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叶枫临的援手
冰冷、咸腥的水汽混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铁锈味,在海洋馆巨大的观赏隧道内弥漫。应急灯惨白的光线取代了平日绚丽的色彩,勾勒出鲨鱼、鳐鱼在亚克力玻璃后方缓慢游弋的、如同鬼魅般的剪影。它们对这片人类刚刚经历的惨剧漠不关心,依旧遵循着亿万年来深植于基因的轨迹。
第三名受害者的尸体已被移走,但现场那种仪式般的诡异布置感仍未消散。地面湿漉漉的,倒映着忙碌的鉴证科人员的身影,他们的鞋底踩在水渍上,发出“啪嗒、啪嗒”的空洞回响,在过分安静的隧道里被放大,显得格外刺耳。那个以特殊颜料画在弧形玻璃内侧的符号,在水波光影的折射下,仿佛活了过来,扭曲、蠕动,带着一种嘲弄的意味,凝视着外面的一切。
萧悦知站在符号前,双臂紧紧环抱在胸前,指尖用力到几乎要掐进胳膊的皮肉里。她不是冷的,尽管这里的空调温度很低。一种更深沉的寒意,从脊椎骨缝里钻出来,迅速蔓延到四肢百骸。
就差一点。
如果不是那个神秘莫测的叶枫临……那个电话来得如此突兀,又如此精准。他不仅预言了地点,甚至模糊地提到了“视觉陷阱”。当时她带着小队冲进来,注意力完全被隧道尽头那个被布置得如同献祭台般的区域吸引,谁也没有留意头顶上方,那个用于维护灯具和清洁玻璃的、可移动的伸缩廊桥。
一名年轻的警员,小张,急于靠近观察符号,触发了凶手设下的机关。廊桥一侧的液压锁死装置突然松开,沉重的金属结构带着令人牙酸的摩擦声猛地向下倾斜,上方放置的一个装满重物和尖锐工具的维修箱,眼看就要朝着小张的头顶砸落。
电光石火之间,是萧悦知凭借叶枫临那句含糊的提醒,在千钧一发之际,猛地将小张推开。维修箱擦着他们的身体轰然砸落在地,工具和金属零件四散飞溅,在寂静中制造出惊心动魄的巨响。
此刻,那片狼藉已被标记出来,像一道丑陋的伤疤,刻在原本应该充满梦幻色彩的地面上。
“萧队,你没事吧?”搭档李铭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水,脸上写满了担忧和后怕。他年长萧悦知几岁,性格沉稳,是队里少数几个能让萧悦知稍稍放下戒备的人。
萧悦知接过纸杯,温热的触感暂时驱散了一点指尖的冰凉。她摇了摇头,声音有些沙哑:“我没事。小张呢?”
“受了点惊吓,胳膊擦伤,已经处理过了,多亏了你。”李铭看着她,欲言又止,“悦知,刚才……太险了。你怎么会想到注意上面?”
萧悦知抿了一口热水,滚烫的液体滑过喉咙,带来一丝真实的灼痛感,让她混乱的思绪稍微清晰了一点。她不能说是叶枫临的提醒。那个男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一个游走在规则之外的变量。在上级和同事们眼中,他甚至是需要警惕的对象。
“直觉吧,”她避重就轻,目光重新投向那个符号,“觉得凶手喜欢利用环境,上面可能有问题。”这个解释苍白无力,连她自己都说服不了。
李铭显然不信,但他没有追问,只是叹了口气:“这次是我们大意了。凶手对这里的环境非常熟悉,而且……心思缜密得可怕。”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技术科初步看了一下那个机关,设计得很巧妙,不是临时起意能弄出来的。他早有准备。”
早有准备。这意味着凶手拥有充足的规划和踩点时间,也意味着,他或许一直在暗处,冷静地观察着警方的动向,甚至……预测着他们的反应。
一种被无形之手操控的感觉,再次攫住了萧悦知。从第一个案子的匿名电话,到第二个案子的精准预言,再到这次……叶枫临。他就像幽灵一样,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递出线索,伸出援手,然后留下更多的谜团。
“现场勘查交给他们,我们先回局里开个会。”李铭拍了拍她的肩膀。
萧悦知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那个在幽暗水光中浮动符号,转身离开了这片令人窒息的空间。
走出海洋馆,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但驱不散她心头的阴霾。她坐进驾驶室,没有立刻发动车子,而是疲惫地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里不受控制地回放着叶枫临出现的那一幕。
就在她推开小张,惊魂未定之时,那个熟悉的身影,就悄无声息地站在隧道入口的阴影里,仿佛他一直就在那里。他穿着一件深灰色的立领薄风衣,身姿挺拔,与周围慌乱、紧张的警员格格不入。他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既没有救人后的得意,也没有对惨案的同情,那双深邃的眼睛,隔着一段距离,精准地捕捉到她的视线,然后,几不可察地对她点了点头。
他没有靠近,没有和任何警察交谈,只是在确认她无恙后,便如同出现时一样,悄然隐没在通道的拐角处。
他怎么会来得那么巧?他对现场的机关如此了解,甚至超过了一开始进行安全检查的警方?他说的“兴趣使然的观察者”,这个借口简直荒谬透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