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照片中的影子
档案室里时间仿佛凝固,只有尘埃在萧悦知急促呼吸带起的微风中不安地浮动。她背靠着冰冷的金属档案柜,缓缓滑坐在地上,手中那份标记着“特殊项目:知我”的加密档案袋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灼烫着她的指尖,更灼烫着她的理智。
“知我”计划。
叶枫临。
还有……她的童年。
这几个词在她脑海中疯狂撞击,试图拼凑出一个她无法想象,也拒绝接受的图景。那个时而神秘、时而戏谑、时而展现出惊人能力和洞察力的男人,他的名字怎么会出现在这份与她童年隐秘相关的档案里?“早期实验体”——这五个字像淬了毒的针,狠狠扎进她的认知。他是什么的实验体?和她一样吗?那个所谓的“知我”计划,究竟对她,对他们,做了什么?
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狂跳,太阳穴突突地疼。她强迫自己冷静,颤抖着手,小心翼翼地解开档案袋上那略显陈旧,却依然牢固的棉线。里面并非厚厚的文件,反而只有寥寥数页纸,以及一个用防潮纸单独包裹的、扁平的方形物体。
她先拿出了那几页纸。纸张已经泛黄发脆,边缘有些卷曲,上面打着密密麻麻的字,是一些她看不太懂的心理学专业术语和数据分析图表。“认知边界拓展”、“潜意识潜能激发”、“外部指令锚点植入”、“记忆编码与重构”……这些冰冷的词汇组合在一起,透着一股非人的、将她(或者他们)视为小白鼠般的审视感。她的目光快速扫过,在参与者名单栏里,再次确认了“叶枫临”三个字,紧随其后的代号是“观察者”或“引导者?”,后面打着问号,状态标注是“早期适应性良好,稳定性存疑”。而在名单的靠前位置,她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萧悦知”,代号一栏是空白的,但状态却标注着“核心样本,契合度极高,潜力待评估”。
“核心样本……”她无声地念着这四个字,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窜上头顶。她不是什么偶然卷入的警察,她本身就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是风暴的中心,是那个被标记出来的“特殊存在”。
那么叶枫临呢?他接近她,一次次提供线索,那些看似偶然的相遇,那些恰到好处的援手,那些语焉不详的提醒……这一切,是出于同为“实验体”的某种共鸣和帮助,还是另有所图?他自称在追查计划失控的后果,可他自己,难道不也是这“后果”的一部分吗?甚至……他会不会就是那个“失控”的本身?
纷乱的思绪几乎要将她淹没。她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转向那个用防潮纸包裹的方形物体。指尖触碰到纸张的质感,一种莫名的、强烈的预感让她心跳漏了一拍。她屏住呼吸,一层层,极其缓慢地将它打开。
果然,是一张照片。
一张已经明显泛黄,带着岁月痕迹的彩色照片。照片的背景,依稀能辨认出是一栋有着大片玻璃窗和绿植的、风格简洁的建筑物,与她记忆中模糊的研究所轮廓隐隐重叠。
照片上是十几个孩子和几位穿着白大褂的成年人。孩子们年龄大约在五六岁到七八岁之间,穿着统一的、略显宽大的浅色衣服,脸上带着或灿烂、或羞涩、或茫然的表情。她几乎是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正中间的那个小女孩——扎着两个羊角辫,眼睛又大又亮,笑得没心没肺,嘴角咧开,露出掉了两颗门牙的豁口。那是她,萧悦知。一个她几乎已经遗忘的、属于遥远过去的、无忧无虑(或者说,是被营造出的无忧无虑假象)的自己。
她的手指不由自主地抚过照片上那个小小的、熟悉的身影。原来,她曾经这样笑过。在这样一个……可能充斥着“潜能激发”和“记忆编码”的地方。
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缓缓扫过照片上的其他人。那些成年研究人员的面孔大多陌生而严肃,只有一两位看起来稍微温和些。孩子们……她试图从那些稚嫩的脸庞中寻找一丝半点的熟悉感,但记忆如同被浓雾封锁,一片混沌。
直到,她的视线落在了照片最边缘的角落。
那里站着一个男孩。比起中间那些簇拥在一起的孩子,他显得格外孤立。身子微微侧着,似乎不太情愿面对镜头,光线也有些暗,让他的面容不如中间的孩子那么清晰。他比照片里的小悦知看起来略高一点,瘦削,肤色是那种不太见阳光的苍白,眉眼低垂着,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嘴唇紧紧抿成一条线,整个人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静,或者说……疏离。
然而,就是这张模糊的、带着抗拒姿态的侧脸,却像一道惊雷,直直劈入了萧悦知的脑海!
那眉眼……
那鼻梁的线条……
那下颌初显的轮廓……
尽管稚嫩,尽管模糊,尽管被时光和角度磨损,但那底子里透出的神韵,那独一无二的骨骼结构——
是叶枫临!
绝对是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