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本心即可 > 第40章 知我·千秋

本心即可 第40章 知我·千秋

作者:淡淀是哥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9 09:06:59

第四十章 知我·千秋

北境的风总带着化不开的凛冽,卷着荒原上的沙砾掠过艾言知的鬓角。她坐在那座孤坟旁,青灰色的石墓碑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碑上只刻着七个字——知我者,年永临。

三十载光阴,足够让京都的宫墙爬满青苔,让边关的烽火熄成灰烬,也足够让一个明眸皓齿的女子,被岁月染上霜华。艾言知的发间早已掺了银丝,眼角的细纹里盛着比北境风雪更沉的寂静,可那双望向墓碑的眼睛,依旧清澈得像当年破庙里那盏摇曳的油灯,映着一个从未褪色的身影。

她今天穿了件半旧的月白襦裙,袖口磨出了细密的毛边,那是当年年永临送她的料子。他说北境苦寒,月白色衬得人暖和些,却不知这颜色最是禁不起风霜,就像他们之间那段被烽火淬炼过的光阴,看似脆弱,却在记忆里烙得比钢铁还深。

“今年的野花开得比往年好。”她伸手拂去碑前一片被风吹落的枯叶,指尖触到冰凉的石面,恍惚间竟像是触到了那年城门外他甲胄上的寒霜,“你总说北境只有枯草,可你看,这漫山遍野的,都是花呢。”

风卷着她的话音往远处飘,掠过坡下那间小小的木屋。屋前晾着几束晒干的草药,墙角堆着半筐刚采的野果,一切都和她初来此时一样,只是那时她还能在梦里听见他隔着烽火喊她的名字,如今连梦都变得吝啬起来。

她从竹篮里取出一方素帕,小心翼翼地铺开。帕子上绣着半朵未完成的玉兰花,针脚细密,是白槿言生前教她的。那年在七绝山躲避追杀,白槿言一边替她处理伤口,一边说女子总该学点针线,万一哪天和心上人分离,也好有个寄托。那时她还笑白槿言心思重,如今才懂,有些念想若是不找个地方安放,是会把人熬碎的。

“槿言要是还在,定会说我痴傻。”艾言知指尖抚过那半朵玉兰花,眼眶微微发热,“她总说江湖儿女不该困于情字,可她自己不也为了护我,把命都留在了那片芦苇荡里吗?”

风突然紧了些,吹得帕子边角簌簌作响。艾言知抬头望向天边,夕阳正一点点沉入远山,把云层染成一片熔金。她想起那年在边关军营,也是这样的黄昏,他刚从前线回来,甲胄上还沾着血污,却执着她的手走到帐外,指着天边的晚霞说:“等这场仗打完,我就带你来看北境的落日,比京都的好看百倍。”

那时她还笑他粗人,不懂京都烟霞的婉约,可此刻坐在这荒原上,看着同样的落日,才明白他说的好看,从来不是风景,而是陪在身边的人。

竹篮里还有一叠泛黄的纸页,是她这些年抄录的《知我》词稿。最上面那张墨迹已经淡得几乎看不清,却能辨认出是当年在年府别院写下的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那时她还在为前路迷茫,为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灵魂而孤独,却不知命运早已在纸上埋下伏笔——她会遇见那个懂她眉间轻愁、知她心中大义的人,然后用一生去怀念。

“前几日山下的孩童来问我,这坟里埋的是谁。”她拿起一张词稿,轻声念着,声音被风吹得有些破碎,“我说,是个知我的人。”

孩童不懂,可她懂。懂他在朝堂上的隐忍,懂他在战场上的决绝,更懂他临终前那句“此生幸得知我”里的千言万语。他们之间从未说过“爱”字,可那份在烽火中彼此照亮、在乱世里相互支撑的懂得,早已胜过世间所有情话。

