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缘佛语
第六章:净世之惑
城中突发怪事,几处沾染过两人气息的地方,古寺、合作工地出现奇异的净化现象:污染的池水变清,枯萎的草木复荣。高僧说这是“净世之力”,源于宿世与佛的羁绊。言妙云不解:“我们明明是尘世中人,为何会有这种力量?”净尘沉默:“或许,是佛要我们了却因果。”
言妙云与净尘站在那片曾被污染的池水边,看着清澈见底的池水,鱼儿欢快地游弋其中,心中满是疑惑。周围的百姓们围聚在一旁,纷纷惊叹这不可思议的变化,交头接耳地讨论着这到底是何种神奇力量所致。
“这水前几日还恶臭扑鼻,如今竟变得如此清澈,真是怪事。”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满脸的难以置信。
“是啊,还有那几株枯树,一夜之间就抽出了新芽,仿佛春天提前来了一般。”一个年轻后生附和道。
言妙云转头看向净尘,眼中满是探寻:“净尘,你说这净世之力,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会出现在与我们有关的地方?”
净尘微微皱眉,目光深邃地看着池水,缓缓说道:“我也只是猜测,或许我们前世与佛有着极深的渊源,这净世之力便是那时留下的痕迹。只是为何在此时显现,我也不甚明了。”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阵骚动,只见一位身着素袍,手持念珠的高僧缓缓走来。众人纷纷让出一条路来,对高僧甚是恭敬。高僧来到言妙云与净尘面前,双手合十,微微躬身:“二位施主,此乃净世之力,是源于你们宿世与佛的羁绊。”
言妙云心中一凛,忙问道:“大师,我们只是普通的尘世中人,怎么会与佛有如此深厚的羁绊?还请大师明示。”
高僧微笑着看向他们,目光慈悲:“二位施主,前世之事虽已不可追,但因果循环,自有定数。这净世之力的出现,或许是佛在指引你们了却前世的因果。”
净尘若有所思地问道:“大师,那依您之见,我们该如何了却这因果?”
高僧轻轻摇头:“此乃二位施主的机缘,贫僧不便多言。但切记,一切皆由心生,遵从本心,方能寻得解脱之道。”说罢,高僧转身离去,只留下言妙云与净尘在原地,陷入沉思。
回到城中,言妙云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高僧的话。她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手中的文件,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前世的纠葛,今生的奇异现象,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这时,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是净尘打来的电话:“妙云,你现在方便吗?我想我们得好好聊聊。”
两人约在一家安静的茶馆,相对而坐。茶香袅袅,却无法驱散两人心头的阴霾。
“妙云,我觉得我们不能再这样毫无头绪地下去了。既然这净世之力与前世有关,或许我们能从那些梦境和玉佩中找到更多线索。”净尘率先打破沉默。
言妙云点头表示赞同:“我也这么想,只是那些梦境虽真实,却也模糊,很多细节我都记不太清了。还有那玉佩,除了合在一起会发光,似乎也没有其他特别之处。”
净尘从怀中掏出那枚磨损的玉佩,放在桌上,仔细端详着:“这玉佩上的莲花,说不定有着特殊的寓意。也许我们可以去一些古籍馆或者请教研究佛学的专家,看看能不能找到相关的记载。”
言妙云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办法。我认识一位大学教授,他对佛学和古代文物颇有研究,我们可以去问问他。”
两人立刻起身,前往教授所在的大学。在校园里,言妙云带着净尘轻车熟路地来到教授的办公室。
“李教授,您好,打扰您了。”言妙云礼貌地敲了敲门,然后推开门说道。
办公室里,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老者正坐在桌前翻阅着一本古籍。听到声音,他抬起头,看到言妙云,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是妙云啊,你怎么来了?这位是?”
言妙云忙介绍道:“李教授,这位是净尘。我们今天来,是想向您请教一些关于佛学和古代玉佩的问题。”
李教授示意他们坐下,饶有兴趣地问道:“哦?说来听听,是怎样的玉佩?”
净尘将玉佩递给李教授,说道:“教授,您看这枚玉佩,上面刻着半朵莲花,我们想知道它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李教授接过玉佩,放在手中仔细观察,又拿出放大镜,对着玉佩上的纹路看了许久。过了一会儿,他放下放大镜,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二位,这玉佩可不简单啊。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净、圣洁与觉悟,而这半朵莲花,或许代表着一种未完成的缘分或者使命。而且从这玉佩的材质和雕刻工艺来看,应该是年代久远的古物。”
言妙云心中一动,问道:“教授,那您知道有没有关于这半朵莲花玉佩的传说或者记载呢?”
李教授沉思片刻,说道:“我记得在一本古籍中似乎提到过类似的玉佩,但具体内容我得再去查一查。你们先把玉佩留在我这儿,我查阅一下相关资料,有了结果再通知你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