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神秘符号
凌晨三点,市刑警队大楼依旧灯火通明。
法医部门的初步报告已经送达萧悦知的案头,冰冷的文字陈述着林薇(那位不幸的时尚设计师)的生命是如何在昨夜戛然而止。死因明确,机械性窒息,凶器是缠绕在她脖颈上的一条特殊丝绸,与她工作室里使用的某种高档面料一致,但上面除了死者自己的纤维和微乎其微的、可能来自佩戴过手套的施力者皮屑外,别无他物。现场提取到的指纹、鞋印杂乱,经初步比对,大多属于死者本人和几位常来往的助手、访客,暂时没有发现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外来者痕迹。
一切都显得过于“干净”,除了那枚被死者紧紧攥在手心的金属徽章。
那枚徽章此刻正静静躺在萧悦知办公桌上的证物袋里,被高强度的工作台灯照射着,反射出冷硬的光泽。它约莫一元硬币大小,材质似乎是某种不易氧化的合金,触手冰凉,带着一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厚重感。徽章正面,那个复杂而古怪的符号线条流畅,凹陷处似乎还残留着细微的、无法完全清除的暗红色物质,初步检测并非血迹,更像是某种矿物颜料或氧化后的漆料。
萧悦知一夜未眠,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但眼神却锐利如鹰。她拒绝了搭档让她回去休息的建议,固执地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映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她调取了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符号数据库、宗教图腾记录、神秘组织档案,甚至联系了几位研究古代符号和密码学的大学教授。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屏幕上的窗口开了又关,关了又开,键盘的敲击声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然而,结果令人沮丧。
“萧姐,还没找到吗?”年轻的警员小李端着两杯咖啡走过来,递给她一杯。
萧悦知接过咖啡,道了声谢,指尖因长时间接触冰冷的鼠标而有些发凉。她摇了摇头,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没有。数据库里没有完全匹配的符号。几位专家反馈说,这个符号的结构非常独特,融合了某些极其罕见的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变体元素,以及中世纪欧洲炼金术符号的局部特征,但整体构成又是全新的,他们从未见过。就像……有人故意糅合了不同时代、不同体系的隐秘知识,创造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标识。”
“自定义的?那会不会是凶手故意留下混淆视听的?”小李推测道。
“有可能。”萧悦知抿了一口苦涩的咖啡,目光再次投向那枚徽章,“但直觉告诉我,没那么简单。死者临死前拼命抓住它,这举动本身就有强烈的暗示性。它要么是凶手不小心遗落,被死者抓住作为线索;要么……是凶手故意留下,是某种仪式的一部分,或者,是一种挑衅。”
她点开现场拍摄的高清照片,将那个符号放大到占据整个屏幕。那扭曲盘绕的线条,中心那个似眼非眼、似门非门的核心图案,仿佛拥有某种诡异的吸力,要将人的心神都拉扯进去。萧悦知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记忆深处蠢蠢欲动,却又隔着一层厚重的迷雾,无法触及。
警队内部针对案件性质的讨论会在天刚蒙蒙亮时召开。会议室内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现场没有强行闯入的痕迹,财物没有丢失,情杀或仇杀的可能性目前看来也不明显。死者社会关系虽然复杂,但初步排查并未发现具有如此极端作案动机的对象。”负责外围调查的组长汇报着。
“现场布置呢?那种……充满艺术感的诡异氛围怎么解释?”一位资历较老的队长皱着眉问道。
“这正是疑点所在。”萧悦知接话,她将徽章的照片投影到大屏幕上,“现场的所有布置,模特的姿态,布料的悬挂方式,甚至光线投射的角度,都呈现出一种强烈的仪式感。而这枚徽章,是目前唯一无法解释、且可能具有核心象征意义的物证。我认为,这很可能不是一起普通的谋杀案,凶手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策划性,并且可能有某种特定的心理诉求或信仰支撑。”
“仪式性谋杀?”另一位副队长,姓王,一位身材微胖、面相和蔼但眼神精明的中年男人,手指敲着桌面,“悦知,这个推断是不是有点……过于跳跃了?我们现在证据还很少,不能因为现场看起来怪异,就轻易下这种结论。也许只是凶手为了迷惑我们故意搞的噱头。”
“王队,我同意需要更多证据。”萧悦知坚持道,“但这枚徽章,以及死者紧握它的行为,本身就超出了‘噱头’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个标志,一个签名。我建议,以此符号为突破口,深入调查其可能代表的含义,同时扩大对死者近期接触过的、可能涉及神秘学、非主流心理学或某些小众文化圈的人群的排查范围。”
会议上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萧悦知的思路值得跟进,另一部分则更倾向于王队的保守观点,认为应该先从更常规的侦查方向入手,避免浪费警力。最终,大队长拍板,双管齐下,但徽章符号的调查由萧悦知主要负责,同时她也要参与常规排查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