远处传来归鸟的啼鸣,艾言知将词稿一张张铺在碑前,风卷起纸页,像一群白色的蝶绕着墓碑飞舞。她想起茹梦,那个曾经活泼灵动的姑娘,最终在斩杀厉寒锋后,选择留在了重建的止花宫,用一生守护她和白槿言的信念。她也想起叶安明,那个沉默寡言的护卫,在平定叛乱后辞去官职,带着永安的牌位回了江南,从此隐姓埋名。

他们都活了下来,却都带着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在这太平盛世里,守着各自的回忆过活。就像这北境的荒原,纵然战火熄灭,土地里依旧埋着无数英魂的执念。

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最后一缕余晖落在艾言知的发间,镀上一层温柔的金边。她慢慢站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尘土,动作迟缓却稳当。这些年关节炎总在阴雨天发作,可只要天气好,她总会来这里坐一坐,就像他从未离开,只是又去了远方征战,而她在等他归来。

“今年的雪怕是要来得早。”她最后看了一眼墓碑,指尖轻轻划过那七个字,“等下雪了,我再来看你。”

转身的瞬间,一滴泪终于从眼角滑落,砸在脚下的泥土里,瞬间被干燥的地面吸收,就像她这些年所有的思念,都融进了这片他曾用生命守护过的土地。

木屋的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晕在荒原上显得格外温暖。艾言知的身影渐行渐远,风卷起最后几张词稿,贴在墓碑上,仿佛在回应着什么。

夜色渐浓,星子一颗颗缀满天空,像极了那年破庙里的星空。那时他躺在草堆上,她守在火堆旁,听着外面的风雪,沉默却安心。

而此刻,孤坟静默,木屋灯明,北境的风低低地唱着,像一首亘古不变的歌谣。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歌声穿过荒原,越过山川,飘过早已安宁的京都,落在每一个记得那段烽火岁月的人心间。它诉说着一个穿越时空的灵魂与一个背负家国的将军,在乱世中相遇、相知、相离的故事,也诉说着世间最深沉的爱——不是相守,而是懂得。

千百年后,或许会有旅人路过这片荒原,看见那座孤坟和旁边的木屋,听见风中隐约的歌声。他们或许不知道这里埋葬的是谁,却会为那歌声里的深情与悲怆而动容。

因为有些爱,有些懂得,从来不需要被记住,只需要在时光里,永远流传。

暮色四合时,艾言知推开木屋的门。屋内陈设简单,一张旧木桌,两把藤椅,墙角的书架上码着些泛黄的书册,大多是年永临当年看过的兵书,书页间偶尔夹着她随手写的短笺。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的那柄断剑,剑鞘早已磨得发亮,是永安战死时紧握的那柄,叶安明后来寻到了残骸,千里迢迢送到她手上。

她取下墙上的铜壶,往炉上添了些炭火。水沸的声响在寂静的屋里格外清晰,她沏了杯茶,水汽氤氲中,仿佛又看见那年在年府别院,他深夜来访,她也是这样沏了杯热茶,两人隔着氤氲的水汽,说着各自的抱负与无奈。

“你总说我沏的茶太淡,不如军中的烈酒过瘾。”她对着空荡的藤椅轻声说,指尖划过微凉的杯壁,“可你不知道,淡茶才经得起细品,就像有些话,要藏在心里慢慢说。”

窗外的风更紧了,卷着几片枯叶打在窗棂上。她起身关窗,目光落在窗台上那盆半死不活的兰草上。那是白槿言留下的,她说兰草最是坚韧,纵在绝境也能扎根。白槿言走的那天,芦苇荡里的风也是这样烈,她挡在自己身前,最后看她的眼神,有担忧,有释然,还有一句没说出口的“保重”。

