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九霄:双姝令》
第6章:秘闻 · 古籍玄机
夜色如墨,万籁俱寂。
离府“悦心阁”内,只余一盏孤灯,在雕花窗棂投下摇曳的光晕。离悦月斜倚在临窗的软榻上,身上搭着一条薄薄的锦被,指尖轻轻拂过摊在膝头的那本古籍残卷泛黄脆弱的书页。
书是明泽余派人送来的。
自那日宫宴重逢,他目光沉静如古井无波,转身却送来这本看似不起眼的旧书,附言仅有寥寥四字——“或可解惑”。
这举动本身,就透着难以言喻的古怪,更在她心头蒙上一层更深的迷雾。他究竟想让她解什么惑?是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的惑?还是她与他之间,那被槿儿语焉不详、被她自己遗忘的过往之惑?
书页在她指尖沙沙作响,带着陈旧墨香和岁月沉淀的气息。上面的文字并非全然是她熟悉的楷体,夹杂着不少古体字和生僻符号,读起来颇为艰涩。起初几日,她只是漫无目的地翻阅,试图从中找到一丝半缕关于“穿越”或者类似现象的记载,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这更像是一本志怪笔记,杂录着各地风物传说、奇闻异事,甚至还有一些近乎神话的片段。
然而,今夜,她的目光被其中一页吸引住了。
这一页的纸张似乎比其他部分更为暗淡,边缘甚至有轻微的焦灼痕迹,上面用一种略显急促的笔触,描绘着几种形态诡异的虫豸图案,旁边配以文字说明。其中一个图案,形似蜈蚣,却通体描绘成墨黑色,头部点着两个猩红的点,仿佛一双不怀好意的眼睛,其下赫然写着三个字——蚀心蛊。
离悦月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
她仔细阅读下面的小字:“蚀心蛊,源于南疆幽冥之地,以秘法饲喂怨念血气而成。中蛊者,初时心智渐失,浑噩如提线木偶;继而气血逆流,五脏衰竭;至末期,则狂性大发,力大无穷,状若疯魔,直至心脉崩裂而亡。死后尸身僵直,面覆黑气,七日不散……此蛊阴毒,常依附于特定‘媒介’传播,或为饮食,或为器物,防不胜防。欲解此蛊,需寻得母蛊,或以至阳至纯之力焚化……”
文字到这里似乎被什么液体污损,变得模糊不清,后面关于解法部分几乎无法辨认。
“心智渐失…气血逆流…狂性大发…面覆黑气……” 离悦月喃喃念着这些症状,一股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
她猛地想起,前几日偶然听槿儿提起,说京畿卫最近似乎遇上了几起棘手的案子。好像是城西有几个泼皮无赖,平日里好勇斗狠也就罢了,前两日不知怎的,突然发狂,当街袭击路人,力大无比,伤了十数人,最后被官差合力制服时,竟口吐黑血,当场气绝。尸体抬走时,据说脸色青黑,十分骇人。官府对外只说是染了急症,恐有传染,匆匆将尸体焚烧了事。
当时槿儿只是当个骇人听闻的轶事来讲,离悦月也只觉是古代医疗条件差,或许是某种烈性传染病。可如今,将这描述与古籍上“蚀心蛊”的记载一一对照,竟是如此吻合!
不是急症,是蛊毒!
有人正在帝都,用这种阴毒邪术害人!
离悦月感到一阵头皮发麻。她来自一个法治健全、医学昌明的时代,何曾想过会亲身卷入这种只在小说影视里才见过的诡谲事件?这不再是隔岸观火的奇闻异志,而是可能蔓延到身边,威胁到自身安全的真实危险。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再次落在那模糊的“媒介”二字上。古籍未明确说明媒介具体为何物,但这提供了一个关键思路。蛊毒不会凭空让人中招,必然通过某种载体。是水?是食物?还是……某种特定的、被做了手脚的物品?
那个送书的人……明泽余,他知道这本书里记载了这些吗?他送来这本书,是巧合,还是意有所指?他是否也察觉到了帝都暗流下的这些诡异事件?
离悦月的心乱了。她合上古籍,指尖冰凉。这件事牵扯太大,绝非她一个初来乍到、身份尴尬的“孤女”能够插手。贸然声张,不仅可能打草惊蛇,更可能将自己置于险境。明哲保身,似乎是此刻最明智的选择。
可是……若真如此,那些无辜丧命的人呢?若这蛊毒继续蔓延,会不会有更多受害者?她虽非圣母,但现代教育塑造的良知,让她无法对可能发生的、更大规模的惨剧完全无动于衷。
她该怎么办?
---
同一片月色下,帝都另一端的明府“揽月轩”内,明茹月亦未安寝。
她坐在梳妆台前,铜镜映出她温婉柔美的面容,只是那双眸子深处,却淬着冰雪般的冷意和与年龄不符的沧桑。白日里与离文瑄的“偶遇”与交谈,耗费了她不少心神。那个男人,看似温润如玉,实则心思缜密,绝非易与之辈。与他周旋,如同在悬崖边漫步,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但她别无选择。
前世惨死的记忆如同梦魇,夜夜纠缠。烈火焚身的痛楚,至亲背叛的绝望,她刻骨铭心。既然上天给她重来一次的机会,她绝不会再重蹈覆辙。所有负她、伤她、弃她之人,她都要他们付出代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