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如斯
隔间内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气息,诡域行和沈令仪的目光,被放置在角落的一个奇特木盒所吸引。木盒约有两拳大小,周身雕刻着繁复而诡异的纹路,在黯淡的光线中,隐隐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沈令仪凑近观察,轻声说道:“这纹路,似乎融合了多种古老的符号,绝非普通的装饰。”
诡域行点头,“而且这木盒的结构,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应该是运用了失传的鲁班锁技巧。”鲁班锁,又称孔明锁,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而眼前这个木盒,其复杂程度远超普通鲁班锁。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木盒,触手温热,仿佛有一股微弱的生命力在其中流动。仔细端详,木盒上有几个微小的孔洞,排列看似无序,实则暗藏规律。诡域行回想起古籍中关于鲁班锁的记载,尝试着按照特定的顺序推动木盒上的木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汗水从诡域行的额头滑落。沈令仪在一旁紧张地注视着,偶尔根据自己对古建筑结构的理解,提出一些建议。突然,木盒发出一声轻微的“咔哒”声,一个小抽屉弹了出来。
抽屉里,静静躺着一块刻有奇异符文的碎玉。符文线条流畅却又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诡域行刚拿起碎玉,一股寒意瞬间从指尖传遍全身,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沈令仪见状,关切地问道:“怎么了?”
“这碎玉,似乎带着某种力量。”诡域行皱眉说道。他集中精神,试图解读碎玉上的符文。凭借着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古籍秘术的了解,他渐渐发现,这些符文与之前在残碑上看到的“血祀阴缘”邪术似乎有着某种联系。
正当他准备深入研究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两人对视一眼,迅速将碎玉收好,躲在隔间的阴影处。脚步声越来越近,一个黑影出现在隔间门口。
黑影身形佝偻,手中提着一盏散发着幽绿色光芒的灯笼。借着微弱的光,诡域行和沈令仪看清了黑影的面容——竟是村里的一位老者。老者眼神浑浊,口中念念有词,缓缓走进隔间。
他径直走到放置木盒的地方,看到打开的木盒和空无一物的抽屉,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是谁?到底是谁拿走了碎玉!”老者愤怒地咆哮着,声音在狭小的隔间内回荡。
诡域行和沈令仪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丝毫声响。老者在隔间内四处搜寻,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就在他即将靠近两人藏身之处时,诡域行灵机一动,用手指在地上轻轻弹了一块小石子,石子滚落在远处,发出清脆的声响。
老者立刻转身,朝着声音的方向走去。趁此机会,诡域行和沈令仪悄悄从另一侧溜出隔间,离开了祠堂。
回到暂住处,两人立刻开始研究碎玉。诡域行将碎玉放在桌上,仔细观察符文的走向。沈令仪则在一旁查阅随身携带的古籍,试图找到与之相关的记载。
“你看,这符文的排列方式,似乎与北斗七星的布局有些相似。”诡域行指着碎玉说道。
沈令仪凑过来,“确实如此。而且古籍中记载,北斗七星与阴阳五行、天地人三界有着紧密的联系。难道这碎玉与某种神秘的阵法有关?”
经过一番深入探讨,两人推测,碎玉上的符文指向村落后山的某处,并且可能与一个古老的守护阵法有关。而这个阵法,很可能隐藏着解开“血祀阴缘”邪术的关键线索。
然而,他们也清楚,后山必然充满危险。但为了阻止邪术的继续蔓延,解救陷入昏迷的村民,他们别无选择。
第二天清晨,两人收拾好行囊,准备向后山进发。临行前,诡域行再次检查了随身携带的物品,朱砂、古钱、罗盘等一应俱全。沈令仪则将一些特殊的工具和古籍仔细地放进背包。
刚走出暂住处,他们便遇到了村里的一位年轻村民。村民神色慌张,看到他们后,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上前说道:“两位,后山那地方邪乎得很,你们可千万别去。前几天有个外乡人不听劝,进去后就再也没出来。”
诡域行和沈令仪对视一眼,感谢了村民的好意,但并没有改变主意。他们沿着蜿蜒的小路,朝着后山走去。
越靠近后山,周围的气氛越发诡异。原本晴朗的天空,此刻也被一层厚厚的乌云遮住,阳光无法穿透。树林中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能见度极低。
突然,一阵阴风吹过,树枝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窥视着他们。沈令仪不禁打了个寒颤,下意识地靠近诡域行。
诡域行轻声安慰道:“别害怕,有我在。”他紧紧握住手中的罗盘,仔细观察指针的动向。罗盘的指针疯狂地转动着,显示着这里的磁场极为混乱。
两人小心翼翼地前行,突然,沈令仪脚下一滑,差点摔倒。诡域行连忙扶住她,却发现她脚下有一块刻满符文的石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