,其所需要的能量供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恒星系初级文明感到绝望的天文数字。太阳系内传统的化石能源、核裂变资源,乃至初步开发的聚变能源,在如此宏伟的蓝图面前,都显得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这如同黑洞般的需求。
“我们必须走出去,将发展的脚步真正踏入星空深处。”“辰星”在一次由全球顶尖科学家、工程师与战略家参与的最高级别会议上,用无可辩驳的数据指出了问题的关键,“这不仅仅是发射几艘探测器进行象征性的探索,而是要建立稳定的、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地外资源采集点、能源中转站,甚至是具备一定自持能力的永久性前哨基地。我们的第一阶段目标,应明确锁定在火星、主小行星带,以及木星、土星这两颗气态巨行星的卫星系统上。那里蕴藏着近乎无限的金属矿产、水冰、以及核聚变燃料氦-3。”
这项雄心勃勃的星际开拓计划,被正式命名为——“星拓计划”。
得益于对“彼岸”飞船(星盟探索船逃生舱)技术的持续逆向工程突破,以及自身在材料学、能源与控制论领域的飞速进步,新一代的高效磁约束聚变推进器、近乎完美的封闭式生态循环维持系统,以及能够抵御星际辐射与小天体撞击的小型化能量护盾技术相继成熟并进入实用化阶段。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得人类文明首次具备了进行大规模、跨行星际的资源开发与殖民建设的现实能力。
首先被提上日程,作为“星拓计划”桥头堡的,是那颗荧惑之星——火星。这颗星球拥有稀薄但存在的大气层、已被证实的大量地下水资源冰、丰富的金属矿藏,以及相对稳定(与更外围星球相比)的表面环境,使其成为了建立第一个地外永久家园、工业基地和资源枢纽的理想选择。
在接下来的数月里,一副壮丽的画卷在近地空间展开。数以千计的大型工程船、模块化殖民居住舱、自动化资源采集与精炼平台,如同即将奔赴新大陆的庞大舰队,从地球各大航天港以及月球“广寒宫”基地陆续启航,拖着长长的蓝色离子尾迹,义无反顾地航向那颗悬挂在星空中的红色星球。与此同时,在火星的同步轨道上,一座规模空前庞大的组合式轨道船坞开始如同搭积木般快速搭建起来,它的建成,将标志着人类文明正式迈出孕育自身的母星摇篮,走向了星系文明的新纪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