如今这兰草每年春天都会抽出新芽,就像那些逝去的人,从未真正离开,只是换了种方式陪着她。

夜深时,艾言知从箱底翻出一件旧披风,是年永临的,上面还留着淡淡的硝烟味。她披在身上,仿佛还能感受到他的体温,想起那年边关重逢,他把这件披风裹在她身上,说“北境风大,别冻着”。那时战火还未熄,他肩上的伤还在渗血,却把所有的温暖都给了她。

她走到书架前,抽出最底层那本线装的诗集,里面夹着半支干枯的芦苇。那是茹梦送的,她说当年在芦苇荡里,白槿言最喜欢折芦苇编指环,说等天下太平了,要给艾言知编个最漂亮的。茹梦后来成了止花宫的掌事,每年都会派人送来北境的特产,却再没亲自来过,她们都懂,有些地方,承载了太多伤痛,不敢再踏足。

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艾言知坐在藤椅上,摩挲着那半支芦苇,渐渐合上了眼。梦里似乎又回到了城门外,她站在长亭下,看着他披甲上马,他回头望她,眼神里有不舍,有坚定,还有一句被风吹散的“等我回来”。

这一等,就是三十年。

第二天清晨,雪落了下来。细密的雪花覆盖了荒原,也覆盖了那座孤坟,天地间一片素白。艾言知拄着拐杖,慢慢走到坟前,碑上的七个字被雪覆盖,又被她轻轻拂去,露出清晰的刻痕。

“你看,下雪了。”她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雪光,“我说过会来看你,没骗你吧。”

雪越下越大,落在她的发间、肩头,很快积了薄薄一层。她却浑然不觉,只是静静地站着,像一尊与孤坟相伴的石像。

远处传来马蹄声,是山下的驿卒,送来了茹梦的信。信里说止花宫的孩子们都长大了,能独当一面了;说叶安明在江南种的茶丰收了,托人送了些来;说京都的新帝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

艾言知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折好,埋在坟前的雪地里。“你看,天下太平了,大家都好好的。”她轻声说,“只是……少了个知我的人。”

雪地里,那几张被风吹落的词稿早已被雪覆盖,却仿佛有声音从雪下传来,低低地,缓缓地,穿越了三十年的光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歌声落在雪地里,落在木屋顶上,落在每一个被岁月温柔以待的角落。或许有一天,艾言知也会化作这北境的一抔土,与他,与那些逝去的人,永远相守在这片他们用生命守护过的土地上。

而那首《知我》,会像北境的风,年复一年地吹过荒原,告诉后来人,曾有一段深情,在烽火中绽放,在岁月里永恒。

(全文完)

_____简介做出稍微省略……

《知我》以“知我者谓我心忧”为魂,铺展一幅乱世中的深情悲歌。现代灵魂的孤女艾言知,于北境风雪夜救下将门之子年永临,命运的丝线自此缠绕。从破庙逃亡到京都暗流,两人在权谋倾轧与江湖诡谲中渐生情愫,却因家国责任与局势波谲而隐忍克制。

随着边关烽烟燃起,年永临奔赴沙场,艾言知则在后方周旋于各方势力——止花宫的冷傲、殇影阁的神秘、煞风派的狠戾,更有“砚”与“听”这对幕后推手搅动风云。白槿言的忠诚与过往、茹梦的成长与蜕变,叶安明、永安的死战护主,共同织就乱世群像。

山河动荡之际,叛乱席卷天下,年永临率孤军奋战,艾言知聚流民、联义军,两人相隔千里却心意相通。决战中,各派势力交锋,亲友接连陨落,白槿言、永安、茹梦等皆以命相护。“砚”与“听”的真容与图谋终现,年永临为护家国与挚爱,在终极对决中惨胜殒命,临终一句“幸得知我”道尽深情。

叛乱平息,艾言知拒绝封赏,携年永临骨灰归隐北境。多年后,华发老者静守孤坟,墓碑“知我者,年永临”与风中翻飞的《知我》词稿,见证这段烽火中相知相惜却终成绝响的爱恋,在千秋岁月里留下悲怆余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